《中国天文年历》显示,6月21日18时7分迎来夏至节气。
“初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 三候,半夏生。”夏至节气,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气温有时可达40℃上下。中医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阳极导致“阴生”,阴气居于内,致使人显得极其脆弱,容易患各种疾病。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干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养生
▎心静自然凉
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告诉人们在炎热的夏天,应当调整呼吸,使心神安静。这种“心静自然凉 ”的做法,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早起晚卧,中午小憩
我国自古民间就有“嬉夏至日,困冬至夜”的说法。意思是夏天的白天可以多工作活动一些时间,早起晚卧;而到了冬天,夜眠的时间就要长一些。因为夏至昼长夜短,阳气盛极,阴气初始,睡眠时间自然缩短,但这并不影响人体健康,因为顺应就是对身体最好的养护。
除此以外,还应顺应一天之中的阴阳变化。中医理论认为,午时(上午11时~下午1时)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阴气初始的时刻,午间小憩一会儿,可以很好地滋阴护阳,使阴阳平衡。
▎避免出汗过多
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最好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锻炼身体最好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项目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如果运动过激,会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
▎饮食吃“苦”补“酸”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等疾病。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并可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和酸性食物,以利清泄暑热,增加食欲。中医学认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热的作用,例如苦瓜、芹菜、蒲公英、苦菊、黄瓜、鸡毛菜等。
同时,盛夏时节,人们出汗多而易丢失津液,应适当多吃些酸性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不仅能敛汗止泻祛湿,还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另外像以乌梅为主熬制的酸梅汤,就是颇受欢迎的夏季饮料。
▎推荐食谱:
苦瓜排骨汤
食材:排骨、苦瓜、香菇、生姜、盐。
做法:1.苦瓜、排骨洗干净,排骨切成小块。2.排骨煮开,焯水之后捞出锅。3.把洗好的排骨及姜倒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水一起煲。4.当排骨汤煲好之后,倒入切好的苦瓜、香菇一起煲。5.最后加入适量盐,即可出锅。
枸杞猪肝汤
食材:枸杞叶、猪肝、少许瘦肉、生姜片、适量盐、葱。
做法:1. 先将材料洗干净;2.煲开水,接着下生姜、瘦肉及猪肝。3.两分钟煮开之后下盐、枸杞叶即可。
▎注意三大禁忌
一、 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
夏季夜短,夜间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二、 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人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会出现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
三、忌夜卧贪凉
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因此,我们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非常严重。
▎夏至习俗
“冬至饺子夏至面”是我国很多地区流传甚广的民俗。夏至日到来的时候,人们一般要吃面食,特别是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吃过水面。中医认为,面粉性味甘凉,可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心火过旺、心旺肾衰,加之夏至阴阳交替、阳极阴生,特别容易烦躁。吃性味甘凉的面食,正好可以充分发挥面粉宁心护肾、滋阴除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