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5年7月16日,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美国随后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以来,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已经挨过了多少次核爆炸?

猜猜看。

根据「军备控制协会」(The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的统计报告,1945到2017年,地球在78年间发生了2056次核爆炸。平均下来,地球每年要挨28.6次暴击。

地球挨得最惨的一次暴击是在1962年,这一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贡献了178次核爆炸试验。

从数据来看,美国当仁不让的排在第一位(一共爆炸了1030次),前苏联/俄罗斯紧随其后(715次),两国的核爆炸总数就占了整个世界的85%。

历史上最大的十次核爆炸(地球竟挨过2056次核爆炸)(1)

▲1945-2000年,世界核爆炸试验统计

不过打从2000年后,世界上进行过核爆炸试验的国家都得到了控制,除了朝鲜还有核爆炸之外,其他7个曾进行核试验的国家,爆炸次数均为0。

历史上最大的十次核爆炸(地球竟挨过2056次核爆炸)(2)

▲世界主要核试验国家核爆次数统计

正如上方视频所说的那样,在短短半个世纪以来,美苏两国几乎尝试了所有种类的核试验。从沙漠到平原,从空中到水下,地球的不同空间几乎都体验过核爆的滋味。

当然,为了更仔细地研究核武的具体威力,美苏两国还各自建造了金属塔、房屋、桥梁、供电站、银行金库,甚至在核爆附近放置军舰、坦克。

人类的好奇心在这一层面上尤其显露出来,核爆之后对动物、植物、金属所造成的影响就足够科学家们研究几十年了。

历史上最大的十次核爆炸(地球竟挨过2056次核爆炸)(3)

历史上最大的十次核爆炸(地球竟挨过2056次核爆炸)(4)

▲1945年7月16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举行的核试验,代号「三位一体」。上图为「三位一体」爆炸之初16毫秒的火球,下图则是爆炸后的蘑菇云。

1949年,苏联开始了疯狂的核试验。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两个大国制造的核弹数量足以消灭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这样的举动,让其他国家深刻地意识到了,没有核武器的国家是不堪一击的。

哪怕美苏从未爆发核战争,哪怕投到日本的两颗原子弹似乎成了核武历史上唯一的公开表演,那些不甘落后和不甘被操控的国家,依旧努力发展着自己的核武器。

苏联解体以后,这种情况就更加严峻了。随着美国对伊拉克、利比亚、伊朗进行制裁,更多国家认识到核武作为筹码而非单纯的杀伤武器的重要性。

核武器惊人的威力,使得它已经成为1945年以来漫长阶段中的「终极武器」。在原子弹和氢弹出现之后,中子弹的出现也使得核武器渐渐能够在军事行动中运用,从而不止步于威慑阶段。

历史上最大的十次核爆炸(地球竟挨过2056次核爆炸)(5)

▲从广岛原子弹到「沙皇炸弹」1961年10月31日引爆的「沙皇炸弹」是有史以来引爆的最大的核炸弹核爆炸所能波及的空中高度越发让人类颤抖最令人恐惧的是,核武器的原理、制作难度并不难于上青天。

1976年,约翰·亚里士多德·菲利普斯(John Aristotle Phillips)就证实了这一点。这位普林斯顿大学的大三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同时,开始通过查询资料自制核武器。三个月之后,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情况下,这位学生几乎造出了和长崎原子弹类似的雏形。

一方面,当时专攻核爆炸工程的加州核科学家弗兰克·奇尔顿(Frank Chilton)博士说,菲利普斯的设计「几乎肯定能成功」。但另一方面,美国联邦调查局还是没收了他的毕业论文和模型。

历史上最大的十次核爆炸(地球竟挨过2056次核爆炸)(6)

▲约翰·亚里士多德·菲利普斯(正中)1978年在游戏节目《说实话》中亮相。图为彼得·米切里斯(Peter Michaelis)为《普林斯顿校友周刊》(Princeton Alumni Weekly)拍摄。在孤军奋战研制核弹接近成功后,菲利普斯成为了名人,据说曾有巴基斯坦官员向他购买毕业论文。

研发核武器的难度不高与它造成的威力之大造成了一种恐怖的反差,或许那些甚至连打印机都生产不出来的国家都可以掌握核武器。

虽然美国在二战之后就意识到了核武器有可能被其他国家掌握,甚至可能会对地球造成威胁,但最终也并没有能力对核武器进行全面控制。

实际上,早在二战开始不久,纳粹德国就已经开始着手研制核武器了。只不过,相传「在上帝的帮助下」,掌管核武器研制的负责人、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在计算上犯了低级误差。

这使得德国一度认为制造核武器是劳民伤财,且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历史上最大的十次核爆炸(地球竟挨过2056次核爆炸)(7)

▲1927年索尔维(Solvay)会议合影,海森堡在最后一排右起第三位。第一排左起第二位为普朗克,第三位为居里夫人,第五位为爱因斯坦。海森堡与普朗克都属于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同时也负责纳粹德国的核武器研制,他本人声称他的失误其实是故意拖延原子弹的研制。在后来很多解密中,人们认为实际上是他的计算错误,导致原子弹最终由美国率先研制出来。

时至今日,世界上已经有八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如果算上疑似有核武器的以色列,再加上其他有能力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个「核武器俱乐部」名单还会更长。据说,最多能达到三十多个,也就是地球上国家数量的六分之一。

的确,正像视频中说的那样:

「每一个核大国都把发展越来越具有破坏性的武器看得比他们自己人民和后代的健康和安全更重要。正是那些离政治决策者非常遥远的人,变成了核试验场的陪葬者。」

这种情况也许不会停止。核武器在未来很有可能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得更多国家宁可放弃安全也要发展。讽刺的是,这种拼死发展核武器的决心,还往往伴随着使国家变得更安全的政治宣传语。

可是,核爆对人的危害却好像被忘记了。

一开始,美国并没有意识到核武器会带来严重的污染危害,还有人贩卖核辐射过的金属和石头。

像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地方,还因为1951年至1962年,在城市西北约100公里处引爆了100次左右核武器,成了旅游景点。

可到了1953年 ,人们发现,似乎身临其境地体验核试验的副产品并不妙。

这一年,著名的核弹「脏哈利」(Dirty Harry)在内华达州进行试验,由于风向判断错误,原本是内华达州内的辐射尘,被带到了200公里以外的地方,犹他州南部倒霉地为这次试验买单,当地居民说他们闻到一种奇怪的金属味。

历史上最大的十次核爆炸(地球竟挨过2056次核爆炸)(8)

▲内华达核试验辐射图「脏哈利」是一个32千吨当量的装置,它被引爆后由于风向原因从内华达州辐射到其他地方。

「脏哈利」所带来的糟糕后果,视频中提到,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辐射区范围内的癌症人数显著增加。截至2014年,美国政府为此赔偿了19亿美元。

但世界上还有其他比犹他州更倒霉的地方,比如苏联有名的「多边形」(the polygon)核试验基地,它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的塞米巴拉金斯克(Semipalatinsk),那里的人可没有美国人那么幸运。

这个地方原本是农村地区,人口少,所以没太多人关注。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拉夫连季·贝利亚(Lavrentiy Beria )称,塞米巴拉金斯克是个无人区,可实际上,这里方圆160公里半径的地区,还生活着大约一百万人!

1947年,苏联建造了这个超大的基地,从1949年到1989年,40年间,苏联三分之二的核试验都在这里进行。

想想苏联总共爆炸过的核弹,再对比这个数字,你会意识到,哈萨克斯坦承受了多么大的核试验危害。

我们再计算一下在「多边形」核试验基地进行核爆炸所产生的能量,它相当于在广岛投放的「小男孩」原子弹的400多倍。

结果是什么?

当时因为人们缺乏防护意识,周围的百万居民几乎都暴露在核辐射的危险之下,使得该地区的致癌率急剧上升,生产的胎儿发生畸形。

而苏联解体后,这个地方成了哈萨克斯坦一个无人问津之地,核废料就被丢弃在那儿,任凭拾荒的人捡走,也没人告诉他们:核废料其实很危险。

人们意识到核辐射的真正危害来得太迟了,除了哈萨克斯坦,美国的泻湖、比基尼环礁,至今仍发生核污染。

那些在核试验的时候住的太近的人,那些生活在核爆点周围几百公里的人,那些清理核爆点的核污染的人,以及那些在核泄漏之时前往救援的人……

而即使是这样,核爆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今也未消除。

虽然许多核大国也逐步减少了自己的核弹头数量,如美国和俄罗斯。但这并未阻止其他国家对核武的向往,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了制造核弹的竞赛之中。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战争从未停止。同时,武器也从未停止更新换代,它们总是变得更强,更具威胁。

与此相比,发展较慢的人道主义始终没有赶上战争的脚步。在冷兵器的时代,枪就是「终极武器」,也许人们至今还记得西班牙殖民者是如何对待印加帝国的,或者在美国还是殖民地的时候,人们是如何对待印第安人的。

同样,加特林机枪在某些时候也作为「终极武器」,使得枪手们闻风丧胆。紧接着,是火炮、坦克、轰炸机、战列舰、航母等等。在这一连串的武器发展之中,核武器更像一个序列上的最高峰。

只不过,我们很难说,在未来会不会有更高的山峰。

核武器为世界带来巨大的威胁,它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样,一旦打开,后果不可估量。

幸好,反对核武器的声音从未停止。从1955年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到1963年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8年的《核不扩散条约》,这些都体现了地球人对和平、安全、理智的渴望。

历史上最大的十次核爆炸(地球竟挨过2056次核爆炸)(9)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审议大会筹备委员会首次会晤©联合国

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最终有183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166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

同年9月23日,美国完成了它20世纪的最后一次核试验。次日,美国和中国在同一天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与此同时,其他曾经核爆过的国家中,尚有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没有签署这一条约,让人们对地球的未来不禁感到担忧。

2017年,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 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简称ICAN)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获奖原因是「提请各方注意使用任何核武器后造成的灾难性人道主义后果,以及为实现禁止这些武器的条约造出的突破性努力。」

虽说全球有这么多国家和组织在为人类的和平努力,但在未来,核武器将何去何从,这仍是未知之数。

地球还要挨多少次核爆炸?

这最终还是要诉诸于每一个地球人的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