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摘要:体验式作文教学关注学生对写作的全过程的体验作文是一个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反馈和再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体验式作文改变的是传统作文教学中只注重由“意”到“文”的技术性转化的错误做法,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正基于此,文章以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意义为切入点,探讨了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对关系,全面研究了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建构策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论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论文(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索)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论文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体验式作文教学关注学生对写作的全过程的体验。作文是一个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反馈和再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体验式作文改变的是传统作文教学中只注重由“意”到“文”的技术性转化的错误做法,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正基于此,文章以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意义为切入点,探讨了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对关系,全面研究了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作文 体验式 建构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对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变革,它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这一理念扭转了套板僵硬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而是倡导文章应发自内心的情感意志的外露,将写作主体的能动意识有效的发挥出来,在学生思维高度活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建立生活化的写作观念,并且在观察与体验的基础上展现生活的每一处细微变动,以及在这一变动中所引发的个人情感的共鸣。

总之,体验式作文教学关注学生对写作的全过程的体验,是一个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反馈和再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但由于对它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理论上的系统建构,它的实践操作层面也相对薄弱,正基于此,笔者试图对体验式作文教学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为达到抛砖引玉引玉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解决的是写作的根源问题,力图使作文教学回归“原点”。作文教学只有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从关照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体验式作文教学更多的是关注生命体的成长,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新理念。

(一)实现对生命个体的主体关怀

人的主体性发展实质上指人的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综合发展,强调对学生的主体关怀,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体验式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尊重学生对生命充满个性化的解读与阐释,注重学生深切而真实的人文关怀的表达,这不但是作文写作的需要,更是对语文学科精髓的升华与把握,通过这种融入客观描述、主观建构、情感、意志、理想的主体需求,使学生理解真善美等审美特质,并且促进其健康成长。

首先,学生应树立强烈的主体意识。写作的来源应该是生活化的现实社会与内心真实感触,这样的文章才能够打动人心,美化心灵。体验式作文教学也必须依靠生活化的现实,并且将历史文化积淀融入写作过程,把学生每天发生的生动而鲜活的生活素材资源引进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来,使它每一天都焕发时代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个性也能获得自由张扬的空间。其次,发展了学生的主体能力。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唤醒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活动,自然能够触动孩子们心灵的弓弦,激发出感情的火花。最后,可以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体验式作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学生出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在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生活格调上的提升,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二)实现生命个体的自我超越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自信是作文重要的内驱力。要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具有兴趣和自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其次,体验式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各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各种观察方式也就往往需要同时并用,在作文前,引导学生自觉地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观察,才能全面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才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获得生活的体验和审美的情趣。最后,体验式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成熟、对事物有独特见解的思想,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而不是用我们已经形成定势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去代替它。

(三)使初中作文教学回归到生活的原点

体验式作文教学不同于口号、主义的高调宣扬,也不同于展现光辉高大的人物与惊心动魄的故事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而是转向关注生活原本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是富于生动性与真实性的,注重生活原生态的体验与真挚展现,情感因素可以介入到生活的不同层面,引起学生深思与自我领悟。自我感知的生活经验与思考是要比任何道听途说来的写作素材都要深刻而动人心脾。一旦学生积累了足够的生活经验,经过针对某一写作主题的激发,学生马上会将写作思路与自我生活建立关联,于是产生表达的强烈愿望,而经过合理的构思与语言组织,展现在眼前的文字作品必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一)体验与生活

对作文而言,生活不应是表面意义的客观事物和生存活动,而是和心灵产生过碰撞交流后产生了独特的体验并成为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首先,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其次,调动已有的经验去体验。如果我们在观察时,能够运用我们己有的经验,去体验所观察的事物,那么你的感受就会丰富而深刻。最后,直觉感悟。体验式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应当以直觉的方式。直觉则使学生深入生活,钻进去、透进去,与生活同一。

(二)体验与积累

体验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有丰富的体验,所以引导学生积累体验,是搞好体验式作文教学的重要途径。首先,体验作为动作历程的结果,是可以积累的。其次,体验过程具有持续性,需要不断的对所体验的事物给予刺激与感知,这样才能将学生积淀的体验完美的展现出来。体验之所以会产生出艺术的美感,是因为它建立在日常生活之上,这就要求学生必需注重积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通过这种途径去累积生活变动的每一步足迹,才能促使学生创作出美的作品。

(三)体验与表达

经过学生的体验与积累,已经在头脑中建构起写作思路与雏形,但是还没有形成文字,也可以说无形的感触仍没有落实到客观实物上。其实写作过程先是因某种触动而在头脑中被激发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然后是在大脑中构建粗糙的心理写作模型,最后经过反复的文字语言雕琢,在失败与苦思的过程中逐渐的落实在纸上,写作才得以完成。对于学生来说,“写什么”是如何写的灵魂和核心、前提和基础,“如何写”的每一个过程,无不是“写什么”的具体体现,从“写什么”角度去解决“如何写”才是抓住了要害。所以必须注意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表达意愿。一旦心中郁积已久的情感触及灵魂,那种无与伦比的感觉就会迸发出写作的强烈愿望。于是这时的学生便有情要抒,有话要说,以便同他人交流,自己也会因此获得更大的满足。

三、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设计

我们知道,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模式,那么如何才能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文字表现那呼之欲出的情感呢?如何将难以捉摸与把握的自我意识注入写作过程中呢?下面本人从三个侧面来解决以上问题,并且试图探索出一些有益的进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自我体验

由于每一名学生的生活体验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想尽一切可能的方式、手段,创设一定的条件、情景,诱导、激发学生相关的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写作欲望。一是观察生活,体验他人之体验。学生总抱怨写作素材太少,写作文无内容可写。我有意识组织一些主体性活动。比如,带领学生采访“110”,感受警察那种“忠于职守、不怕危险、一腔热血铸警魂;以身作则,赤诚奉献、情暖都市保安全”的光辉形象,写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警察形象。

二是亲身经历,体验心理之体验。比如,在写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前,我要求学生观察家人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细微之事。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然后让学生写一篇文章,很多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独特的发现,情感体验自然生发。如“不论多迟,爸妈房间的灯总是在我的灯关了后才暗了下来”。“爸每天总是在我早上上学时佯装晨练陪我走上一段,而后稍做停顿,再折回家准备自己的事情。”这样感人的细节,既真实又饱含情感。写“乐在校园”的作文时,先让学生每天做好记录,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过了一段时间后,全班讨论,结果是“乐事多多”。

最后,营造气氛,体验虚拟之体验。比如,我们在教学话题作文“在选择与失去之间”,是这样营造氛围的:先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最离不开的五样东西,并让学生留下最珍惜的两样东西。让学生在《二泉映月》的背景音乐下痛苦地选择,痛苦的沉思……

(二)唤醒学生的体验

我们知道,体验是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基础的,而积累的感性材料最初又是以杂乱无章的状态存在的,所以需要个体生命的内在沉淀与提纯,最后才能有条理的内化到记忆之中。而体验式作文教学如何通过体验的引导来唤醒学生主观意识呢?首先,可以合理利用有效的话语提示。如话语提示可以是:“梦想因为遥远而精彩,那么在这个浮躁无奈与充满竞争的世界上,你或许感到过困惑,面对挫折的打击,有谁会超越自我,依然执着的坚定梦想的方向呢?我们从小可能就说过:我有一个梦想,但是当你彷徨无措时你可否坚持?当你面对现实诱惑时有没有怦然心动呢?是否你仍在在时间面前记得梦想之路?我有一个梦想,是每个学生都有过的心理体验,但是这梦想的状态与过程中又会发生各自不同的生活,教师通过这种话语提示,能够很好的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其次,通过主题班会与故事会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在主题班会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成长过程中值得回味的故事,通过分享与沟通,让全班学生对某些典型学生的具体体验展开讨论,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唤醒沉睡已久的生命体验,更好的为写作提供素材。

(三)引导学生表达体验

体验是一种心理思绪,这种思绪是能够被运用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但是体验并不等同于作品本身。因为体验具有偶然性与易逝性特征,如果不及时准确的把握就会失去,这样如何把握体验来顺利完成表达就成为了体验式作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之处。

首先,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化的语言。体验式作文写作开始之后,教师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将语言所描绘与表达出来的情感具有真实可信的生命,去契合那变动不居的情绪。这一切都要在富有生活化的语言中加以展现,在生活化的语言表述中,读者可以感受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能够体验到可以触摸的活生生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充满生命张力的作品语言,肯定会令读者心旷神怡,并将愉悦的状态与作者的内心感受合而为一,产生出强烈的情感共鸣。

其次,引导学生运用诗化的语言。如“ 毕业了,我们带着初一的懵懂,初二的欢笑,初三的勤奋毕业了。六月是离别的季节,是花儿的海洋,我们无须伤感,因为人生的下一个颠峰还在等待我们去征服,我们要用张扬的青春去谱写生命的传奇,我们要用奋斗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我们在期待多年后那个同学重逢的约定。” 这样的描述,让我们在这些语言之外发现了小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美好向往.

最后,运用个性化语言。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原创性的思想和真实化的情感,要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原创性的思想和真实情感。例如某个学生在描写一弯新月时写道:“今天晚上我心情不错,但是望向窗外,我开始愤怒了,是谁偷了东西还不承认,是谁关了灯却逍遥法外,如果是我,我就不会这么做,我想知道是谁咬掉了大半个月亮,还有关掉的天空的灯,从而让我没了心情!”诸如此类极富个体化标志的语言,能够将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加入形象因素,在诙谐的语调和令人意想不到的构思中展现学生个性化的心灵,使写作内容显得不平淡、无趣,而是得到完美的个性表达。

总之,体验式作文教学有着鲜活而长久的生命力,因为它在关注生活的同时,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以及体验之后的情感抒发与人生感悟。教学实践也已证明,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科学的写作指导模式,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视与研究,使其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完善与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松恩.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8(27).

[2] 刘云超.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 (3).

[3] 刘玉梅.浅谈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意见[J].成才之路,20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