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一大波恼人的“小咬”突然出现在冰城的大街小巷,成群结队地在空中飞舞,将市民身上、脸上“糊”上厚厚一层,不胜其烦。

哈尔滨一年被狗咬的人数(哈尔滨小咬儿成灾了)(1)

走在路上的行人,都会有一个统一的动作,一边走一边挥手扇东西。大家眼睛也不敢睁得太大,有的人出门还得捂着点儿嘴。

哈尔滨一年被狗咬的人数(哈尔滨小咬儿成灾了)(2)

成灾原因

“小咬”是俗称,学名飞蠓,是双翅目,蠓科。口器为刺吸式,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4000种左右,中国报道近320种。蠓与人的关系较大。蠓的生活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成虫体小约1—4mm,呈黑色或褐色,常滋生水塘、沼泽、树洞、石穴的积水及荫蔽的潮湿土壤,寿命约1月,以幼虫或卵越冬

有翅蚜虫夏天时多生活在城市周边农田的白菜、萝卜、大头菜等菜地中。今年秋天,哈尔滨以及我省其他城市遭到“小咬”闹城,是因为蚜虫族群繁殖密度过高。

随着秋天到来,农田蔬菜基本被收获完,野外温度也较城市低一些,“小咬”便开始寻找树皮下和草根底部等越冬场所,也有的翅蚜虫借助风势,大批的飞进城里。

专家介绍,飞蠓多藏在荒郊野外,近期我市气温骤降,怕冷的飞蠓纷纷躲进了气温稍高的市区,如避风的小区和楼区,再加之它们的天敌“花大姐”姗姗来迟,致使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与往年相比,飞蠓一多,瓢虫也会跟着出现,大自然的食物链一环套一环,自然就将飞蠓“干掉”了,但今年,“花大姐”大部队尚未出现,导致了飞蠓一时间没了天敌,才如此嚣张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