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讲《论语》,因为曾见到过这样的言论:我们民族学习儒家上千年,到了清末还是一样落后挨打,没有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从论语中悟君子之道?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从论语中悟君子之道(文光读论语每天学一句)

从论语中悟君子之道

欢迎观看文光读《论语》,我会每天为大家讲解一句论语和大家一同体会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我为什么要讲《论语》,因为曾见到过这样的言论:我们民族学习儒家上千年,到了清末还是一样落后挨打,没有用。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原因是我们国家虽然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可是以前的统治者们为了维护自身的专制统治,不敢让人民大众学习文化知识,更不敢让百姓们有思想。

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期人民群众连识字的都很少,更别提学习文化了,偶然有几个学习文化的人也很少能学懂圣贤真智慧,更别提有什么运用了。

就以清朝为例,知乎作者“峥嵘岁月”曾谈及他们湖南某县的县志记载,直到乾隆年间,他们县私塾只有一所,并且朝廷还有严格限制,谁不经允许私自开办私塾,斩立决,家学所授课业,不符合者,斩立决!导致他们县文盲率降到一个可怕的地步,俩村人口五千以上,找不到一个会写名字的人,平均识字率不到千分之一。

相比之下,同样是古代社会,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以网上能查到的最低的数据来看,其识字率也可达到7%。日本古代的专制力量远远不及中国,他们还处于藩国联盟制度的一种体系中(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时代),因此同样都是学习儒家文化,两国在近代的表现却呈云泥之别。

如今时代我们虽然识字率上去了,但是人们普遍对于传统的儒家学说了解很少,大多数人对儒学也只是存在一些应试教育时的刻板印象,根本谈不上了解。

学习儒家学问在我看来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如今社会物质极大的丰富,我们不再为衣食问题所过度担忧,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仍然会充满焦虑并不幸福。古人有言:衣食足而知荣辱 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如今的情况是物质上充足了,但是精神上却很缺乏。学习儒学你便可以体会人生意义,脱离低级趣味,知晓生活之真快乐。如今的人大多习惯上就去学习西方人的思想,习惯上用西方人的态度风格看待问题与事物,其实我们有我们的风格,并且在我看来我们的思想更谨慎更严肃也更正确。想要真正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不妨就先从这部大家都听过的《论语》学起,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和我一起认识我们的文化思想,感受我们传统文化思想里的深刻智慧。

今天来看《论语》中的第3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过来就是:别人不知道,而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这句话在我看来最容易感同身受,每个人都会有切身体会,这句话讲出了三个世间的真相。

1.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另一个人的感受。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事情,所经历的体验,以及所接受的信息都各有差别。

如果你说你没有切身体会,那么请问你有没有玩团队配合的游戏,比如《王者荣耀》《英雄联盟》之类。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埋怨队友,但是冷静下来思考,其实有可能是他所处的视角以及他所处的环境条件都和自己不一样,导致出现一些你不理解的行为,比如,他其实是一直顶着延时在玩。

2.只要存在就必有其中的道理。

许多社会现象,有时候都会使人觉得不可理喻,诸如为何有些地方的人会出现组团外出乞讨,为何有些地方的人会出现组团外出贩毒。这其实都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地人的教育程度等等许多方面有关,你不理解只是你没生长于那样的环境罢了。

3.人永远都不可能真正的理解这复杂的世界。

世界从来都是复杂的,可是人们都习惯上喜欢使用线性简单的思维去进行评判思考,一旦遭遇碰壁,人生不如意了,便开始怨天尤人,认为世事不公,认为自身多么的不幸。其实很有可能是自己最初的想法就出现了错误,世界就是复杂的集合体,绝非人力简简单单就能理解,比如,地球其实是圆的。人终其一生如果能窥视世界的一点就已经极为了不起了,这一点我相信那些搞科学的人一定会非常赞同。

当他人出现了我们意料之外的情况(比如,他怎么连1 1=2这种常识都不知道),我们要明白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变化无常,绝非自己所能完全掌握,你所能做的可能就只有保持平常心对待,这才是最正确最周全的做法。我们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人,终究不能完全理解世界。世界如此复杂,生活已然不易,对于他人我们多些理解多些包容,这不也是君子吗?

欢迎大家多多批评探讨,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论语》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点击下面查看上一篇文章

文光读《论语》每天学一句:(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