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一生经历了什么(苏东坡的一生是怎么做到)(1)

费勇近照。受访者供图

苏东坡的一生经历了什么(苏东坡的一生是怎么做到)(2)

《作个闲人》

费勇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2年7月

《赤壁图卷》[明] 仇英 绘

在浩瀚广阔的中国文化史长图中,苏东坡是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之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些出自他笔下慷慨豪迈的诗词作品,从古至今深受国人的推崇和喜爱;而他“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智慧及旷达个性,更是“圈粉”无数。

近日,知名文化学者费勇携新书《作个闲人:苏轼的治愈主义》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费勇分享了他对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洒脱闲适的心境胸怀的独到见解,认为苏轼其人其文蕴藏着一座取之不竭的精神宝藏,有助于今天的人们获得疫情之下的“治愈良方”。

“闲情逸致”与责任担当的完美结合

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所写:“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宦海沉浮、颠沛流离,却也随遇而安、乐观豁达,把简单的生活过出滋味;屡遭贬谪,仕途坎坷,却依旧心系家国天下,担当世间道义,被视为中国传统文人的楷模。

费勇告诉记者,还在读中学时期,他就对《前赤壁赋》中有关“变”与“不变”的讨论、“造物者之无尽藏”的表述,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费勇看来,苏东坡的思想极具“治愈效果”,“遇到想不开的时候,用苏轼的方式去看待和思考,一想就释然了。”

据费勇透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在家中重读了苏东坡相关文集、书籍,还深入阅读了与之相关的宋史部分。从中他发现,漂泊、冲突、风雨、虚无、烦恼,这些现代人遇到过的种种困境或情绪问题,千年之前的苏东坡都曾遇到过。尽管也曾痛苦过、迷惘过,甚至绝望过,但他最终还是用一颗旷达而闲适的心消解了所有的磨难,活得通透、潇洒、自如。“可以说,他的一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甚至在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医生’。”费勇说。

因此,他在新作中,以苏东坡的诗词文章为纬,人生经历为经,勾勒了其丰富而坎坷的一生,全面而细腻地呈现了一个文采奇秀、克己奉公、率真豁达、悲悯纯良的苏东坡形象,以兼具哲学性与文学性的视角,展现苏东坡的传奇一生。

在《行香子·述怀》一词中,苏轼写道:“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从中,费勇提炼出苏东坡式“作个闲人”的生活哲学理念,试图为深陷焦虑、浮躁、疲惫之中的现代人寻求一条精神出路。

费勇表示,苏东坡“闲”,并不是“游手好闲”,而是享受生活的“闲情逸致”,是坐看云卷云舒的闲适从容,也是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豁达平静。从“一张琴”的爱好元素中,苏东坡感受到了生命的旋律;从“一壶酒”的美食元素中,他尽情享受着生活的况味;从“一溪云”的自然元素中,他悟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

另一方面,费勇又指出,苏东坡尽管心性自由、浪漫如赤子,但他从未放弃过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专心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发自内心地享受过程的乐趣,不计成败得失,这是苏东坡身上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闪光点。”费勇分析说。

从先贤智慧中探寻

人生幸福之道

在新书序言中,费勇提及了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的中国学术之行。在罗素写就的《中国问题》一书中,他提出在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应当学习西方传统;而心智层面,则应该学习中国智慧——“宽容的美德”“深沉平和的心灵”等知足常乐的天性,是传统中国人十分珍贵的特质。

费勇曾在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多年,讲授现代文学相关课程,他坦言自己“受鲁迅、胡适等现代派思想影响很深”。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让他意识到,今天的人们在面对物欲和压力的时候,更需要从苏东坡等古代先贤的理念之中,汲取应对心灵、情绪问题的经验。

除了思想和作品,陶渊明、王阳明、苏东坡等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一直是费勇尤为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的知识分子应当“怎么活”?因此,在高校任教之余,他还在暨大生活方式研究院主持关于“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科研项目。

这次新书出版,也是费勇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在文化产业领域进行的一次产学研尝试——“严格来说,《作个闲人》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提案’。”费勇说。

在他看来,苏东坡的传奇人生,是践行罗曼·罗兰所言“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热爱它”的最佳范本之一。他将此解读为:通过审美、创造等积极行动,来抵御世间的挫折、虚无甚至是死亡,无论如何绝不轻易放弃个人的审美能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也正是苏东坡、陶渊明等众多先贤名人为后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他透露,接下来还将出版“作个闲人”系列另外4本作品,系统地讲述如何在空间、时间等层面,探寻属于个人的“闲适”生活方式,力求为现代人的心智成长带来新的启发。

南方日报记者 黄楚旋

实习生 应子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