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世界中,龙常常与邪恶划上等号,被描绘为“古蛇”、“魔鬼”、“撒旦”。但在中国龙的寓意却截然不同,它普遍寓意着迹象,是图腾守护的代表。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中华大地上,随处可以看见“龙”。从划龙舟、舞龙灯,到龙的绘画、雕刻、旗帜等等,龙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其作为图腾守护形成的时间非常早,可以追溯到上古伏羲时代,《补三皇本纪》说伏羲蛇身人首。最后又说: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这种记载暗示了伏羲氏在龙图腾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主导作用,蛇在生肖中也叫小龙,如果有了灵性那便成了龙。后来有传说炎帝与黄帝、尧都是感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中华民族便是龙的传人了。
而龙在形象上的来源又多种说法,有认为来源鳄鱼的,有认为来源蛇的。现代多数专家认为,应当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也就是包含了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当年已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融合其他氏族的图腾,从而有了龙图腾。
当然,这种说法是通过考证得出,究竟如何来的没人知道。不光龙的形象来源奇怪,龙的儿子形象来源也很奇怪,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龙的九子为哪九子是有些争议的,也有认为这里并非指龙生了九子,而是泛指一个虚数。至于是否泛指虚数,这儿暂且不提,只论龙九子的争议说法。
一种认为龙九子为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另一种认为是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眦、狻猊、椒图。还有李东阳版本的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屃、蚩吻,总而言之,龙九子的说法非常多。然而不管哪个版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龙的这九个儿子没有一条是真龙。
形象区别非常大,就拿最有代表性的版本,也就是《中国吉祥图说》的版本。龙九子为: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屃、螭吻。囚牛龙头蛇身,睚眦豺身龙首,嘲风形似兽。蒲牢形似盘曲的龙,狻猊形似狮子,霸下形似龟。狴犴形似虎,负屃似龙形,螭吻是鱼和龙结合体。
从这儿来看,龙的九子都是在龙的基础上,与一些其他生物相融合。其实主要原因便是龙的九子都并非同一个母亲,它们有着各自的母亲,在古人的观念中可以跨物种恋爱。只不过这跨物种恋爱会造成缺陷,也就是说龙的孩子有一半基因会来自母亲,偏偏龙的妻子都非龙。于是乎,龙与每个妻子生出来的孩子形象不一,皆是半龙。
值得一提的是,起初龙生九子一说在明代并没有记载,是明孝宗年间受李东阳、杨慎的影响才开始流传。当时明孝宗搞不清龙九子的名字,就去问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李东阳仓促间答不上来。偏皇帝的询问不能拖太久,李东阳无奈,便凑合回了皇帝。杨慎听说老师李东阳谈过这件事,很是钦佩,根据自己的印象记下了九子的名目。
结果李东阳与杨慎的版本不同,而这两个人又都在当时的知识界影响很大,提到龙生九子时便多会引用两人的说法。后世再一添枝加叶,越传越奇,说什么:龙性淫,无所不交,故种独多耳。这便有了如今龙生九子为哪九子的争议局面,由此可知,龙生九子原无其说。只是大臣为了应付皇帝拼凑出来的,因出自名人之手经名人传播,这才弄假成真成为一说。
参考资料:《明史》、《五杂俎》、《万历野获编》、《怀麓堂集》、《中国吉祥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