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被誉为国学大师、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解《易经》。在函谷关现场讲解《道德经》,他曾经说道:

年轻不应该空白,但一定要留白。

曾仕强一定不要丧失信心和志气(年轻不应该空白)(1)

一个人不留白,整天都在忙,没有时间思索。有的人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消化,也就没有吸收,没有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智慧。

比如吃东西,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吃得太饱就完了。天底下的人,很少是饿死的,大多数是撑死的。每天最少留二十分钟给自己,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你的大脑才会起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名画,一张白纸,这里画一只鸟,那里画一片云,再盖一个章,就完成了。一个画家如果把纸上都画满了,就是不尊重你,不给你思索的空间。中国的画家很尊重看画的人,留下很多空白地方,让你自己想象。

曾仕强一定不要丧失信心和志气(年轻不应该空白)(2)

现在的许多人,有时间就把手机拿出来玩,手机是死的,人是活的,用活的人与死的机器拼,那是最愚笨的事情。机器是让我们用的,不是拿来跟它拼命的;电视是让我们知道一些事情的,而不是有事没事,就把电视打开,破坏你的神经。一个人只有留白,才会开悟,智慧才会增长。所以一个人只有知识,没有智慧,那就不会进步。

留白,就是在时间管理上,给自己留一个大脑放空,身体放松,心胸放宽的空窗期。

想要增长智慧,需要学会给自己留白。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的识人、用人水平相当高超。这种的识人能力是如何练就的呢?

曾仕强一定不要丧失信心和志气(年轻不应该空白)(3)

就是因为曾国藩懂得给自己留白。曾国藩有个习惯,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他会见下属,喜欢在当天的日记中留下简单的记录,记录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长相,二是神情,三是曾氏本人的感觉。

觉得好的,就会在他们的姓名前画一个圆圈;觉得特别好的,会画两三个圆圈;觉得不好的,会画一个三角形;拿不准的就不做记号。这实际上就是曾国藩平时看人识人的基本功。

我们可以简单感受一下:

⊙⊙陈品南,老三营湘旗旗长。挺拔,有静气。二十九岁。铜钱湾住。副将衔。

⊙喻登癸,平江亲兵百长。年二十四岁。满面堆笑,可爱。短而精明,略似陈安南。

△黎以成,宁乡人。四年。鲁家坝入营。神昏。

曾仕强一定不要丧失信心和志气(年轻不应该空白)(4)

因为我们身处的世界早已信息过载。手机上琳琅满目的APP让人眼花缭乱,大脑一直被各种噪音和信息冲击着,这时候我们更应该留白,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

朋友们觉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