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诗的声音(以诗的视角去发现)(1)

《诗说中国》(9卷本)丛书 薛保勤 李浩 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比如园林卷《明月松间》,分为七大板块,首先介绍园林的起源,时间线上溯商周下至明清;接着介绍园林的形制、景观、人物、韵味、情感、隐喻。除了总序,作者还撰写自序,篇首配有导言。通过一首首古典诗词,引出园林的方方面面,通过每一篇文章纵向打通古今园林演变。最后组合七大板块,展示中国园林的整体风貌。

比如民俗卷《诗语年节》中,《东风夜放花千树——诗说元宵节》,作者敏锐地抓住了元宵节的精神内核“闹”。指出,这并非我们后人的归纳总结,而是历史智慧的沉淀,文中提到“这个节日在古人的体验里就一再提及‘闹’字”,作者以诗证史、举出元好问诗歌《京都元夕》为例:“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作者在讲述诗歌中节日精神内核的同时,也不放过对节日历史源流、民俗演变的考证。

再如乐舞卷《乐舞翩跹》中,提到中国最富诗情的乐器之一——琴。文中是这么说的:“琴,作为不折不扣的中国自有古乐代表,在这种乐器身上,承载有非常典型、非常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所以,古琴才能被誉为是‘琴有九德’,才能被看作是‘乐以和情’。”琴传达的是“和”的品质。作者举出白居易一首听琴诗《听弹古渌水》:

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

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

这种种讲述更由于古诗的存在得以印证和增色。这样的文字,在《诗说中国》九卷本中比比皆是,正是全体创作人员在内容上的独具创意,审读专家在文字上的精益求精,使得这部作品历时5年打磨终结硕果。

诗画一体,紧密结合,排版精心设计。该丛书精选近200幅古代名家名画,这既是诗心的视觉化呈现,也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展示。丛书创新的现代表达形式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读者可以通过诗歌的解读与佐证,真切地触摸到我们先人的习俗与社会情境、心理脉动,在体会古人的同时,完成对自我文化传统的认同,去发现、去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回望曾经的诗意中国。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2日0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