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上海市宁海西路一栋破旧的民国建筑前,迎来了一对头发花白的夫妇,身为杜月笙最小的女儿,杜美如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但还没等她长大,就不得不跟随父亲流落他乡,从此远离祖国,在异国他乡,一呆就是30多年。

如今,时隔几十年, 杜美如记忆中的样子,几乎已经消磨殆尽,她的脸上满是皱纹,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采,看着这栋和周围格格不入的房子,杜美如感慨道:“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回家了,他们都走了……

身为杜月笙的小女儿,杜美如都经历了些什么呢?

杜月笙三代曾孙在上海(杜月笙71岁女儿回国长叹)(1)

杜月笙一生一共有五个妻子,这五个妻子分别育有八子三女,杜美如正是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所生的女儿。

姚玉兰原是戏班出身,是杜月笙成名之后,在戏园子里看戏的时候,偶然看上的,虽然杜美如的生母只是家中的一位小妾,但是身为上海有名有姓的头号人物的女儿,杜美如的出生对于杜月笙来说更像是锦上添花。

如果杜月笙没有没落,按照他的计划,杜美如原本应该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公子哥,或者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的生活。

可是,国民党的溃败上海局势的动荡让杜月笙逐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身为一个从乱世中成长起来的黑帮大佬,杜月笙对于局势的变化无疑是相当敏感的,因此,在感受到危机之后,他当即带着全部的家当和妻子儿女,离开了上海。

他原本打算等上海局势稳定之后,再回来从头开始自己的事业,只要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走,竟然再也没能回来。

杜月笙三代曾孙在上海(杜月笙71岁女儿回国长叹)(2)

而在离开之际,最让他感到心寒的还是蒋介石的态度。

起初他们打算先去法国暂避风头,但国民党显然并不打算如此轻易地放过他们,似乎是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国民党政府竟开口向杜月笙索要15万的护照费,但是因为杜月笙早年间并没有存钱的意识,吃穿用度都是大手大脚的,为了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还借出去了大笔的债款,如今他身上的银钱所剩无几,这大笔的护照费用自然是支付不起。

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家眷暂时逃到了香港,没有了在上海的人脉和金钱的支撑,他们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十几岁的杜美如也从一个富家千金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女孩,每天需要喂家中的吃穿用度发愁。

毕竟过惯了此前富庶的生活,接受过先进的教育理念,杜美如从小到大过的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日子,现在突然要开始为家里的生活发愁,这样巨大的反差令她很不适应。

同时,杜美如也十分不理解蒋介石的想法,她还记得抗战的时候,父亲曾经拿出大量的家财资助蒋介石抗日,有一次,杜月笙手中实在没有闲钱,便让她的母亲姚玉兰拿出了400多克拉的钻石,到珠宝行换成了现金,只为了资助那些抗日的战士。

杜月笙三代曾孙在上海(杜月笙71岁女儿回国长叹)(3)

虽然当时杜月笙和我党的立场不同,但是对于抗日的理念却是相同的,在杜美如眼中,父亲如此帮助蒋介石,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不管在谁看来,都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

所以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杜美如对蒋介石都充满了恨意,在她看来,国民党战败蒋介石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无权无势,再愤怒也只能将这口气咽下。

反观杜月笙叱咤风云半生,如今却落得如此结局,自然是郁结在心,愤愤不平,他也想不通自己倾尽全力帮助蒋介石,为何临走之时,蒋介石却要向他索要这么大一笔护照费?

他曾想当面询问蒋介石,可是当时台湾的局势紧张,再加上他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根本无法前往台湾,自然也无法询问蒋介石的想法。

在这样长此以往的纠结中,杜月笙的身体每况愈下,以至于后来他每走动几步都要停下来,喘上好一会儿,才能继续走动,有时候一口气喘不上来,杜美如就得拿着氧气瓶站在床头给父亲吸氧。

杜月笙三代曾孙在上海(杜月笙71岁女儿回国长叹)(4)

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的模样,杜美如也是心疼不已,但是她却无法为父亲做些什么,以至于在这样的形式下,她对蒋介石的恨意更甚。

每日看着父亲这样唉声叹气的样子,杜美如只能时常宽慰他,想让他的晚年生活过得轻松一些,在他的印象中,父亲唯一一次露出轻松的表情是在中共的两名党员登门拜访之时。

那时候杜月笙的病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这两名登门的党员亲口对他说道:“我们是奉周总理指示前来邀请您回大陆居住的,只要你愿意,大陆随时欢迎您的归来关于过去的问题,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

这样一番话就打消了杜月笙心中大部分的忧虑,毕竟在国共两党对峙期间,他曾是蒋介石麾下得力的一员干将,迫害共产党员的事自然也做过不少,如果真要追究其罪责来,恐怕此时的他被判十次死刑都不为过。

杜月笙三代曾孙在上海(杜月笙71岁女儿回国长叹)(5)

而中共中央政府的宽恕,让杜月笙心中感动不已,他紧紧握着这两名同志的手,激动地表示:“感谢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宽恕,我一定会认真考虑的。

两人离开之后,杜月笙就急匆匆地找到了香港新闻报一位姓钱的总编,恳请他带自己在中间传信,这位主编也是个爽快人,他当即就答应了这件事。

就在杜月笙满心欣喜地等待着中央派人前来接他的时候,却没想到命运弄人,事情再次出现了意外,杜月笙的好友杨管北竟然慌里慌张的跑到了杜月笙的家中,急匆匆的杜月笙说道:“完了完了,老杜,出事了,钱主编把给中央的信和给蒋介石的信放反了,现在蒋介石已经知道了你准备回大陆的事情。

杜月笙一时急火攻心,气得瘫倒在沙发上,无奈地摇摇头,叹道:“这下完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如今如今两边不落好,杜月笙自然也失去了回到大陆的机会,他只好窝在香港的房子中,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杜月笙三代曾孙在上海(杜月笙71岁女儿回国长叹)(6)

杜月笙这一生不可谓是不遗憾的,因此,在回光返照之时,他对自己的儿女交代道:“如果有机会,你们一定要将我葬回上海,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那里是我长大的地方,我想回到那里去。”

杜美如看着父亲临终时遗憾的样子,不由得感到了一阵悲哀,如果当时的两封信没有送错,现在父亲是否能安葬在大陆的土地上,了无遗憾了呢?

似乎是不甘心这样的结局,杜月笙瞪大了眼睛,双目无神地说道:“我已经没有希望了,可是你们还有希望,中国也还有希望。

说完这句话,杜月笙就离开了人世。

只是离世后的安身之地依旧没能如杜月笙所愿,当时,大陆和台湾两岸关系紧张,杜美如等人只好带着父亲的骨灰去往了台湾,就这样,杜月笙长眠在了台湾岛上,和他的故乡上海隔海相望。

而杜美如也在台湾结识了一名国民党的空军战士,这名空军就是出生于安徽的蒯松茂。

杜月笙三代曾孙在上海(杜月笙71岁女儿回国长叹)(7)

1956年,在双方长辈的见证下,他们两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因为工作原因杜美如只好跟随丈夫去往了中东约旦,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是两人心中却时时刻刻牵挂着祖国的一举一动,只要是有关于祖国大陆的消息,他们两人都会仔细的看上一遍又一遍,就这样,此后的数十年间,他们凭借关于祖国细碎的报道,关注着祖国的发展。

在得知中国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之后,他们比谁都要开心,甚至产生了立刻回到祖国的想法。

只是迫于当时的形式,他们没能回到国内。

1976年,蒯松茂退役之后,他们两人就在约旦的首都安曼开了一家中餐馆,起名为中华餐厅,之所以开始这样一家餐厅,就是希望像他们一样漂泊在外的中国游子,即使在异国他乡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同时也代表着他们对故乡的思念。

杜月笙三代曾孙在上海(杜月笙71岁女儿回国长叹)(8)

由于夫妻两人做事认真负责,他们很快就收获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的食客,这期间,也有不少人中国的客人会时常光顾杜美如的餐厅,每当看到国人,杜美如夫妇都十分激动,总会忍不住和客人多攀谈几句。

以至于后来每当回忆起这段岁月,杜美如都会略带调侃地说道:“大家都以为杜月笙的女儿肯定是腰缠万贯,但实际上我继承的也只有一个‘杜’字,我们夫妻两个就像做窝的鸟一样,在约旦辛辛苦苦才开起了这家餐厅。”

对于杜美如来说,这个餐厅就像是她在异国他乡的家一样,而那个真正的家,还远在千里之外。

每当中国在约旦的大使馆有活动,杜美如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于她来说,这是她和家乡为数不多的联系。

2001年之时,杜美如抽时间特意回了一趟中国,到上海地杜公馆前走了一番,这栋房子在后来的建筑的衬托下,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采,她的身上也如同这栋房子一样,满是沧桑,看着这熟悉的房屋,杜美如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的生活,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杜月笙三代曾孙在上海(杜月笙71岁女儿回国长叹)(9)

因此后来,在餐厅即将开满30年的时候,杜美如就已经做好打算,她的三个孩子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在约旦这里她已经了无牵挂,等她走不动路之后,她就将这里的餐馆卖掉,回到中国,回到自己的故乡生活。

杜美如的丈夫虽然曾经是国民党的空军士兵,但是他祖籍在安徽,当年迫不得已前往台湾,他心中对于祖国大陆也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以至于当年在金门炮战中,他虽然也参与其中,却从来没有主动向我军开过一炮,甚至在例行巡视的时候,他还会主动和我军打招呼,在他看来,大家都一衣带水的同胞,没有必要因为蒋介石的一意孤行刀兵相向。

更何况他学习这一身的本事,原本是为了打败日本人,可不是为了将炮口对准自己人,因此在得知妻子有回国的意向之后,蒯松茂也是十分支持妻子的想法,两人甚至连定居在哪里都已经有了打算。

后来杜美如在回国的时候也曾接受过采访,她在记者面前毫不避讳地表示:“我这辈子最开心的就是我是一个中国人。”

杜月笙三代曾孙在上海(杜月笙71岁女儿回国长叹)(10)

当人们问起她的父亲时,杜美如也丝毫没有避讳过,她谈起自己的父亲也总是一副十分平淡的样子:“我知道对于我的父亲一直都很有争议,但是不管人们怎么说,我的父亲始终都是一个爱国的人,他从来没有出卖过国家,也没有成为汉奸,所以后来周总理派人接他的时候,他才会那么激动。”

在杜美如的印象中,父亲曾经虽然做错过事,但是在临终的时候却还是在不停地教导他们,让他们时刻保持一颗爱国之心,杜美如清楚的记得,父亲曾经说过:“人要争气,国家也要争气,不管是谁领导国家,都一定要爱国。

杜月笙为人处世虽然至今仍有人诟病,但是他的孩子在他的教导下,却一个都没有走入歧途,这或许是杜月笙一生为国家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