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乃世之大家,《天龙八部》喻巧于拙。还记得鸠摩智曾一语点出枯荣大师所参枯禅的来历:

“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天龙八部佛学解读(天龙八部喻巧于拙)(1)

这句话什么意思?原来世人都知释迦牟尼当年是在婆罗双树之间入灭,但很少有人知道实际是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解释:东方双树表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表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表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表示“净与无净”。茂盛荣华之树表示正面的意思,有常有乐,有我有净;枯萎凋残之树表示反面的意思,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来佛在这八种境界之间入灭,那是说他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数十年静参枯禅,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却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所以小说中他半边脸如死人一般枯萎,半边脸又如新生婴儿一样水嫩

我们再看虚竹一线的关键人物的名字:

无崖子,脱胎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苏星河,《玉台新咏》:“望山川悉无似,唯星河犹可识。”

丁春秋,《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连逍遥派的派名,也是取自《逍遥游》的名字;镇派武学北冥神功,亦源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由此可见金庸先生对佛道之学都有很深的造诣。

纵观书中人物皆命数坎坷,无非是摆不脱“因果”与“宿命”。

何为因果?即“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

丁春秋忤逆弑师,最后却身中生死符生不如死,座下众徒全都弃之如草芥;

段正淳一生负人无数,最后方知害人害己,连唯一的儿子都不是亲生骨血;

康敏贪慕虚荣,杀夫害人,自负貌美却被自己容貌吓破肝胆而死。

这就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何为宿命?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白了就是“天道无常”。

乔峰乃当世之豪杰,半生护大宋、杀辽人,到头来却不被宋人所接受,又放不下家国天下,只能以身死换百姓安宁,何等悲哉!

再看虚竹,生性愚鲁、相貌丑陋,阴差阳错学得盖世武功,领逍遥派掌门、西夏驸马之位,何等幸哉!

天龙八部佛学解读(天龙八部喻巧于拙)(2)

这就叫冥冥之中命数皆有定,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抗争也是枉费徒劳。

某以为,江湖之道,又岂是单单“因果”和“宿命”可以说得清。

像虚竹前半生命途坎坷,皆是承父母所种之因,后半生时来运转,实在是命格清奇,但这又何尝不是因为他菩萨心肠,以仁慈之心解七十二岛岛主三十六洞洞主“生死符”之苦,才换得众人死忠,却也应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因果与宿命,道义上讲是相互矛盾的。可世间的事情,本来就是难以捉摸,介于有常无常之间。

生存之道,唯有顺势而为、顺心而为,行积善之事以求因果,持平常心态以抗宿命。我想这才是金庸先生想告诉我们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