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勋真实身份(李子勋遗留之作)(1)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三余有书(ID:sanyu_youshu)

适逢子勋老师遗留之作《自在成长:所有经历,都是完成自己》出版,重提以下文字,表达我的缅怀和敬意:

惊悉子勋老师离开了我们。心中无比悲痛。一代心理学的骄子,一个大众心理学的启蒙老师,一个点燃了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生命希望的人,一个好老师,好朋友,就这样走了。

你对化解人类痛苦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你像孩子般纯真的心灵,你对人性深邃的理解,你的率真和幽默,你的敞开和胸怀,你的才华横溢,你对人的包容和理解,让人思念感怀。你是一个如此帅气的人——从内到外!

愿你人间天上一如既往的美好。

——海蓝博士

李子勋真实身份(李子勋遗留之作)(2)

《心理访谈》有这样一期节目:

向节目组求助的是一位特别怕狗的女孩,只要与狗有关,女孩就惊恐万分。节目组准备从呈现印有小狗的照片逐步过渡到呈现一只真实的小狗,一点点引导她接受小狗。

在引导开始之前,作客《心理访谈》的嘉宾温柔又坚定地跟那个女孩说:“待会儿在进行过程中你可以害怕,可以站起来,但不可以逃走,因为摄影师会追不上你。”

“可以害怕,但不可以逃走”既是利用系统脱敏疗法时李子勋老师的一句温柔提醒,更是李老师带给心理咨询的一方新天地。

“心理治疗不是去考古,不是去找到他的创伤,或者是寻找问题的原因,更多是陪伴着来访者走过他生命中艰难的路程。”李老师强调把改变的责任和方式交给求助者,由求助者去决定他要走向何方。

李子勋真实身份(李子勋遗留之作)(3)

1

要做一道桥梁,让心理学走近大众

1999年,作为首届“中德班”的学员,李子勋老师在“中德班”毕业时宣布了自己的10年规划——要做一道桥梁,让心理学走近大众。

“我给自己定位:既是心理咨询师,又是一个科普作家。”李子勋老师选择与许多媒体合作,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电台、电视台。他做这一切,目的就是要让中国大众听见和看见心理学。

关于中国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发展,李子勋老师有一段很形象的描述——“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中国心理学的状况是:没水,船浮不起来,搁浅在那里;但是现在,愿意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多了,愿意找心理医生的人多了,这个行业有了水,心理学这条船就可以浮起来了,可以成长、扬帆了。”

是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在众多中国心理学从业者的集体努力下,心理学在国内已被大众广泛接受和理解。尤其是李老师参与的《心理访谈》等节目,心理咨询在极短时间内变得家喻户晓,许多人开始知道“原来还有一门学问叫作心理学”,对心理学、心理咨询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

李子勋真实身份(李子勋遗留之作)(4)

2

李子勋老师带给我们什么

天妒英才。2018年10月24日凌晨,李老师因病去世。

“惊悉子勋老师离开了我们。心中无比悲痛。一代心理学的骄子,一个大众心理学的启蒙老师,一个点燃了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生命希望的人,一个好老师,好朋友,就这样走了。你走的太早、太匆忙……

你对化解人类痛苦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你像孩子般纯真的心灵,你对人性深邃的理解,你的率真和幽默,你的敞开和胸怀,你的才华横溢,你对人的包容和理解,让人思念感怀。你是一个如此帅气的人—从内到外!相信天堂有更多的美好承载你的美好!愿你在天堂自由自在 愿有缘与你在尘世相遇过的人,因为你的激励,选择更好的助人自助的生活。”

李老师去世当天,海蓝博士写下了上述文字。

李子勋真实身份(李子勋遗留之作)(5)

李子勋与海蓝博士

“一个点燃了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生命希望的人”,这应该是对一位心理咨询师最好的褒奖。接触过李子勋老师的人们都说,他是一位坦诚真挚的人生导师,他运用他的智慧、情怀来贴近求助者的内心。从哲学的高度、心理咨询的角度来帮助求助者看待自己的人生,引导着大家解决生活中的麻烦与问题,重新唤醒希望。

李子勋老师在其遗留之作《自在成长:所有经历,都是完成自己》中对大家说:

如果本书对读者有一星半点的帮助,能够引发读者以灵动创意的心态去应对各自的生活情景,我会感觉欣慰。我坚信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多来自于我们没有意识到个体阅历与他人阅历间存在着差异,生活法则并不存在所谓的同一性或通约性。人生这条道路上没有专家,能够与读者进行些许分享,吾心足矣。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李子勋老师,他没有教条式的说教与命令,更多的只是无私的交流和分享,竭尽所能地帮助无数人更好地成长。

3

自在成长:所有经历,都是完成自己

2018年4月,在北京望园路,李子勋老师见到了中国法制出版社的李佳编辑,商谈了新书的出版事宜,李老师准备将自己从业30年来的生命哲思分享给广大读者,希望跟大家继续探讨如何用多元文化视角来解读生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找回内在的平衡。

2018年8月,这位编辑拿到了李老师的书稿,只是她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份书稿竟会成为李老师的遗留之作。

李子勋真实身份(李子勋遗留之作)(6)

在《自在成长:所有经历,都是完成自己》这本书里,李子勋跟他的读者说:

在这本书里,我期待用一种多元文化视角来解读生活中的麻烦,很多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亲情、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冲突,因为我们认为它是问题才存在,因为在意才被深深地影响。很多问题是被有问题的观察方式创造出来的,改变一种观察方式或许不再是问题,甚至麻烦成为生活的滋养也不一定。

那么,如何重新解读问题,如何给问题重新赋义呢?读者可跟随我慢慢去熟悉这些方式。

4

如沐春风勋语录

童年创伤,记忆并不可靠

人的成长是一个逐步选择与适应的过程,童年事件给人带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不是一种简单的原因而是一种可选或者可多重赋义的资源。

人是不一样的,创伤只是一种叙事方式或解释方式,而非真实存在。“童年不幸”的想法可能只是当下的一种回忆产物,是为眼下亲密问题合理化的结果。

同样是早年的经历,不同的内心建构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人们会说在记忆中我的确不被父母喜欢,但记忆是非常不可靠的,我们能记住的东西被我们在漫长岁月中不断地修饰补充,回忆出的东西只是我们当下心境的产物。

婚姻和爱情都是自己的事

婚姻和爱情都是自己的事,人对他人他事的感觉是自己认知选择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你在选择一种婚姻方式,而非婚姻在选择你。

成熟的爱有一种自我完成的色彩,她本身是完整的、自我愉悦的。成熟的爱懂得合适的诉求与主张,当另一半忙碌的时候你帮他,当他闲的时候,你要求他帮忙,这样的婚姻才有婚姻的味道。

生命深层的孤独感

人终究是孤独的,社交在某种心理层面上也是为了逃避孤独。一个人即便拥有众多好友,也依然摆脱不了孤独的煎熬。不喜欢或者不善于社交的人恰好是不太怕孤独的人,他们更能直面孤独与寂寞,自在地活着。

人类所有的社会建构与社交行为,如谈恋爱、结婚、交朋友、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会团体等,实际上还是被孤独感驱动着的回避行为,只是社会赋予这些行为正面的意义而已。

李子勋真实身份(李子勋遗留之作)(7)

自我探索的意义和方法

自我探索就是扩大知觉的能力与范围,类似达摩十年面壁,从对自我的知觉展开对宇宙和生命的探索,通过全方位、无条件、无先占假定去接纳存在的一切,并用知觉自己内在的方式去知觉整个世界的过程。痛苦是我的,但我不是痛苦;欲望是我的,但我不是欲望。我远比我知觉到的东西更丰富。

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言语的(心理分析是很暴力的言语),唯一的工具是感觉,唯一的技术是接纳与认同,要达到的唯一境界是无限。不然,所谓的自我探索出来的结果只是言语产物,还不如那些活得简单、从不对自我进行探索的人。

多面性思维带来的改变

事物的多面性可不是只有好和坏两个方面,每种事物的存在是自在的,不是他在的。人对事物本身的评价或者观察都是外部给予的,非物质自在的。好坏对错、大小方圆,都建立在观察者内在的认知与价值观基础上,所以观察出来的东西已经不是事物本身。

“不能对观察的事物有一个确定的结论”正是人类心智进步的结果,而非困惑。人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应该好奇为什么在别人眼里事物是不同的,觉察到这种差异,坚持自己,并欣赏别人的人就是一个聪明的人。

我们是否需要后悔

人的心理有这样一个特征,得到的东西会被看轻,未曾得到的东西会日夜变重。其实后悔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感受,当一个人部分或者全面拒绝接受现实,想逃离现实的时候,后悔为逃避现实找到一个借口。

心理分析认为后悔是一种针对自己的否定,看起来是指向过去的我,本质上是攻击当下的自己。不过在很多时候,后悔也有很积极的意义,经历刻骨铭心的后悔之痛后也许会找到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为未来点亮一盏明灯。

生命的滋养和动力

生命与情爱是一个缓慢展开的过程,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忘却的,经历过的东西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可忘却也不可消除。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忘却”,所谓的忘却在心理上只是通过隔离、潜移的机制,把问题留在意识的深层。无条件接纳过去的所感所受,认为过去的一切都是生命美好的资源,从中获得滋养获得情爱的智慧,才能把经历过的痛苦变成发展的动力。

做一个不焦虑的好妈妈

生命是自在的,妈妈可以做到最好,却不能要求孩子也做到最好。

妈妈做到最好是为自己负责,升华与丰满了自己,说到底不是为孩子负责。一个好妈妈不一定教育出好孩子,原因是妈妈做得越好,孩子失去的越多。允不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是衡量一个母亲是否真爱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搭积木,下面不正上面也歪。孩子更像是玩拼图,随时可以打乱了重来。佛教里有一个视频叫“浮华原是一捧沙”,孩子任何时候的优劣都不长久。

-END-

李子勋真实身份(李子勋遗留之作)(8)

我想通过这本书传输一个心态,

生活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技巧。

——李子勋

读书,读什么书,用什么方式读,是读者自我观照的奇妙的过程。读《自在成长:所有经历,都是完成自己》就是在李子勋老师的引导下,更透彻的观照自我。

李子勋真实身份(李子勋遗留之作)(9)

30年生命哲思完整收录,李子勋遗留之作

《自在成长:所有经历,都是完成自己》

福利:我们将免费赠送20本李子勋老师的遗作,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在留言区写上具体地址信息,我们会免费邮寄。

李子勋真实身份(李子勋遗留之作)(10)

爱你/晚安

李子勋真实身份(李子勋遗留之作)(11)

生命影响生命

成为自己幸福的负责人

用爱点亮自己,点亮家庭

点亮社区,点亮世界

如果愿意 你也可以

李子勋真实身份(李子勋遗留之作)(12)

如果你也想成为静修生

也可拨打电话咨询

400-629-0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