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王女士向宁波市消保委诉称,自己的孩子目前就读小学三年级,现在班级流行文具盲盒,为了抽取到某一个隐藏款送人,孩子居然连续购买了24支笔的套装20套,总价2000余元,已经完全成瘾。

浙江省宁波市消保委还接到数起咨询及投诉,为了抽中小概率的特别款、隐藏款、限量款,孩子频频向家长索要零花钱用于购买盲盒商品,导致精神恍惚影响学习,甚至产生家庭矛盾。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调查发现,装有各种“文具盲盒”在北京的小学生中也在悄然流行,中性笔盲盒、橡皮盲盒、修正带盲盒、胶带盲盒、印章盲盒、多款文具集合幸运盲袋等“文具盲盒”的价格比普通文具贵上2-3倍,但还有孩子为抽到盲盒中的隐藏款不惜花费上千元,这也引起了老师、家长和社会的担忧。

现象:小学生投入零花钱买“盲盒文具”

文具店里的盲盒(15楼财经盲盒文具)(1)

有调查显示,拆盲盒带来的惊喜正风靡年轻一代,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21年将突破百亿元。

文具店里的盲盒(15楼财经盲盒文具)(2)

在淘宝中搜索关键字“文具盲盒”,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看到,共有得力、晨光、yoofun/优凡文具、三年二班等数十个品牌,3700多个产品网页。其中部分产品标注着“99%的小朋友都要买”、“包含隐藏款礼盒”等广告语,还配有各种店家打开盲盒抽中隐藏款的视频。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西单某商场地下一层书店看到,各类文具盲盒占据门店显著位置,柯南、哈利波特、复仇者联盟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人物形象,都被印在了文具盲盒的包装上,还印着大大小小的问号和“惊喜连连”等字样,花花绿绿种类繁多,一支盲盒笔基本售价在3.5-6元不等,文具集合盲袋售价则为15-40元不等,前来购买的学生络绎不绝。

书店工作人员表示,盲盒文具销量不错,越是新到的产品越受欢迎,有同学每天都会来转转;淘宝店家也表示,有家长为满足孩子的需求,甚至一次下单花上百元把一整套购买了,以免孩子反反复复买相同款。

盲盒文具如何在学生中流行起来的?班里有同学为了得到隐形款,在网上和各家文具店疯狂买买买,前前后后花了500多元。购买中难免有重复的文具,她便把不喜欢笔、尺子、胶带、本子等文具送给其他同学。“我被同学送了一支印着卡通图案的笔,这种笔与普通文具不同,大家都想得到不同的颜色和图案”,一位四年级小学生孙同学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我渐渐也喜欢上盲盒文具,总央求妈妈给我买新出的款,第二天可以到学校和同学们一块交流”。

文具店里的盲盒(15楼财经盲盒文具)(3)

盲盒里面的文具真的物超所值吗?例如一个晨光“林深不知处”“与子说”联名盲盒文具套装,包含一支中性笔、替芯一支、便签本一本、胶套本一本、荧光笔一支,售价7.8元。看起来盲盒文具并不贵,孙同学表示,但她买盲盒文具只想得到心仪的款式,与文具本身无关。实际上开学时家长已经给准备足够用的文具,新买的盲盒文具根本用不上。“便利贴、印章、尺子之类的文具,一开始抽到重复产品还会送人,后来大家都有很多了,送同学都没人要。每次到了文具店还是想买一袋拆拆看。”她吐露了自己的矛盾心理。

家长担忧:引发学生过度消费

文具店里的盲盒(15楼财经盲盒文具)(4)

对于孩子“沉迷”文具盲盒,有家长感到担忧,盲盒文具过度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令孩子不能专注于学习。“盲盒”在成人中大行其道,很多成年人尚且控制不住,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更是如此。有孩子除了用零用钱购买,甚至和同学价钱购买,着实令人担忧。

还有家长认为,文具本应被使用,而不是被收藏的。盲盒文具的属性是文具,但其畸形的吸引力,正在推动孩子过度消费,养成浪费的坏习惯。一位五年级小学生家长说,自从孩子喜欢上盲盒文具,短短半年时间,家里书桌的抽屉、柜子里已装满文具,仅中性笔就有一抽屉上百支,一学期最多用掉10支,剩下的肯定会是一种浪费。

“盲盒文具”走红原因:商业的过度包装和营销

盲盒经济一路走高后,从玩偶盲盒到机票盲盒之后,有网友曾调侃道“万物皆可盲盒”。相同的盒子中放置不同的商品,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哪一款,但有一定概率能够抽到自己心仪的商品,这种叫“盲盒”的消费让人“买买买”停不了手。

盲盒为何如此畅销?有哪些潜在消费陷阱?盲盒走红不是偶然的,商业的过度包装和营销是诱因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看到,有“盲盒文具”在产品上标注“99%的小朋友都要买”、“包含隐藏款礼盒”等广告语,还配有各种店家打开盲盒抽中隐藏款的视频,存在过度包装和营销的嫌疑。

宁波消保委分析认为,孩子本身并非真正喜欢或者为了该款产品的实用功能而买单,而是因为在他们学校拥有隐藏款或者稀有款的同学,就拥有了在同龄人中的话语权。同学之间的社交因为盲盒而发生了变化。孩子想要被别人认可和喜欢的心理可能比成年人更强烈也更单纯。当学习成绩的提升路阻且长,他选择了一条最为轻松的捷径,就是拥有最稀有的盲盒文具,并用其来交换友谊,交换话语权。

还有专家分析,由于盲盒包装的特殊性,容易导致消费者和生产者“信息不对称”,加之盲盒分为普通版和隐藏版,可能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导致孩子购买和使用该类产品容易“上瘾”。

中消协:青少年群体容易为盲盒“上瘾”

中消协早前曾发布消费提示,青少年群体好奇心强、喜欢攀比、消费观念尚不成熟,容易为盲盒“上瘾”,有的甚至为了抽中“隐藏款”而直接“端箱”——为买到只有1%甚至概率更低的商品,将上百个盲盒全部买下。盲盒与普通商品相比,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宣传来选购,这就很容易被商家的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颜色款式不符等虚假宣传所误导。

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认识到盲盒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认清并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切勿跟风与攀比;要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量力而行、理性消费。购买盲盒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儿童用盲盒消费提示:家长应引导孩子不要过分沉迷、上瘾

今年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儿童用盲盒消费提示》,提醒盲盒可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因此近年来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极为盛行。由于消费者购买时无法直观地辨别盲盒内产品的质量,因此,消费者应看包装、留凭证,避免买到不合格的产品。

市场监管总局提醒,一是看包装,消费者选购盲盒时,应注意查看适用年龄、警示说明等信息,不要购买无检验合格证明、无中文标签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的产品。

二是留凭证,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实体店或网站购买产品,购买时应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

专家提醒,家长应引导孩子购买儿童盲盒不要过分沉迷、“上瘾”。在购买盲盒时家长应引导孩子结合经济能力、消费需求等量力而行,不要过分沉迷、避免成瘾。

链接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2021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

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2021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此次行动将以儿童玩具、儿童餐饮具、儿童护具、儿童服装、儿童家具、学生文具、学生灯具、学生校服等社会高度关注、与儿童安全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为重点,围绕涉及质量安全的关键指标,组织质量监督专项抽查。

与此同时,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将开展流通领域“三无”产品专项清查及“网红玩具”等产品打假专项行动,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积极发现问题,反溯生产源头,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玩具等违法行为,适时公布典型案例,震慑质量违法行为。

本次行动还将加强儿童用品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提升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帮扶“巡回问诊”,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标准体系,开展对标达标提质行动;充分发挥部门联合作用,形成质量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樊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