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盲盒!近年来各类盲盒销售异常火爆,不少成年人喜欢收集各类盲盒手办,热衷于发掘隐藏款。近日,马女士向上游新闻热线966966/上游新闻APP反映,自己正在上小学的女儿也喜欢购买盲盒,这让她很担忧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马女士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女儿几乎每个星期都会买各种文具盲盒,每次到商店都闹着买,自己不知道怎样回应孩子的请求,希望获得一些帮助。

文具盲盒包装精美

小学生们买盲盒(万物皆可盲盒)(1)

商场内的惊喜文具盲盒盲袋

“像这种盲盒包装很可爱,包装上标注里边有便利贴、徽章、书签、笔记本等东西,我们都想买来看看这些东西是不是很可爱。”在南岸区某商场,马女士上三年级的女儿晓彤(化名)站在各种文具盲盒前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不仅我喜欢,我们班女生都很喜欢买这种文具盲盒,尤其是粉色包装的最受女生欢迎。”

上游新闻记者看到,有一种盲盒印着某知名卡通猫形象。

“女孩子在可爱的包装面前完全没有抵抗力。每周我和女儿会逛两三次商店,每次会花十几二十块钱购买盲盒。尽管目前她还没到彻底沉迷的地步,但还是担心会影响她的学习。”马女士说,目前家里有一大堆文具盲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用完。

对此,上游新闻记者走访了市内部分小学门口的文具店、商场,发现学校门口文具店的文具盲盒多以笔、橡皮等单品为主,单价都在10元以内;套装文具盲盒多在商场内的店铺出售,价格在15元左右,里边有四五种文具。晓彤说自己更喜欢套装文具盲盒,“因为里边东西更多,我觉得拆起来更开心感觉惊喜要多一些,我同学也喜欢购买东西多的盲盒。”

卡片盲盒成社交“硬通货”

小学生们买盲盒(万物皆可盲盒)(2)

南岸区某小学附近商店里摆放着奥特曼卡片盲盒

高女士的儿子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相对于女孩,他更喜欢奥特曼卡片,这也是小学男生中最受欢迎的卡片类盲盒,交流奥特曼卡片成为学生之间的一种社交方式。要获得奥特曼卡片必须购买盲盒卡包,根据卡包价值不同,可以开出各种不同等级的卡片,为了开出一些稀有等级更“霸道”的卡片,有的孩子会一直不停购买盲盒来抽卡。

高女士称:“我儿子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堪称沉迷于收集奥特曼卡片。他购买的卡片具体数量没计算,几百张肯定是有的。因为心思都放在了这上面,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

在对一些学校附近的文具店走访后上游新闻记者发现,奥特曼卡片盲盒在每一家店铺都有出售,而且被放在显眼位置,有孩子专程把家长带来文具店指定要买奥特曼卡片盲盒。

一名店铺老板主动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玩法:“就是拿出来比谁大,有点类似于你们家长小时候玩的贴画。”

这些卡片盲盒的价格并不贵,学校门口最便宜的一种只要2元一包,一些比较高档的奥特曼卡片盲盒包会在商场内的店铺出售,价格在10元左右。另外,奥特曼周边也会有包括笔等在内的文具盲盒,普遍受男生喜欢。

盲盒网上销售火爆

小学生们买盲盒(万物皆可盲盒)(3)

某网络平台上奥特曼卡片盲盒热销

上游新闻记者通过打开网络购物平台,输入“文具盲盒”“小学生”“奥特曼卡片盲盒”等关键词,看到该类型盲盒已经成为热门商品,不少商家月销量多达2000笔。

文具盲盒大致分为两种盲盒:一种是告诉你里面有哪些文具,但这些文具的颜色或图案是随机的;另一种是不告诉你里面文具的种类,需要打开后才知道里面是啥。通过查看评价,相对来说第一种的好评率更高一些,因为文具只是存在颜色图案的不同,质量和数量是确定的,因此网友们纷纷评价“图案很漂亮,很值得购买”。而第二种,因为文具是随机的,那么同时能开出好物品好图案的几率就相对较低。

“超百款文具随机发货!”记者看到,有店家写出了“里面是各式各样的文具,能开出什么文具,全凭个人手气,玩的就是心跳”等推荐语,商家承诺里面有精美笔袋、中性笔、笔记本、手账本、便签、胶带、荧光笔等,并提到:“手气好能开到非常好的东西噢!”通过查看网友的评价,部分网友表示孩子非常喜欢,也有部分网友表示“不值”,并且提到“内容太单一”“不值这个价”等。

网络上,“奥特曼卡片盲盒”销售的火爆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文具盲盒,排名靠前的商家几乎月销量都超过2000件。网友的评价中,绝大多数均提到是给小孩子购买,同时网友也表示盲盒中卡片存在许多重复的情况。

关于孩子喜欢收集文具盲盒和奥特曼卡片盲盒的新闻报道,上游新闻记者在网上发现不少。有报道称,部分孩子花费数千甚至上万元购买了文具盲盒或者奥特曼卡片盲盒,从而引起了家长与商户之间的纠纷。

心理学专家:

家长应帮孩子建立更加理性的消费观

为此,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上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晏妮,针对目前火爆的“盲盒文化”给予青少年和其家长一些建议。

晏妮介绍,首先“盲盒文化”与其他任何一种青少年文化相同,都是儿童与周围同伴互动的一种载体,是同伴文化和校园生活文化中的一部分。比如,一个学生购买盲盒,很可能是因为其周围的同学都在购买,他需要参与到这种社会互动中,以获得同伴们的认可,从而找到归属感;特别是处在童年中期,即将要进入到青春期的儿童,他们尤其渴望同伴的认可和关注,而盲盒可能是帮助他们得到这种关注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盲盒容易上瘾呢?晏妮坦言,这其实是心理学里非常典型的“操作性条件学习”的例子。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Skinner曾设计了一系列“斯金纳盒子”实验,来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秘密:把一只老鼠放在一个有按钮的盒子里,每当老鼠按下按钮,就会掉下一块食物,一段时间后,老鼠便学会在饥饿时主动按下按钮获取食物。Skinner认为,最后出现的食物会强化老鼠的按键行为以获取食物。

而在买盲盒现象中,盲盒就是老鼠最后得到的“食物”。虽然不是每一次盲盒都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种类,但正是因为有可能买到的“可能性”唤醒了我们的多巴胺,而这种快乐的体验会被一次次的购买行为继续强化。

晏妮提出,针对孩子购买盲盒的行为,首先应当是理解,这可能是他们社交生活中的一部分,家长和老师不必过分地“妖魔化”盲盒购买行为。当然,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更加理性的消费观。例如,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制作“投入回报表格”,帮孩子用直观的方式理解盲盒背后的“非理性”;或是一起帮孩子进行零用钱的合理规划;另外,家长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创造一些替代盲盒的活动,例如自制盲盒等等。

上游新闻记者 何艳 付迪西 实习生 辛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