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1)

说到圆明园

大家可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西洋楼景区的

大水法遗址

它被印在圆明园的公园门票上

出现在大多数和圆明园相关的形象中

但其实,西洋楼景区

只占整个圆明园的2%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2)

圆明园另外98%的美好主要还是中式建筑

只可惜它们以木质结构为主

没能在大火中保留更多的残垣断壁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一看清帝在余下98%的土地上又收藏了哪些新奇的景致,营造了何种“九州四海俱包罗其中”的国家疆域缩影呢?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3)

既然是皇家园林,自然少不了我国传统中式建筑的身影。圆明园中大部分建筑都是类似于下图这种经典的中式园林建筑,可以说,这些才是圆明园真正的经典。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4)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组成。绮春园位于圆明园、长春园之南,三园呈倒“品”字形分布。历史上最鼎盛时期,还包括了熙春园和春熙院,被称为圆明五园。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5)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建筑史专家郭黛姮教授在《乾隆御品圆明园》前言中写到:“历史上的圆明园有着一百多处园林景观,从使用功能来看,不仅有临朝理政的 仪典性殿宇 、日常生活的 寝居建筑 ,还有表示孝悌精神的 礼制建筑 ,书院、书楼、戏台等 文化建筑 ,寺院、庙宇一类的 宗教建筑 ,供帝王考察农情的观稼、验农建筑以及大量的 景观建筑 ,不仅功能性、实用性建筑的数量很大,而且为满足帝王们审美的需求性的建筑类型也很齐全。”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6)

圆明园3D复原图

据史料记载,雍正在建园初期,曾经请了个风水师给他看看园子里的风水。风水师说这块地寓意很好,西北高象征中国的昆仑山,东南低象征中国的东海。于是雍正便效仿了中国的版图来设计这个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五位皇帝长年居住、生活并在此听朝理政的地方,是除紫禁城之外重要的国家统治中心。皇帝在此以临朝理政为主,既然如此,那么大部分的景观设计都与临朝理政密切相关。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7)

圆明园3D复原图

圆明园中存在大量的朝寝建筑,所谓朝寝建筑即为前朝后寝,“前朝”就是帝王上朝治理国家大事、举行大典的地方。“后寝”呢,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之处。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8)

注:图中1正大光明,2勤政亲贤,3九州清晏,4长春仙馆,5山高水长,6洞天深处,7澹怀堂,8含经堂、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9)

正大光明3D复原图

最重要的朝寝建筑当属正大光明(朝会、赐宴)、勤政亲贤(理政)和九州清晏(赐宴、起居)三处,其次为长春仙馆(太后寝宫)、山高水长(引见、赐宴、看烟火)、洞天深处(皇子居住读书处)等处。长春园中澹怀堂、含经堂、淳化轩,绮春园中的迎晖殿、中和堂、敷春堂等也属于朝寝建筑。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努力修身进德、培养济天下的胸襟,自然少不了“读书”二字。清朝前期的帝王对文化较为重视。乾隆曾说“平生喜读书,处处有书屋”。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10)

圆明园中的书屋、书楼、书院等文化建筑随处可见,例如碧桐书院、四宜书屋、洞天深处、汇芳书院、文渊阁等,共有20余处。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11)

注:图中1碧桐书院,2四宜书屋,3洞天深处,4汇芳书院,5文渊阁

冠以书屋之名的有九州清晏(上图6)的长春书屋,镂月开云(上图7)的养素书屋,濂溪乐处(上图8)的味真书屋,北远山村(上图9)的湛虚书屋,接秀山房(上图10)的怡然书屋,藻园(上图11)的夕佳书屋、贮清书屋,狮子林(上图12)的探真书屋、四藏书屋,法慧寺的静娱书屋,如园(上图13)的含芳书屋,茜园(上图14)的韵泉书屋等。还有其他称谓的如含经堂(上图15)的味腴书室,武陵春色(上图16)的品诗堂等。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12)

碧桐书院3D复原图

清帝和娘娘们尽孝道、拈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的处所也十分之多。鸿慈永祜、慈云普护、舍卫城、日天琳宇、月地云居、正觉寺、方壶胜境、含经堂均为宗教建筑。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13)

注:图中1慈云普护,2舍卫城,3日天琳宇,4月地云居,5正觉寺,6方壶胜境,7含经堂,8鸿慈永祜。

慈云普护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14)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15)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16)

慈云普护今昔对比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17)

慈云普护3D复原图

慈云普护位于圆明园后湖北岸,在圆明园的总体布局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其钟楼恰好处于正大光明到九洲清晏南北轴线的终点,是一组景观的收梢。“……慈云普护额,上奉观音大士,下祀关圣帝君,东偏为龙王殿,祀圆明园昭福龙王。”慈云普护所供神灵都是保护神,护佑清帝江山永固。

舍卫城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18)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19)

舍卫城3D复原图

舍卫城是典型的佛教建筑,俗称佛城。供奉城隍爷、关帝君、三世佛、弥勒佛等。每月初一、十五,或逢佳节时令,皇帝至此拈香拜佛,并有首领太监充当僧人上殿念经。

日天琳宇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20)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21)

日天琳宇(唐岱、沈源乾隆九年绘)

日天琳宇为一处大型皇家寺院。寺院供奉玉皇大帝、关帝。佛楼都供有众多佛像及大量手抄经文等。雍、乾时期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生日或正月十五日上元节都要举行大规模宗教活动,皇帝每次都要亲自来磕头、上香。

月地云居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22)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23)

月地云居(唐岱、沈源乾隆九年绘)

月地云居又名“清净地”,建于雍正时期。乾隆诗云“大千乾闼,指上无真月。觉海沤中头出没,是即那罗延窟。何分西土东天,倩他装点名园。借使瞿昙重现,未肯参伊死禅。”

正觉寺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24)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25)

正觉寺

正觉寺位于绮春园正宫门之西,与绮春园既有后门相通,而又独成格局,单设南门。正觉寺实际上是清帝御园圆明园附属的一座佛寺,俗称喇嘛庙。

1860年和1900年,圆明园两度罹劫时,正觉寺均幸免于难。

2002年,国家文物局、市文物局和海淀区委区政府启动正觉寺的保护、修缮和复建工作。这也是文物主管部门到目前为止批复的圆明园整体复建的惟一古建筑群。2009年12月16日,正觉寺复建保护工程正式开工。复建内容包括天王殿、三圣殿、最上楼、六大金刚殿、东转角房、东路辅房、掖门、院门、值房等。2011年7月6日圆明园正觉寺首次对公众试开放。

方壶胜境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26)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27)

方壶胜境3D复原图

方壶胜境建成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位于福海东北岸湾内,四宜书屋之东,涵虚朗鉴之北。是后代众多学者考证后公认的圆明园中最为宏伟美丽的建筑,是以人们想象中的仙山楼阁为题材而建造的。此景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是一处仙山琼阁般著名景观,主题阁楼实为一座寺庙建筑。

含经堂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28)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29)

含经堂3D复原图

含经堂位于长春园中心地带,四周山水花木环抱,是该园内最大的园林建筑风景群。乾隆帝把长春园视为“息肩娱老”之所,是其退休后的居住之地。含经堂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是含经堂,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前后,相传是供乾隆诵经礼佛之处,乾隆三十五年(1770)至三十七年(1772)添建淳化轩、三友轩、理心楼等建筑,同时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144块石刻镶嵌在淳化轩外的回廊里。

鸿慈永祜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30)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31)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32)

鸿慈永祜今昔对比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33)

鸿慈永祜3D复原图

鸿慈永祜始建于乾隆七年,是一组礼制性建筑群,为圆明园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建筑,其中主殿为安佑宫,其功能是在这里敬奉圣祖、世宗圣容,为家庙性质的建筑。安佑宫是一座规模巨大、气势宏伟的皇家家庙。乾隆主要是为了纪念康熙、雍正两位先祖,祈求两位先祖永远保佑着清皇室的统治地位。凡遇国家的重大事件,都要来此祭告。

通过以上列举的一部分中式建筑,是不是刷新了您对圆明园的原有印象呢?

尽管西洋式建筑并非圆明园的主体,那么它们又为何给我们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圆明园参观完大水法怎么走(去圆明园只知道大水法)(34)

我们知道,中式建筑是以土木结构为主的,圆明园中的大部分建筑历经“火劫”“木劫”“石劫”“土劫”后,几乎荡然无存。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场难以弥补的浩劫。“圆明园之因英法联军之过而毁于一旦,很可能相当于凡尔赛宫加卢浮宫博物院及法国国家图书馆全遭普鲁士军队焚毁。”法国历史学家布立赛在其书《1860:圆明园大劫难》中表达了同样的哀悼。

圆明园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我们带来了极其丰富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读罢此文,您是否产生了一种想要去探寻真实圆明园的冲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