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动物#

在温暖的浅海中,生活着一种体长仅十余厘米的小动物:海兔。这是一种外形既像蜗牛又像兔子的“鱼”,常常栖息在海藻上,或是缓缓地爬行于海底,五彩斑斓的身体和色彩明丽的珊瑚礁相映成趣。它们的得名,是因为头顶上耸起 一对耳朵状的触角,很像一只蹲着的兔子,最早罗马人称这种生物为海兔,因此 “海兔”之名 得以沿用至今。另外在日本,人们也称它为“雨虎”。

无壳海兔性别(基因大盗海兔)(1)

海兔

海兔成体长约10厘米,重不过30克。它们头上长着两对分工明确的触角,前面的一对稍短,专管触觉;后面的一对稍长,专管嗅觉。海兔在海底爬行时,后面的一对触角分开成“八”字形向前斜伸,用来感知周围的气味。当它们休息时,这对触角便会并拢,呈现笔直向上的姿态,像一对竖起的兔耳朵。

海兔与兔子或者鱼类的亲缘关系都很远,它们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类,是一种与海螺同族的贝类。只是,海兔的贝壳已经退化成一层透明的薄皮,并且缩到了体内。缺少了最外面一层强有力的硬壳保护,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海兔分泌了大量润滑、透明的黏液包住身体,使自己既能在露出水面时防止水分蒸发,又能在遇到大风浪时减轻风浪冲击。

无壳海兔性别(基因大盗海兔)(2)

海兔

海兔尤其喜欢在海水清澈、水流畅通、海藻丛生的环境中生活,它们以各种海藻为食,偶尔也会吃海滩上的沉积有机物质。海兔身体弱小,行动缓慢,但御敌本事却十分神奇。

无壳海兔性别(基因大盗海兔)(3)

海兔

海兔的伪装本领,可以让以闻名天下的变色龙甘拜下风。海兔可以在当天食用某种海藻后,就能很快的变成这种海藻的颜色。比如当他吃了红色海藻后,很快就会变成玫瑰色;吃了墨角海藻后,又能快速变成墨绿色。体色的不断变化,使其能够快速的融入周围的环境中,难以被敌人发现,减少不少麻烦和风险。

海兔还有另一套御敌招数。在海兔的体内有两种腺体 :一种叫紫色腺,生在外套膜边缘的下面,遇敌时,能放出很多紫红色液体,将周围的海水染成紫色,借以逃避敌人的视线。还有一种毒腺在外套膜前部,能分泌一种略带酸性的乳状液体,气味难闻,对方如果接触到这种液汁会中毒而受伤,甚至死去,所以敌害闻到这种气味,就远远避开,是御敌的化学武器。

众所周知,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是划分动物和植物的一个重要标准。一般来说,动物无法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得能量,因此不得不吃掉其他动物或植物来维持生命。植物则可以依靠自身的叶绿素,利用周围环境中的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为生长提供能量。 但科学家们发现,海兔极其特殊例外它们是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这一发现,曾经让科学家对它们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争论不休,使海兔差点就被动物界“逐出家门”。

无壳海兔性别(基因大盗海兔)(4)

海兔

海兔常常海藻为食,藻类被海兔摄入体内后,大部分细胞质都被消化吸收了,但在消化过程中,叶绿体却被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并储存在海兔体内,为以后的光合作用做准备。 尽管身体里有了叶绿体储备,海兔也不会轻易施展“光合作用”这门绝技。

科学家为了一探究竟,不得不对它们断粮。在实验室中,一组喂食过两周海藻的海兔在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只要保证每天充足的阳光,竟然能健康地存活一年之久。显然,海兔是借助体内的叶绿素,将阳光转化为了能量。 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海兔体内,有一段重要的DNA和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基因完全相同,这种基因从未在其他动物身上发现过。也许正是这段“偷来”的基因,让海兔能够像植物一样,将阳光转化为能量。

最近,科学家们又有一个让人惊讶的发现:一些海兔的生殖细胞内带有从海藻中偷来的DNA。换言之,这些海兔的后代一出生就具备进行光合作用的本领,不再需要通过食用海藻来盗取DNA。有科学家推断,也许再经过千万年的演化,海兔会成为第一个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植物动物混合体。 所以海兔得以拥有“基因大盗”之名。

海兔是雌雄同体的动物,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分别位于身体的首尾。 尽管每只海兔都拥有完整的雄性和雌性生殖系统,但要繁殖后代仍然需要异体受精。每年的春秋两季,就是海兔交配的高峰季节。

无壳海兔性别(基因大盗海兔)(5)

海兔

两只海兔的交配通常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发生战斗。因为谁一旦打输了就会变为雌性,从怀胎产卵到抚养下一代全权负责;另一种情况则相对温和,两只海兔交配后会进行“角色互换”,开始进行第二次交配。 但是,两只海兔交配的场景是不太常见的,因为它们通常都是成群活动。 一群海兔的交配场景非常壮观,局面一般是数十只海兔连成一长串。由于海兔的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分别位于它们身体的首尾,因此,在一长串交配的海兔中,最前面的一只海兔充当的是雌体,最后面一只则充当雄体,而中间的海兔则对前面的一只充当雄体,对后面的一只充当雌体,可谓“既当男人又当女人”。海兔的交配是动物界的一大奇观,过程常常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之久。

交配结束几小时之后,生殖力极强的海兔便会产卵。它们通常把受精卵产在海藻等水草或礁石的隐蔽处,受精卵之间以蛋白腺分泌的胶状物相连,黏成细长如绳索状的一个长条,被称为卵索带。由于海兔通常集体交配,因此卵索带都很长,甚至可达几百米。但是海兔,受精卵的孵化存活率很低。在海中,卵索带是很多动物喜爱的美食,海兔移动缓慢,难以保护长长的卵索带。因此,只有极少数幸运的受精卵能孵化成海兔。小海兔经过2~3个月的飞速成长后,便能发育成熟,在春秋两季继续种族的繁衍。

无壳海兔性别(基因大盗海兔)(6)

海兔

海兔小小的身体里似乎藏着无穷无尽的秘密,可以带给人诸多惊喜,这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