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路灯下的小姑娘英文版原唱(路灯下的女孩)(1)

马天啸为人老实厚道,他在市报社做摄影记者。这次报社要配合市委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的活动,也是市委宣传部的要求:抓几个典型,用镜头曝光几个公车私用的国家干部,以此对公车私用不正之风起到警示作用。

这可是一个得罪人的活儿,你的照相机照到谁,你就得罪了谁。跟往常一样,这个任务领导又安排到马天啸的头上,领导让马天啸傍晚去学校门前寻机拍照,因为很多公车都在傍晚去学校接学生的。

马天啸不情愿地来到一所学校的门前,等到学校放学,学生走光,他也没发现有一辆公车来接学生。是啊,能公车私用的人,都是消息灵通者,自然知道上面的动静,这个时候,谁肯往枪口上撞啊。

马天啸想,这样也好,反正我来拍了,拍不着不怪我吧。

等到华灯初上,学校门前已经冷清的时候,马天啸这才肩着相机无精打采地往回走。走到街角的一个拐弯处,他发现路灯下的马路边上有两个小女孩,都是十岁左右的样子,一个穿着破烂,一个衣衫整洁漂亮。穿着整洁的那一个,她一边写着作业,一边教另一个衣衫破烂的女孩画画,并且是教的用心,学的认真。

再看两女孩的边上有一个还算年轻的妇女,这人坐在一卷沾满灰尘的棉被上发愁,一看就是那种无家可归的人。不用说,这女人一定是衣着破烂女孩的妈妈。而那个穿着整洁的女孩是城里女孩,她这是放学以后没回家,在街头路灯下教一个流浪女孩画画!

此情此景让马天啸怦然心动,感动异常。他悄悄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了几张照片。

马天啸这一拍照,让衣着整洁的女孩警觉地往这面看着,她像一头随时准备逃跑的小鹿。而马天啸是一名记者,采访是他的习惯和本能。他过去和蔼地问那教人画画的城里女孩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读书啊,为什么放学不回家,却要在路灯下教别人画画呀?

城里女孩害怕地收起书和作业本,起身怯怯地看着马天啸,然后是一言不发地往后退,最后背着书包转身跑了。

跑了城里女孩,马天啸只好采访剩下的看似无家可归的母女两人。那个坐在棉被上的女人说,她们母女确实走投无路。她的老家原在川西贫穷的大山里,在她长大成人后,嫁到山东与河南交界的地方,给一个年龄很大的男人当媳妇,生有一儿一女。后来她离了婚,带着女儿到了南方这个城市,想投奔过去听说在这座城市混生活的一个老乡,谋份打工的活计。想不到,她来到这里却扑了空,找不到故人,也寻不到工作,只好露宿街头。她现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幸亏南方的天气不太冷,只要有人给点东西吃,露宿街头也冻不死人的。

马天啸对眼前的这对母女心生可怜,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给她们,又给她们拍了照片,想回去在报纸上发表,希望社会上有人能伸手相救。

马天啸可怜这对母女,同时对刚才跑掉的在路灯下教人画画小女孩心存感动,他想从无家可归的女人口中知道这个女孩的情况。可是,这个女人说她也不知道这个城里小姑娘叫什么名字,反正她一放学就来教自己的女儿写字画画,有五六天的时间了吧,两个小家伙已经成为好朋友啦。

马天啸继续追问下去,女人再也说不出更多的内容,只能指着马路告诉马天啸那女孩每天放学从哪条路上来,走的时候又往哪个方向去。

马天啸回家连夜把这写成新闻稿,再配上照片。第二天送到报社主编那里,可主编看完稿件摇了摇头说:“这个新闻事件确实感人,很有看点。但是,你写得太过侧重那对不幸的母女,这样的新闻效果太低调太负面啦,不能发!必须找到那个灯下教人画画的女孩,以这个女孩为主进行正面报道!”

主编不容商量地退回稿件要求重做,并且必须尽快做好!

没有办法,马天啸买了小礼物带着,又往昨天的那个地方去,想等到那个女孩好进行采访。

可是,他到了那个地方,不光那个甘为人师的女孩,就是昨天那一对无家可归的母女也没了踪影,不知道去向了。

这事可是有点难办啦,人找不着,主编那里还一定要这个稿子。主编甚至把曝光公车私用的任务都交给别人做,就要他马天啸把这件感人至深的新闻事件挖出来!

可是,这女孩姓甚名谁在哪个学校读书,这些都没有半点线索。马天啸只得到附近的几所小学打听查找,到了傍晚再去原先的那盏路灯下等女孩放学路过,一连等了几天,也没见着小姑娘。难道她改了放学回家的路线?

好几天过去了,主编那面直催稿子,马天啸真是急了。他除了白天到各个学校继续寻找以外,不光晚上在路边等,后几天又起早到原先的地方去守株待兔般地候着,希望能在女孩上学的时候遇上她,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天早晨,马天啸终于在马路边上等到了那个女孩。只不过,这女孩既不是自己走路上学,也不是坐公交,更不是坐什么高级轿车,而是背着书包,站在一辆环卫工人使用的脚踏三轮垃圾车的车厢里!

这辆垃圾人力车的前面是一个蹬车的女人,应该是女孩的妈妈。再看女孩站在垃圾车里,她是一脸的平和安详的表情,像一个小天使那般纯洁。马天啸不禁心生感叹:幼小的心灵还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是多么美好啊!她不因为乘坐垃圾车去上学而感到卑贱,她的心里肯定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感知,所以,她才能在路灯下教授一个流浪女孩读书画画。

马天啸拦下脚踏车,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动机。蹬车的女人先是吃惊和害怕,等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女人微笑着说:“原来那天给我姑娘拍照的是一个记者呀。我女儿回家跟我说,从没有陌生人给她照相,她很害怕的。”

马天啸问女人为什么要用垃圾车送女儿上学?女人说她和她丈夫是外来农民工,到这个城市已经有几年了,算是扎下了根啦。不过,她和丈夫都做着环卫临时工,每天都要凌晨两三点钟起来,因为活计很忙。她早晨扫完马路正好给女儿做饭送女儿上学,然后她再去做别的兼职。做别的下班都很晚的,所以,晚上她不能去接女儿,女儿只得穿过一条小胡同,走近路自己回家了。

马天啸接受了上次的教训,这回没有直接给女孩拍照,而是把提前买的小礼物送给女孩,跟她先交朋友,取得她的信任后,择机对女孩进行了采访,知道她叫张亚妮。

当马天啸跟女孩张亚妮说他找不到那对无家可归的母女,很担心她们母女的安全时,张亚妮却瞪着扑闪扑闪的大眼睛说:“叔叔放心吧,那天你给我照相,吓得我回家跟妈妈说,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情,知道我朋友和她妈妈住在马路上,就让我领着她去把我朋友和她妈妈接到我们家了。

妈妈说,先让她们娘俩住我们家里,再慢慢给我朋友的妈妈找工作,以后还要让我朋友上学哩。”

马天啸感动了,感动得他差点当着女孩的面哽咽起来。他回去流泪写好了关于张亚妮灯下教书的报道刊发出来,引起了不小的社会轰动。

但这篇报道中,因为新闻效果及正面负面影响的问题,马天啸对没能把女孩乘垃圾车上学的情节写上,始终感到缺憾。所以,他又去马路拍了女孩乘垃圾车上学的镜头,并制作成一幅大照片。因为脚踏垃圾车是环卫部门的工具车,也具有公车的性质,所以,马天啸照片下面题写了“如此公车私用”六个楷书大字,挂在自己的书房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