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当唐玄宗还在美人怀中沉沦声色时,安禄山已经抽调了十五万精兵掀起了一段大唐历史上最大的兵祸。

1944年发生自然灾害(中原大地发生了一场大难)(1)

叛军祸乱中原总共持续了八年,安禄山自发兵后一路向南进发,所过之处唐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叛军数量庞大,更是曾经唐军中的精兵。唐朝处于和平时期已久,各地的守备松垮,对安禄山军的突然进攻无计可施。短短几个月,叛军所向披靡,沿途的郡县纷纷倒戈,安禄山迅速把控河北,进而横渡黄河,直接威胁到大唐国都。

唐玄宗前半生的抱负已被长久的安乐消磨殆尽,面对气势汹汹的叛军顿时乱了手脚。听闻潼关已然沦陷,此时,唐玄宗居然选择逃出都城,进入蜀地躲避战乱。

1944年发生自然灾害(中原大地发生了一场大难)(2)

就在皇帝仓皇逃窜的过程中,太子李亨接管大唐,登基继位为唐肃宗。

李亨成了皇帝后,迅速任用名将对抗叛军。年轻气盛的李亨拒绝了郭子仪借道进攻安禄山老巢范阳的战略,命唐军在两京地区与叛军展开决战。可惜,唐军的主力部队早就在先前的潼关战役中损失惨重,兵力匮乏根本不可能收复两京,新组建的唐军主力中绝大多数士兵是未上过战场的新兵,与安禄山手下的精锐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面对唐军处于的劣势,唐肃宗最终未敢轻举妄动,而是另寻良策。

1944年发生自然灾害(中原大地发生了一场大难)(3)

此时,唐肃宗想起大唐的绝佳盟友回纥,这个强盛的民族始终与大唐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从唐朝建国起回纥时常前来朝贡,大唐也时常给回纥各方面的帮助。并且,双方还曾多次缔结姻亲,关系十分密切。唐肃宗当即派出使臣前往回纥请求援助,希望铁杆盟友能够帮大唐解决兵祸。

回纥即回鹘,隋唐时期,回纥部落联盟为突厥汗国的重要构成部分。高宗时,回纥曾助唐击败阿史那贺鲁,天宝年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在漠北联合拔悉密、葛逻禄等部落共同反抗东突厥汗国的统治,联军攻杀东突厥骨咄叶护。拔悉密部首领曾自立为可汗,号颉跌伊始可汗,骨力裴罗和葛逻禄部首领自立为左右叶护。

之后,骨力裴罗遣使通好唐朝,取得唐朝支持,联合葛逻禄部,出兵袭杀拔悉密部颉跌伊始可汗,自立为九姓可汗,号骨咄禄毗伽阙可汗。自此,随着回纥汗国的建立并强盛,回纥与中原内地的交往、联系更加密切。

1944年发生自然灾害(中原大地发生了一场大难)(4)

可惜,双方的交情虽深,却不能让回纥人白白卖命,回纥可汗摆出十分微妙的态度,向大唐谋求“诚意”。大唐已饱受战乱多时,哪有什么“诚意”能够打动盟友?几番商讨后,唐肃宗无奈之下只得向回纥许诺,在夺回两京后,原本的土地与官员尚归大唐所有,而当地的财富、百姓都任由回纥随遇拿取。

面对如此优厚的“诚意”,回纥人十分满意,可汗“爽快”的答应了唐肃宗的求援,出重兵协助唐军一举拿下长安。

眼见两京已收复其一,回纥向大唐表示该献出“诚意”了,此时,太子李豫劝谏唐肃宗洛阳尚未攻下,如果,放任回纥人进入长安大肆劫掠定会民心尽失,最终,回纥人只好暂时作罢。次年十月,叛军被赶出洛阳,唐肃宗只能任由回纥人进入洛阳行“禽兽之举”,史载:“回纥人在洛阳所行之事比叛军犹有甚之。”

1944年发生自然灾害(中原大地发生了一场大难)(5)

安禄山作乱过后多年,原本投降大明的史思明再次揭竿而起,并将洛阳吞并。此时,已是唐代宗的李豫无奈之下只好故技重施,再次请来回纥兵帮助自己夺回洛阳,而这次唐代宗拿出的“诚意”比肃宗更加优厚。当回纥人再次帮助大唐收回洛阳城后,等待着洛阳百姓的却是一场滔天大劫,回纥人在洛阳烧杀抢掠,做出人神共愤的恶举。

《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

杜甫有诗曰: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1944年发生自然灾害(中原大地发生了一场大难)(6)

这说明,经过战乱之后,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实际上,除了唐朝的许诺外,真正让回纥帮助大唐的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对回纥军事发展上的考量”。自古以来,中原大地战马稀缺,唐朝始终从回纥进购大量军马,倘若回纥人能够帮助唐朝打败叛军,唐朝一定会对回纥心存感恩,如果,回纥此后借机将军马涨价敲竹杠,大唐碍于恩情定然不会追究。

此外,协助唐朝处理叛军的同时,回纥同时扼制了仇敌吐蕃的扩张。

1944年发生自然灾害(中原大地发生了一场大难)(7)

安禄山起兵作乱后,大唐将兵力全部抽调到前线与叛军对抗,导致西部边境防御薄弱。吐蕃国趁着这一天赐良机向东进发,扩张领土,吐蕃与回纥之间原本有大唐边防屏障,如今,随着吐蕃扩张大唐西方防线沦陷,吐蕃与回纥接壤。这两个边陲国家仇恨颇深,大唐西方防线失陷后,吐蕃军自然能够直接进攻回纥。

大唐之所以无暇整治吐蕃,归根结底还是安禄山掀起的叛乱,一旦帮助大唐解决了叛军,大唐定会重整边防将吐蕃赶回西方,这样回纥自身的安全就得到了保障。倘若,大唐最终覆灭,吐蕃必定会将回纥视为下一目标,这可不是回纥人想要的局面。

综上所述,回纥人在处理大唐求援这件事上打足了如意算盘,在利益与发展中取得“双丰收”。若非如此,回纥就算会碍于情面不在大唐背后捅刀子,也必定不会帮助大唐这样一个大忙。

1944年发生自然灾害(中原大地发生了一场大难)(8)

公元840年回纥政权被黠戛斯推翻后,大部分回纥人向西迁徙。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一支迁到今天的新疆吐鲁番。西州回鹘又向西发展,以高昌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西州回鹘后来改称为“畏兀儿”,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维吾尔民族。

参考资料:

『《旧唐书》、《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唐纪六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