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余姚大运河沿岸又添一重要景观。伫立在运河余姚段北岸、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当地地标性建筑——舜江楼在修缮一新后向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舜江楼立于古城墙之上,飞檐翘角,庄重古朴,是余姚境内大运河两岸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也是余姚城市文化的象征。舜江楼的重新开放,是余姚切实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一个生动事例。

余姚非遗文化故事(让运河文化在阳明故里焕发新活力)(1)

宁波余姚地处浙东宁绍平原中部,沟通绍兴与宁波两地,境内以姚江为浙东运河主体,涉及的河段有 “虞余运河余姚段”和“慈江余姚段”两处。余姚段运河所在的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内河航运通道与外海连接的纽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端点之一。如果说京杭大运河沟通了黄河与长江流域,将大河文明连成整体,那么浙东运河则将其触角伸向了海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接,为大河文明找到了一个出海口。

大运河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的城市文化资源。余姚是阳明故里,阳明思想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近年来,余姚以不舍昼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改造提升运河沿线景点古迹,努力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激活“运河新生”,让古老的运河文化在阳明故里焕发生机和活力。

在余姚马渚镇,镇上有条河叫马渚中河,又称饮马河,是迤逦千载的大运河的一段。依托姚江、中河等镇域水系,马渚镇积极发挥“运河古镇”优势,完善镇域绿化网络,大力推进中河北侧绿化工程,打造了占地6亩的休闲绿地公园。同时,开展“运河风情”乡村振兴文明示范线创建工作,以“运河”为轴,将沿岸历史遗存和人文精华串珠成线。如今,新旧碶闸续写传奇,千亩油菜花摇曳生姿,田园党建馆建成开放,马渚的运河文化、稻作文化、田园党建文化与自然风景等元素有机融合,古运河两岸正换发勃勃生机。

余姚三七市镇祝家渡村坐落于运河畔,那里有一座南北横跨慈江的钢索自锚式吊桥,名为祝江大桥。祝江大桥是浙江省第一座钢结构拉索桥,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已经两次进行维修保护。此外,为做好运河文化“利用”文章,三七市镇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协调机制,促进大运河慈江段融入井头山文化,以八千年历史的井头山遗址、田螺山旅游专线、“梅乡古韵”精品线为中心,依托古村、古遗址、古杨梅林等古色文化,进一步设置完善旅游路线;以陈布雷故居、鸡山学堂为辐射点,祝云线为建设连线,探索打造文化观光旅游带,助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紧跟余姚人才创业园和机器人小镇建设,对接宁波都市圈,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和品牌,促进运河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千年大运河不仅通航、通货,还是明清浙东学术思想的传播通道,孕育了王阳明、黄宗羲等大思想家,使余姚成为浙东文化与学术思想代表人物的主要活动空间。为此,余姚围绕大运河等传统文化资源,投资建设阳明古镇项目。作为“阳明古镇”项目的重要板块,经过一年多改造的府前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于去年10月底“开市”,引进了本土老店、非遗文化展示和新型时尚生活体验等业态,使其成为一个适合大众休闲、游玩、购物的体验街区,运河两岸昔日的繁华胜景重现。

运河沿岸的文化遗存连缀成一条熠熠生辉的文化长廊。未来,余姚将以项目为依托,加快推进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以牟山为起点,以项目为珠予以串联,加快牟山湖旅游度假区、马渚易货美妆小镇建设;推进姚江水岸诗路文化交流中心、阳明古镇和市公共文化中心建设;推动丈亭运河老街保护规划修缮项目,释放丈亭老街活力;以申报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载体,打造文旅综合项目,加快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浙江之声记者高嵩、通讯员张伊梦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