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2002.05.20北京人艺小剧场参加《梦想剧场》节目《北京人艺50年专辑》现场演出拍摄,《话剧组合蒙太奇》中演《茶馆》常四爷和《天下第一楼》跟班,话剧《鸟人》片段中演外国人查理。北京人艺老艺术家们,或上台指导、助演,或在台下鼓励、观赏。回想起来,恍如昨日,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1)

《梦想剧场—北京人艺50年专辑》,北京人艺小剧场,2002.5.20▲

0 感言——《上苍的宠儿》走进了《好运大厦》

参加《梦想剧场》节目《北京人艺50年专辑》现场演出拍摄有感

多年来,喜欢戏剧表演,最喜欢看北京人艺的话剧,对于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如数家珍,于是之、郑榕、朱旭、朱琳、林连昆、英若诚、吕中、蓝天野、苏民、黄宗洛、韩善续、任宝贤、童超、张瞳、吕齐等,还有濮存昕、梁冠华、杨立新、徐帆、宋丹丹、冯远征、何冰、张万昆、胡军、王斑、龚丽君、陈小艺、吴刚、岳秀清、王雷、于震、孙茜等(排名不分先后)

曾经多次到北京人艺剧场,现场欣赏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茶馆》、《雷雨》、《天下第一楼》、《龙须沟》、《骆驼祥子》、《哗变》、《日出》、《哈姆雷特》、《小井胡同》、《喜剧的忧伤》、《玩偶之家》、《我爱桃花》等。

从未奢望过人艺的老艺术家们会在台下看自己的“话剧”演出,更不会奢望与人艺的老艺术家们同台演出,当那一天到来时,以至于不敢相信,真的会有“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想起人艺的两部话剧:《上苍的宠儿》走进了《好运大厦》……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2)

《梦想剧场—北京人艺50年专辑》剧组联系单,2002.5▲

整理当年资料,记录2002.05.20在北京人艺小剧场参加《梦想剧场》节目《北京人艺50年》的现场演出拍摄,以及此前十天在松麓饭店面试、排练的全过程——台前帷后的点点滴滴。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3)

《梦想剧场—北京人艺50年专辑》,北京人艺小剧场,2002.5.20▲

1 引子——两年后《梦想剧场》来电

2000.07.08-09栏目《电视你我他》之《电视青园》策划拍摄个人专访《建筑师的电视梦》,2000.07.15播出。作为节目一部分,经导演协调,参加《梦想剧场》节目拍摄,作片头临时发言,表演了一段主持词。

其后,两年无话。

2002.5.9,P1:30,《梦想剧场》薛导来电:庆祝人艺大戏,缺一个角色,“(台词)很短,很短!有空吗?“ “有!”。

后来看,在8位演员里,台词是最少的一位,确实“很短,很短!“ 不过,在个人“演艺生涯”里,已然创造了绝对的“巅峰”!薛振川导演:2009年春晚小品《水下除夕夜》编导,海部文化室编导,《梦想剧场》编导;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4)

《梦想剧场—北京人艺50年专辑》导演薛振川。图源网▲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5)

2009年春晚小品《水下除夕夜》,薛振川编导。图源网▲

2 面试——二选一,残酷!

接下来,《梦想剧场》马欣导演P6:30,东门见面。同来的还有某院学生赵青林(19岁,未来剧社)。

门卫处押证件,到21层(文艺部旁),见到种导主持老师在旁边,很快离开。“只选一个人,另一个可参与(观众)朗诵”。

二选一,残酷!

“闲聊”意在引出更多表达,听声辨音。自我介绍很松散,也许该提前准备。表演了《我的1919》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的演讲。

导演又与赵长聊。马导:他声音不错,可以把伊索寓言给他一个。种导:不,那个激情很足。

通知翌日P4,松麓饭店进组。“回家一块背词”,角色:《茶馆》常四爷(“戏剧蒙太奇”)和《鸟人》查理。

当晚,演练全部台词4遍。翌日,继续详读。

3 报到排练——濒临崩溃,险些放弃!电光石火,闪念之间!

2002.5.10,P4,北京松麓饭店二楼会议室,提前到了,见到另外两位演员。

李志民,43岁,面相年轻,像35岁,某公司干部,老北京人,学仿于是之和林连昆,后拜“京城叫卖大王”臧鸿先生为师。

刘学忠,某学院导演系学生(天津人,现文艺中心某部导演),似大三,山东快书很熟练,“看和演胜过导,无导瘾”。

种导和马导也到了,先看《鸟人》VCD,杨立新老师饰查理,大胡子,挂相机,提拐杖,戏不多。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6)

李志民,后拜“京城叫卖大王”臧鸿先生为师。图源网▲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7)

刘学忠,当时某学院导演系学生(现文艺节目中心某部导演)。图源网▲

薛导到了,很热情,海部现役,梦想剧场兼任。

P4:30,赵青林到了,熟悉《鸟人》词,有些拘谨,声音放不开,一起走台。薛导:你演谁呢?

P5,薛导排《鸟人》,过了一遍,感觉奇糟,先忘词,又忘了站位。听导演指导,点头的时候,脑中一片空白,惊慌!一句话险些脱口而出,“对不起,薛导,力不从心,不行,请别人吧,不是我能演的,太差了”……

现在回想,当时可谓电光石火、成败系于一念之间!因为仍处于二选一阶段。竞争伙伴就在身边,一旦打了退堂鼓,“先回去(吧)”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暂停后,仍心神不定。“薛导,我有点紧张!”薛导的回答中,满满的鼓励和安慰:“紧张就对了!就怕不紧张!”一言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心中瞬间释然。

第二次排练,尽管词仍不熟,但已经可以顺下来了。薛导精雕细琢,但并不拘泥原剧,大大发挥,加了很多佐料,效果很好。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8)

《鸟人》片段剧本第一版(像人艺原来排练用的剧本,或者是学生剧社剧本),标注改词▲

某大学学生李东铭来了,应是北国剧社成员,参演《阮玲玉》片段,《蒙太奇》里,原来反串常四爷和查理,兼副导演。

P6:30,晚餐,10个人,点菜,伙食不错。

饭后,排了两遍后,通知赵:“先回去吧,再看看什么角色合适。”

先排练《鸟人》,再排练《蒙太奇》。当天晚上,主持老师审看。此前,七八个演员已排练十多天,当晚是他们第一次见到主持老师,后来5.20应该都来拍摄现场了。

又过了一遍《鸟人》,感觉尚顺,再排练《蒙太奇》。对《蒙太奇》略熟,声音感觉也不错,忽然间来了底气和精气神。只是剧本是老版,几天连排,已改了许多。《蒙太奇》戏很少,两小段,6句话,尚可应付。

某大学中文系学生吴瑕(20岁,擅京剧老旦,毕业后为某中学教师)反串松二爷。印象中,《蒙太奇》里,不只是松二爷,其他多个角色都是女生反串。比如我演“常四爷”,“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交手的对手“二德子”,也是女生反串,还要和我拳来拳往,感觉出戏。效果不好,像是“过家家”。其实,原来的常四爷和外国人查理也是李东铭反串的。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9)

某大学学生吴瑕(毕业后为某中学教师)。2002.5.20演出▲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10)

北京某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吴瑕。图源网▲

还有一个情节,阮玲玉上场,我们5-6人在后场排队,绕着她半场转圈,一起指着她,同声叫“——阮玲玉!”。印象颇深,仪式感十足。只是每次演到这里,都觉得忍俊不禁。后来取消了这个环节。

种导:别笑,脸上放松点;每秒都应有戏(注意潜台词)。

李东铭副导:常四爷对松二爷要充满感情。

话虽如此,可是看到反串的女生,想不笑场,想充满感情,难!

后来,调整表演班底后,取消了全部女生反串。

4 初审——意料之外的引介和寒暄

原定P9审查,P9:40,主持老师到了。意料之外,薛导首先引介,主持老师:“我们以前见过,不算昨天见面。”两年前梦想剧场临时主持,第一次和主持老师同台。薛导:“当时,我们调来你的《电视青园》,里面“指责”《梦想剧场》不理观众,造成不好印象,敕令全组不得冷遇来访者。”我有些尴尬:“本来只是没收到回复,后来在拍摄过程中,为了’效果‘,有点发挥了。

主持老师发表审看意见:

1)《蒙太奇》:太长,15分钟不行,要压到10分钟内。不能有冷僻段落,普通观众不熟悉。可以现场定格,请观众猜,也可以请艺术家来演。

2)《鸟人》:比较热闹,有冲突、情节、矛盾。薛导:他的大鼻子,很像外国人。

3)《雷雨》:演得不错!有的地方太平淡,学得不太像,可以来激情戏,大段的排比。

4)《骆驼祥子》,简单带过;

李东铭,副导演,演《阮玲玉》;李甯,演《天下第一楼》副官、伊索、祥子;余阳,演蔡文姬、虎妞;杨述,演曹操、周朴园;吴瑕,演鲁妈、玉雏儿,反串松二爷;李甯、余阳,来自某艺术学院。另外好像还有闫寒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11)

《戏剧蒙太奇》剧本第一版,标注改词、潜台词▲

5 剧组震荡!!!——修改参选规则,颠覆性调整主力班底

2002.5.14,电话马导,求借人艺话剧资料。P6,骑车过去,正遇晚餐。薛导“吃饭了吗”,马导“一块吃吧”。借了《鸟人》、《茶馆》的资料。

饭间,了解到剧组进行了颠覆性调整——8人换了一半,剧组震荡!!!只保留《鸟人》4位(其中吴瑕替换了李东铭)。另外请广院表演系4位专业学生。替换下来的几位,可能参加即兴表演。

据了解,这次调整班底,修改了《梦想剧场》此前的参选规则,即:戏剧表演爱好者的舞台。以前,表演系学生视作“专业”人士,是没机会参与其中的。但这次,为了保证节目质量,调整了规则,将表演系学生首次视作“准专业”人士。从这以后,表演系的学生终于有机会在这个栏目里一显身手了。

饭后通知,翌日进组。

6 进组——惊美!

5.15,P2,请假进组。李志民、刘学忠和吴瑕。下午和晚上,排《鸟人》。想试排《组合蒙太奇》(新版本),人不够,没成。P10,提前解散回家。

5.16,P6,带行李,包括相机、西服(服装、道具),正式进组。

来了表演生力军,新替换来的主力班底,广院表演系精英实力派4位学生。孙茜,兰州人,女班长,惊美!(毕业后进入北京人艺,参演《甄嬛传》、《芈月传》、《母仪天下》等影视剧和《玩偶之家》、《骆驼祥子》、《甲子园》等话剧作品,参演春晚小品《站台》、《阳台》等);王孟欢,重庆人,外向、调侃(现某部话剧团演员,慰问演出时,与郭达老师合作表演原春晚小品《卖大米》);孙德元,男班长,台词课代表,新疆人(后读研,留校任教);朱首伦,吉林市人(后读研,留校任教,周润发的台词指导);

专业俗语:“不怕千招会,只怕一招鲜”。

某位连续攀桌爬椅,不下地,练习形体,轻快敏捷,惊呆了我们这些业余人士。据说是专业形体课的作业。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12)

孙茜,毕业后进入北京人艺。图源网▲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13)

王孟欢,现某部话剧团演员。图源网▲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14)

孙德元,后读研,留校任教。图源网▲

5.16 第一次全体演员会,讨论排练计划日程,每天早晨7:30起床,8:00开饭;上午9:00排练;中午集体午餐;下午2:30排练;要求“不要再请假了”。

《组合蒙太奇》要求从15分钟压到7分钟,后来实拍剪辑后,分成几段,加在一起,包括一些串场,差不多12分钟左右;

《雷雨》首场,鲁贵,四风;《骆驼祥子》,虎妞,祥子;《鸟人》,上下翻飞,边飞边叫,三爷,天津卫,查理,翻译;要求全部压到7-10分钟。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15)

《戏剧组合蒙太奇》人物选择,过程稿▲

按实拍的出场顺序,《茶馆》,1.王利发(李1),2.常四爷(培1),3.松二爷【元1】,《蔡文姬》,4.曹操【朱1】,5.蔡文姬【王1】,《雷雨》,6.周朴园【元2】,7.鲁妈【吴1】,《骆驼祥子》,8.虎妞【茜1】,《天下第一楼》9.跟班(培2),10.大执事【忠1】,11.卢孟实(李2),《日出》,12.陈白露【王2】,《哗变》,13.魁格【朱2】,《狗儿爷涅槃》,14.狗儿爷【李3】,《伊索寓言》,15.伊索【元3】,《阮玲玉》,16.阮玲玉【茜2】,《天下第一楼》,17.玉雏【吴2】。“【】”表示有重头戏的角色。

《蒙太奇》9个剧,其中《雷雨》、《骆驼祥子》在片段中也有,加上《鸟人》片段,正好10部戏。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16)

《戏剧组合蒙太奇》最后一轮,全部登场,2002.5.20演出▲

自己台词极少,《蒙太奇》里2个人物,总共5-6句话,都是串场过渡。在《鸟人》里,台词略多几句,但也基本都是串场,没有超过2行的句子

搜集相关资料的时候,偶然看到2002年栏目《与您相约》第49期主持人王小骞专访梦想剧场主持老师和编导老师、薛振川老师,有当年北京人艺50年专辑的“银象”奖获得者,发言说:“演“鸟人”片段。电视播出后,我觉得我演的那个片断剪得太多,露脸的机会少。看来,志民即使获了奖,也仍然是“心犹未甘、艺无止境”啊。

第一次看播出,更有同感,不仅镜头少,特写更少,感觉不够心里美。

5.16,晚,排《组合蒙太奇》,主持老师和一位年轻导演审看,继续改,压缩。P11,审完,年轻导演意见:要抠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注重涵义。

当晚和李志民长聊到P12。他当时是业余京俗婚庆主持人,不知道后来是否转为职业了,特别是拜京城叫卖大王臧鸿为师以后。

7 试装-才艺——七朵红花,一片绿叶

5.17,上午,大兴,人艺服装仓库,试装。

面包车上,除我静作观众以外,另外7位自发才艺表演,“八扇屏”贯口, “京剧”,“台词”,“发声”。路上约1小时车程。果然是专业加准专业,七朵红花,我是那一片绿叶。

北京人艺的服装仓库在大兴区,好像是在村里的几间红瓦红砖平房里,估计现在应该换位置了吧。库房里放满了衣架,翻找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找到全部服装,已经12:30。

制片换了十多套衣服,心里美!

《哗变》魁格船长的军装兜里,有一片写着朱旭老师名字的布条

返回松麓饭店,吃完饭,P2:30。下午休息,看话剧资料学习。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17)

试装前,北京松麓饭店会议室▲

8 继续排练——试妆照,心里美!

5.17 晚上,继续排练,好像很轻松了。

又改,每天都在改。《组合蒙太奇》,缩短,串序,前后紧密联系,压词。我的词本来不多,压过一次。已经不担心压词,偶尔担心会换角、裁角。

晚,大审,要求改,人艺崔导前来指导,应该是崔宁导演吧(原副院长)。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18)

《戏剧蒙太奇》剧本某版▲

《戏剧蒙太奇》剧本某版,曾经可能有这么多句台词啊,应该是所有版本里台词最多的一版了。后全部删除。

5.18,发全场串场词,背词。又推翻重改。

上午,李志民去作主持人,吴瑕回学校,我回家买服装——红格衬衫。返回午餐。

下午用自备的“道具”相机,拍试妆照。和志民、学忠一起,换遍服装拍照,心里美!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19)

试装《茶馆》常四爷,北京松麓饭店会议室▲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20)

试装《哗变》魁格船长,北京松麓饭店会议室▲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21)

试装《天下第一楼》跟班,北京松麓饭店会议室▲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22)

试装《雷雨》周朴园,北京松麓饭店会议室▲

5.18晚,全部过一遍,细抠组合蒙太奇;李东铭来请假,说20号不能来表演了,留下看了一会排练。

闲谈之间,了解到之前的情况。最早,某大学剧社(可能是“北国剧社”),20位同学面试,每人说一句台词,留下9位(当时没有吴瑕,似有闫寒)。后来调整,加上李志民(人艺推荐)、刘学忠和吴瑕,以及某艺术学院李甯、余阳。原来9人只剩李东铭、杨树。总共7人。我来之后,又一次重大调整,留李、刘、吴、我,主力全部替换,加入广院4人。汰选残酷,体会到参加春晚前期排练,后被裁撤的无情;

他们此前的参与和不断探索,为正式拍摄确立框架并打下坚实基础。由于各种因缘际会、机缘巧合,他们没能参加最后的正式拍摄;从与他们偶尔的接触以及在画面回放时,能够感受到他们深深的失落和极大的遗憾。他们曾经的辛勤付出,是全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应该记录下来;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23)

拍摄大纲,某版▲

5.19,重发串场词后,又等薛导重写串场词。有点担心背词困难。发现一个悖论,一方面抱怨词少,另一方面担心词多难记。宁选后者了,可惜难遂心愿。第二篇词,全部大大缩减,每人1-3句话。

当晚,主持老师来,一起串词,走场,严格要求导演,对演员比较和气。

广院学生,对这次演出,绝对高度重视。每天初见导演,齐声:“老师好!”每次排练后,精心叠理服装、道具,体现专业素质。种导大赞!特别指点我们非专业4人,向他们学习。

记得某天,种导专门指导李志民,讲解于是之、林连昆两位老师的表演特色。要求非常严格,反复多遍排练,志民头上见汗了,“老师,我真不是林连昆啊!”

某晚,与学忠长聊,原学表演,后因练功受伤,改学导演。他现在的事业风生水起,微博上常看到他导演戏曲影视作品和获奖的消息。

排练过程中,安排我联系《电视青园》编导,看看有没有兴趣,跟进报道一下。联系之后,被婉拒。看来,内部各栏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不是外人想象的那样顺畅。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24)

《鸟人》剧本,某版,标注改词▲

9 现场彩排——再学专业演员的规矩

5.20,A9,共打5辆出租车,浩浩荡荡奔赴北京人艺小剧场。

薛导忘了提示稿,孟欢忘了大披肩。

上午,摆台,走了一遍正戏。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25)

《梦想剧场—北京人艺50周年》拍摄大纲5.19版,标注台词和舞台位置▲

中午,吃盒饭后,找地儿睡午觉。

薛导要求:常四爷摘草帽;跟班不能挺胸,要含胸、溜肩,表示恭谨。说台词时,要让出观众的反应。

下午P4,带机排练。佩戴麦克,发射主机别在后腰,圆头小麦克风别在领口。全场串词。

P5:30,吃盒饭后,化妆,简单扑粉、勾眼线。差点先错化成查理,有惊无险。

又一次学习专业演员的规矩:1)整理叠好自己的服装、道具;2)带妆后,不见观众;3)不在后台乱串;4)无戏不说话,特别是佩戴麦克以后;

化妆后,串词。

P6,场内气闷,在门口打盹养神,被种导召回,“带妆后,不见观众”。

趁开场前,拍照留念。极大的歉意——已定妆的吴瑕请求帮忙拍与4位同学的合影,看到后面“梦想剧场”的几个字还没完全钉好,说等钉好再帮忙拍。不料在钉好的同时,清场并开场了。未能拍成。一念之差,非常遗憾!

P7:30前,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们陆续到场。

杨立新老师没到,串场词提到请他指点。此前与杨立新老师有过一面之缘,1998.1,单位组织到房山区北京某会服中心团建。晚餐时,遇到杨立新老师,请求签名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26)

1998.1.10,北京某会服中心团建,晚餐偶遇杨立新老师,请求签名▲

很巧,2011年,在北京人艺看话剧《喜剧的忧伤》(非常火爆,一票难求。巧遇退票)大概前五排居中,巧遇杨立新老师邻座,再请在宣传页上签名(珍藏起来,暂未找到)。

说到人艺老师签名,曾经在1999.2.10参加《幸运52》节目拍摄间隙,恰逢春晚彩排,请人艺的宋丹丹老师签名。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27)

1999.2.10《幸运52》拍摄间隙,逢春晚彩排,请人艺宋丹丹老师签名▲

10 实拍——气氛达到顶点,热情溢出舞台

P7:30,薛导开始暖场,比两年前精彩。两年了,主持老师的暖场笑话依旧,虱子、苍蝇、蚊子、跳蚤,手套、口罩等。

稍后,正式开始。先介绍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们,欧阳山尊(北京人艺四大名导之一,欧阳予倩之子,当时88岁高龄,从医院来)、顾威、郑榕、朱琳、苏民、吕中、黄宗洛、韩善续、朱旭等,以及郭老曹的后人,郭沫若之女郭平英、老舍(舒舍予)之女舒济、曹禺(万家宝)之女万方等。接下来,表演开始。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28)

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家们。2002.5.20演出▲

继李志民(《茶馆》王利发)上场后,当晚第二个上场,只有一句整词,练了N遍,还是错了一个字。“大茶馆”,开口先说了个“茶”字,待想清楚,已来不及改,顺势说下去,“茶……茶馆全关了”,不知道有没有人听出来。

可能因为即将开场前,试图开嗓练习,似乎被音响师关了麦克,以至于开场第一句话,麦克好像没完全响。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29)

《话剧组合蒙太奇》中《茶馆》常四爷。2002.5.20演出▲

下场后,换《天下第一楼》的跟班服,时间还算充裕,却忘了把麦克戴在外面,幸亏学忠看到,帮忙拿出来。否则仅有的第二句词可能泡汤,说不定,还会出一场事故。

学忠扮大执事上场,获得满堂好、碰头彩。

孙茜的虎妞、阮玲玉,孟欢的蔡文姬、陈白露,德元的松二爷、周朴园、伊索,首伦的曹操、魁格,志民的王利发、卢孟实、狗儿爷,吴瑕的鲁妈、玉雏儿,轮流出场,非常精彩,满堂掌声不断。

吴瑕表演玉雏儿“金玉满堂“贯口,请吕中老师表演、指导,又与郑榕老师合作一段《雷雨》片段,好幸福!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30)

串场,虎妞(孙茜)“我爹呢?”,跟班(我)“在这哪!”2002.5.20演出▲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31)

《话剧组合蒙太奇》中《天下第一楼》跟班。2002.5.20演出▲

接下来,8人自报家门。还顺利,没错词。与主持老师你来我往,来言去语。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32)

自报家门。2002.5.20演出▲

广院4人贯口《说马》,曹禺先生的话剧《王昭君》的台词,当年是马年,这段词恰逢其时。第一排坐在地下的,都是广院的同学,大家一起配合,众口一词!“臣说到,真正的好马,马头就是王,要正要方!……”

这个段子,自从初次听排练开始,就感到慷慨激昂,威武雄壮,以后任何时候听到,都会热血沸腾!神清气爽!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33)

广院表演系4位表演《说马》。2002.5.20演出▲

记得这个节目,原剧本里没有,是新来的广院学生们向导演推荐的,应该是正在学习的表演专业台词作业。既是人艺创始人、第一任院长曹禺先生的话剧台词,又契合马年主题,用在这里,超级完美。开始,薛导担心用时可能较长,4位学生说,可以加快节奏,1分钟内完成。正式演出时,现场4人加上坐在前排地上的各位广院同学一起,台上台下,手眼身法,同声配合,激情洋溢,50秒左右完成,特别精彩!!!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34)

前排地下,广院表演系同学配合台上同学表演《说马》。2002.5.20演出▲

观众提问环节,广院的靓妹居然指称“帅哥”,引来主持老师一番戏谑。

除了上场的几次,其他时候,都坐在后台,后来要求不得在台口露面,只能静听台上表演。

欧阳山尊、朱琳、苏民、郑榕、朱旭、吕中、黄宗洛、韩善续等多位老艺术家先后上台指导、表演或助演,郭老曹的后人,郭沫若之女郭平英、老舍(舒舍予)之女舒济、曹禺(万家宝)之女万方也上台致辞,全场气氛达到顶点,热情溢出舞台。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35)

欧阳山尊老先生致辞并诵读《人艺50周年纪念诗》。2002.5.20演出▲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36)

朱琳老师指导、表演《蔡文姬》蔡文姬。2002.5.20演出▲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37)

苏民老师致辞并诵读《沁园春·雪》。2002.5.20演出▲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38)

郑榕老师指导、表演《雷雨》周朴园。2002.5.20演出▲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39)

朱旭老师指导、表演《哗变》魁格。2002.5.20演出▲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40)

吕中老师指导、表演《天下第一楼》玉雏“报菜名”。2002.5.20演出▲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41)

黄宗洛老师指导、表演《茶馆》松二爷。2002.5.20演出▲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42)

韩善续老师指导、表演《雷雨》鲁贵。2002.5.20演出▲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43)

郭沫若先生的女儿郭平英致辞。2002.5.20演出▲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44)

老舍先生的女儿舒济致辞。2002.5.20演出▲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45)

曹禺先生的女儿万方致辞。2002.5.20演出▲

P9:30,原定的上集,还没有结束,有的老艺术家退场了,观众也有退席。

下集开始了,加快了节奏,减了一些内容。《祥子》、《鸟人》匆匆演过。

一点疑惑,化妆师为什么把查理的脸涂黑,记得原剧《鸟人》杨立新老师没特别化妆,只是戴了一副大胡子。有一副大胡子伊索戴了,只能把查理的脸涂黑了,这样像外国人吗,也许吧。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46)

《鸟人》查理和翻译。2002.5.20演出▲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47)

《鸟人》李志民、刘学忠、吴瑕、我。2002.5.20演出▲

演了《鸟人》,刚刚下场,又急催上场,带着一脸“外国人”黑油,领“表演证书”,参评“银像奖”,听领导发言。顾威老师(艺委会委员)、张帆老师(原艺术处处长兼主编,曾为曹禺秘书)、王育生老师(著名资深戏剧评论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

4号李志民、8号孙茜获奖,各自领衔业余组和准专业组。过程意料之外?结果意料之中。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48)

发“表演证书”。2002.5.20演出▲

P11,散场。老艺术家们大多退场了,只找到朱旭、苏民、郭平英三位老师签名。

郭平英老师和蔼可亲,签名后还询问了职业和毕业院校。敬赠名片。

为了避免拿错,表演证书都没写名,名字是后来自己写的,也算一趣。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49)

《梦想剧场》表演证书(自写名字),苏民、朱旭、郭平英老师签名。2002.5.20▲

接下来,主持老师补拍了5-6个镜头,纠正了几处口误。

居然有位女观众(戏剧之友活动的票友,自学陈白露)请8位演员签名,应该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次给观众签名。

北京工业大学的一位业余导演,指导:“你开场没有和观众交流”,然后给吴瑕说戏。确实,基本没有舞台经验,全部注意力都在台词、动作上,没精力顾及观众的交流。

11 关机饭——最大的遗憾!

P11:30,关机饭。在人艺剧场后餐厅,凉菜多,熟食多,已凉。

席间,薛导鼓励“才艺表演”,朱首伦报菜名,孙德元说报酒名,后来没报。学忠和王群(未在联系单里)相声砸挂,讲了“杨少华父子的段子”和鸭豚故事,刘章春老师(现人艺博物馆馆长)夸学忠“有范儿”。刘章春老师:“敬一级注册建筑师硕士一杯!”,干了当晚唯一一整杯啤酒后:“酒壮怂人胆”,我学说了一段白岩松老师的《足球的16个不行》。后来,每次回想至此,都会感到最大的遗憾!!!——假如说一段面试时候的《我的1919》,效果一定会大不一样!!!

主持老师评价:“真像老外,有一种洋拙,拙劲!”,刘章春老师说,“大鼻子,像以色列人。”

最后,志民献歌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完整五段。

P12:40,散伙!

按制片李刚老师的嘱托,打车送吴瑕回家,她的母亲在路边等候。

A1:30,到家,回忆整晚情景,兴奋,一夜无眠。

12 尾声——感冒和奇梦,余韵未消

翌日,咽痛,轻度失声,低烧、鼻涕,感冒一周。

后续这一周,每天晚上,梦中排戏待演,有时候梦到在高台上攀爬,惊险!

13 播出——资料视频分辨率偏低,一点遗憾

2002年7月,9日,16日,23日,分三集播出。

马导赠送演出资料,视若珍宝。

现在看,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分辨率偏低,一点遗憾。如果以后有机会拿到高清版视频资料,就太好啦!

14 回顾——人生圆梦!!!

两年前,梦想剧场分钟游,梦了两年,无声无息。未曾想,石沉大海又跃起,泥牛出海有了消息。入组前,已经全体大换血,参加后,又亲历了主要班底大调整,挺住,不容易。也深切体会到换角、裁人的残酷无情。

观众只看到成型播出的节目,很少了解过程中的艰辛。除了演员的多次重大调整,反复修改大纲、流程、串词、台词,差不多是每天必备的功课。改,又改,再改,重写,全部推翻重写,几乎是每天排练过程中的关键词。

对个人来说,无限重大的意义——纪念人艺50周年,到偶像剧院!见偶像老师!上偶像舞台!演偶像名剧!人生圆梦!!!

平时自我感觉好生了得,上了台,立现高下, “脸上表情紧张”,木讷,“没’戏’!”

对艺术的爱好一直保持至今,有幸在2015年作为比较重要的角色,参与录制了金庸先生独家授权、《声优百代》制作的广播剧《雪山飞狐》(《金庸听书》发布),饰宝树和尚及其年轻时的阎基医生,按制作方要求,严格尊重原著叙事节奏,台词终于不是“很短,很短”!

北京人艺演过哪些话剧(我们与人艺艺术家同台演)(50)

金庸先生独家授权、《声优百代》制作广播剧《雪山飞狐》(《金庸听书》)▲

当年的新生代,如今已成为北京人艺的砥砺中坚,而更多的后起之秀正在成长,他们秉承北京人艺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传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