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举措,更是深化教师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教育局自2014年开始全面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切实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特别是优秀师资力量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促进作用,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与尝试,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情况?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情况(多举措让教师交流轮岗行稳致远)

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情况

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举措,更是深化教师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教育局自2014年开始全面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切实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特别是优秀师资力量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促进作用,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与尝试。

借力职称政策导向,撬动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积极性。南明区教育局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与推动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相结合,充分发挥职称评审指挥棒作用,积极引导、发动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将教师参与支教、交流轮岗的经历作为基层服务经历在职称评审中给予认定。

在推进过程中,南明区教育局根据学校地理条件、办学质量评估结果、师资水平等划定一批薄弱学校,然后立足薄弱学校实际需求,紧紧围绕“按需选派”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受援学校报需求—教育局发布选派方案—教师提出申请—选派学校公示—选派学校上报资料—教育局统筹安排”的工作步骤,以满足学生、学校需求为第一目标,切实提高教师交流轮岗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达到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

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破解教师交流轮岗难题。南明区教育局在推进教师交流轮岗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不高,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后工作地点发生变化,特别是“双减”政策实施后课后服务延长了在校时间,对于离家较远的教师来说,通勤成本不断增加,造成教师对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在新学校交流轮岗时间一般为1—2年,期间教师人事关系不发生改变,新学校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工作地点,导致交流轮岗教师对新学校教育文化、教育理念认同感、归属感不强。

为破解这种困境,南明区教育局立足学区集团化办学的基础,以打造教育“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把同区域4—5所同学段学校组建集群式学区集团校,以集团内优质学校为引领,培育紧密型教育联合体,开展大学区交流,全力化解教师顾虑,破解交流轮岗难题。如此一来,教师参与学区内交流轮岗、任教学校与原学校距离较近且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工作,教师能更快融入新集体。同时,教师、学校间交流的渠道和方式在不断拓展,为集团优质学校办学经验的推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有力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

开展“组团式”帮扶共建,助力一方教育发展。教师交流轮岗一般情况下是教师“单兵作战”。为了将交流轮岗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南明区教育局积极探索“组团式”帮扶模式,集合工作团队的力量全面助力一方教育崛起。

近年来,南明区教育局先后与从江县、普安县、威宁县等贫困地区签订帮扶协议,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派出优质学校教师帮扶团队,对从江县大歹小学、威宁县迤那第二中学等学校实施“组团式”帮扶,帮扶团队通过同课异构、资源共享、联片教研等方式加强教师间、校际的交流互动,交流力度和深度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帮扶成效显著。在对迤那第二中学的驻点帮扶中,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先后选派77位教师进行帮扶交流,两校之间建立了共建共享共发展的紧密联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迤那第二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让教师交流轮岗见真效、有实效任重道远。家长对教师合理流动的不理解、教师交流轮岗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都是影响教师交流轮岗效果的不利因素。下一步,南明区教育局将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争取教师、家长、社会的支持与理解;继续完善教师交流轮岗考核评价机制,把优秀骨干教师、优秀管理干部作为教师轮岗交流的重点;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瓶颈,为教师交流轮岗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全力推动南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系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23年01月04日第15版

作者:邱勇军 邓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