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宇的儿子费曼,今年12岁,性格开朗活泼,然而,这个外表看似快乐的大男孩,却在11岁时自爆有舞台恐惧症和社交焦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涂鸦培养孩子的想象?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涂鸦培养孩子的想象(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涂鸦培养孩子的想象

吴镇宇的儿子费曼,今年12岁,性格开朗活泼,然而,这个外表看似快乐的大男孩,却在11岁时自爆有舞台恐惧症和社交焦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呢?

当年6岁的费曼,在《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中,自己落水后脸上被擦伤,不敢求助工作人员,也不敢叫爸爸;当爸爸发脾气时,他不敢出声,只会瞪大惊恐的眼睛,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而吴镇宇面对儿子的内向与害羞,不但没有试着去解读儿子身上的恐惧情绪,反而给自己的儿子起了一个外号:BBgirl。意思是说费曼像个女孩子一样,羞羞答答的没出息。

意大利心理学家埃维·克罗蒂,和心理治疗师阿尔贝托·马格尼,在他们合著的《儿童恐惧心理学:从涂鸦中读懂孩子的恐惧情绪》一书中提出:允许儿童把恐惧情绪表达出来,这些情绪就会被克服;反之,就会加剧并成为真正的困扰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和吴镇宇一样,觉得孩子内向的性格不好,所以都会要求孩子做出改变。那么恐惧情绪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到底是负面的,还是积极的呢?

1.恐惧情绪并非负面,它是一种对儿童成长有利的自我保护机制

作者在书中指出:一个没有经历过恐惧情绪的孩子,性格会变得消极被动。这类孩子将无法融入身边的世界里,对于外界的刺激也无法做出及时的回应。

所以恐惧情绪并不一直都是负面的,相反,它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产生有利的刺激,帮助孩子避免危险,并为未知的明天做好准备。

恐惧情绪的作用主要有:自我保护、生存需要、为危险做准备、提高警惕、应变能力的发展这五大作用。

比如,当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恐惧情绪会让孩子想办法去适应新的环境,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警惕性是很高的。只有当他克服了恐惧,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下次再面临同样的问题时,孩子就能更有效地去适应。

反之,如果孩子无法克服自己的恐惧情绪,他就只能被关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

因此,作者在书中指出,孩子的恐惧情绪是一个信号,但也是成长的一种“抗体”,每个人都必须要正确地去面对它。

作为家长,你可以通过主动倾听,去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非言语信息,去了解孩子想告诉你的是什么。

什么是非言语信息呢?就是指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比如:害羞、尿床、吃手、涂鸦和绘画……

其中,儿童的涂鸦和绘画,就像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父母可以通过解读孩子的作品,接收到孩子传递出来的信息,帮助孩子更好的面对自己的恐惧情绪。

2.通过孩子的涂鸦和绘画,家长能观察到什么?

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孩子涂鸦和绘画,只是毫无意义地在打发时间,其实,孩子则是通过这些图形,去呈现一个属于自己的真实的世界,为家长提供一个了解自己的机会。

当孩子在涂鸦和绘画时,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包含作品内容本身,还包含孩子的作画方式。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握笔的姿势,从哪里开始画,线条的粗细和力度,画面所占空间的大小,绘制的形状等方式,来解读孩子的恐惧情绪,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孩子在自由而放松的状态下,他的握笔姿势也是放松的;当孩子陷入恐惧情绪之中,并且,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时,他的握笔姿势就是紧张的。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绘画的起点位置,和绘画的空间展示,了解孩子在自己世界里所处的位置。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绘画时的线条形状,了解孩子的状态是充满自信还是犹豫不决;从孩子绘画时线条绘制的力度,了解孩子的性格是精力旺盛、易冲动,还是个性敏感,抗挫能力弱。

而孩子在绘画时使用的不同形状,也有不同的意思。圆形,代表适应能力强;角度,代表紧张的情绪;虚线,代表困境;非常用力地点,代表情绪的失控。如果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经常反复擦除,用力涂改,则表明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这也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

孩子在涂鸦和绘画的过程中,将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情绪,通过画笔和色彩投射在纸上,作为家长,可以通过对孩子作品的分析,了解孩子恐惧情绪的严重程度,从而进行正确有效的干预,并教会孩子表达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那么,当家长知道如何通过涂鸦和绘画,解读孩子的恐惧情绪之后,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3.面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恐惧情绪时,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对于恐惧情绪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在被激怒时,3岁左右的孩子,他的反应可能是做出同样的行为;6岁左右的孩子,则可能会通过语言来回应;11岁左右的孩子,则可能会使用攻击行为或更激烈的行为。

那么家长在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解读他们的恐惧情绪时,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出生到18个月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的恐惧情绪通常都是本能的接收,比如:电钻的声音、打雷的声音,这些外界的噪音都会引起孩子的恐惧情绪,导致孩子用大哭来宣泄。尤其当妈妈不在身边时,孩子会非常害怕,恐惧情绪非常强烈。

网上曾有一个妈妈,为了训练三个月大的孩子自主入睡,任由孩子躺在床上哭到窒息,也不去抱起来哄睡,其实这时的孩子,已经被恐惧情绪完全地包围了,还怎么可能自主入睡呢?

这时,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避免在孩子睡觉时突然大力打开房门,用温和的声音和孩子说话;不要让孩子太黏父母,也不要孩子稍微不舒服就过度焦虑;避免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脆弱且过度依赖的人。

18个月到3岁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会主动去探索世界。他的恐惧情绪还是跟噪音、巨大或黑暗相关,如卡车、身材高大的人、黑暗的空间……都会引起孩子的恐惧情绪,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同样害怕失去妈妈。

比如,当孩子和父母一起去动物园,看到狮子、老虎时,他们通常都会躲在父母的身后,或者抓紧父母的手。

这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地安抚孩子的情绪,绝对不可低估孩子的恐惧情绪,并且要及时地了解孩子害怕的真实原因,避免这些恐惧情绪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胆怯,并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

3岁至6岁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没有理由就突然生气,也会开始在意自己的外表,父母需要在这个阶段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分离焦虑是孩子在这个阶段最常见的恐惧情绪,对于一些吓人的故事情节也会产生恐惧。在这个年龄阶段,家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恐惧情绪会在无意间传递给孩子。

如果妈妈害怕蛇,那孩子也会对蛇感到恐惧;如果妈妈特别容易焦虑,总是担心孩子会受伤、会生病,这样的情绪也会在无意中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这时,家长需要及时帮助孩子正确的面对恐惧情绪,用自己的安抚和爱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情绪。避免这些情绪妨碍孩子的成长,最终影响孩子成年后的生活。

6岁至8岁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开始变得害羞、自卑、害怕被捉弄,不喜欢有压力,此时,孩子的恐惧情绪大多与家庭和学校有关。

比如,孩子会常常说自己害怕幽灵、巫婆和怪物,其实,孩子真正害怕的是父母的惩罚。

这时,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孩子的恐惧情绪应该被尊重,并且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8岁至12岁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喜欢撒娇,更加留恋家庭,性格变得敏感,喜欢独处,开始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恐惧情绪主要与学校有关。

比如,害怕老师提问,害怕考得不好,也有的孩子会害怕父母失业,或父母分开。

这时,父母需要小心地处理孩子的学业和成绩,避免对孩子提太多的要求,但又不能放任不管,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在困难中成长起来的,父母也曾碰到过和他一样的难题,只有克服了,才能更快地成长。并且要能看见孩子的努力和付出,不管结果如何,家长的支持都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面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恐惧情绪,家长应该注意的事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爱与尊重,会成为孩子前行路上的灯塔,指引着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

写在最后

恐惧情绪只是一种症状,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完全了解它,然后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它。

如果你的孩子也正面临着自己的恐惧情绪,建议你可以看看《儿童恐惧心理学:从涂鸦中读懂孩子的恐惧情绪》这本书,从涂鸦和绘画中,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成为一个自信、勇敢、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