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格证书的前世今生

1、国家对资格证书的态度变化

(1)2002年前后,国家相继推出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比如大家熟悉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理财规划师等。美其名曰“新职业资格证书”,用来与老的技工证书如钳工、焊工等这类技能证书相区分。

资格证书分为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准入类如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药师等。水平评价类如前面提到的这些证书等,此文说的资格证书是指水平评价类证书。

证书大多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当时好像叫劳动部),其实就是证书是全国统一的样本,证书上有个统一的人社部的公章,各地人社局(当时叫劳动局)负责组织报名、考试、评定,并加盖公章和钢印。

此时,国家是鼓励考取资格证书,也曾试图推出持证上岗政策(当然最终未能如愿)。所以,这时期的资格证书很受追捧,也在全国掀起了考证热。

从业资格证怎么考比较容易(以一个曾经从业者的身份告诉你)(1)

(2)2016年前后,国家逐步取消各种新职业资格证书(水平评价类证书)。也就是有些新职业资格证书不再由国家人社部等部门组织和颁发证书,比如前面提到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理财规划师、育婴师、健康管理师等。美其名曰为了不给就业设门槛,不给就业增加成本,保障经济发展。

此时,有些机构和部门看到并抓住了这个所谓的机遇,开始推出由自己机构或部门颁发的各种证书,比如:中科院心理所开始推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此时各机构和部门发的证书都不叫也不能叫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叫结业证书、岗位能力证书、技能证书等等。用来与原来的新职业资格证书相区分。

从业资格证怎么考比较容易(以一个曾经从业者的身份告诉你)(2)

(3)2020年前后,被取消证书的各行业相关机构和部门基本上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替代证书,甚至一个行业有多个单位和部门组织考评发证,证书更是五花八门。

此时,国家顺势推出了1 X证书制度(具体大家可网上查),以高校为考评基地,可组织在校大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同时,还可考取相应的行业水平评价证书,也面向企业和社会面开展。

国家对这种水平评价类证书采取备案制度,也就是哪个单位或部门想发证,经提交相关手续备案后即可。美其名曰简政放权,一切交给市场。

2、市场(企业)对证书的认可度

(1)2002-2010年左右,也就是刚推出资格证书后的几年,企业相对还是比较认可的。因为一是受政策引导,二是持证人员多是从业人员在职考取,确实能给予工作帮助,企业也的确需要这样的更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来提质增效,增加企业的美誉度等。

(2)2010-2020年左右,企业开始不太认可各类资格证书。因为有的发证机构把关不严,宽进宽出,有些培训机构弄虚作假、“偷工减料”,学员自己也是投机取巧、急功近利,不关注学习,只想拿证。导致持证人员大多名不符实。有些企业开始主动或被动与高校联合培养自己需要的专业人员,美其名曰校企合作。

(3)2020年之后,企业开始更务实,校企合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几乎每所高校都有校企合作。企业能从高校选取优秀的未来员工,解决了人力资源配置的大问题。有的企业甚至开发自己的水平评价类证书。

3、人们对证书的热衷度

(1)同样,人们对资格证书的热衷度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2002年-2010年左右,人们对资格证书从开始认识、接受到追捧,加上当初各种媒介的推波助澜(当然,此举有的是商家<培训机构>所为。),确实掀起了一阵考证热。

(2)2010-2020年左右,考证热有所放缓,因为证书含金量有待检验,培训机构参差不齐,国家没强制,企业没要求、没待遇,人们自然就持观望态度。

(3)2020年之后,证书变了(1 X,备案制),培训形式变了(线上),企业需求也变了,人们的考证心理也在变化,都变了,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一切又都在按部就班、潜移默化的进行着。优胜劣汰是永远的制胜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