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是乌克兰第31个独立日,也是俄乌冲突爆发整6个月的日子。这场冲突的突然爆发,以及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都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6个月过去,冲突从军事领域外溢到外交、军事、能源、金融等多个战场,“何时结束”成为被谈论最多的话题,这本身就透出浓重的悲观情绪——持续的冲突依然一眼看不到头。
在美西方媒体的大量盘点中,用了很多个“没想到”:没想到冲突持续这么久,没想到欧洲人付出的代价这么大,没想到有这么多“痛苦的后果”……这说明战火一旦开始燃烧,几乎没有力量能精准地控制火苗跳动的节奏,也难以左右它的方向。
这场冲突持续至今,成了一场彻底的悲剧。俄乌两国的“兄弟手足之情”被彻底割裂,仇恨和敌意在两国社会里生根发芽,不安定的因子被全面激活。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被推向敌对,过去仅存的少数合作和默契所剩无几。华盛顿拉起的“制裁大军”,让欧元汇率一路跌到20年来新低,欧洲主要国家的通胀之火也烧到了眉毛。被“拖下水”的各方,从计算如何“赢得多一点”,变成计算如何“输得少一点”。
明明是一场多输的游戏,拖得越久,伤痕越深,这个道理再清楚不过了。但在这个节点上,却有人生怕它突然停下来,急切地想要推着冲突持续下去。在美西方媒体这几天的大量“反思”中,人们鲜有看到对和平的呼唤,反倒是有不少美国媒体“忧心忡忡”地表示“对乌克兰的支持变小了”,CNN甚至宣称“严峻的冬天将前所未有地考验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他们对欧洲的痛苦视而不见,却隐约透着一丝责备:这点代价就受不了吗?
更荒诞的是,这场流血冲突的始作俑者,摇身一变,竟然成了“正义的化身”“和平的守护者”。过去6个月,基辅收到了美西方送来的火箭炮、直升机、战术车辆和导弹,收到了美国超过1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收到了西方政客和媒体的各种廉价吹捧和打气,唯独收不到美西方的安全保障承诺。美西方在给乌克兰的每一笔援助上都贴了“价签”,代价是让乌克兰广袤的黑土地持续成为美西方武器的试验场以及削弱俄罗斯的绞肉机。不仅如此,它们还想在世界其他地方复制这种操作,以“和平”之名制造地区危机。
一直以来,制造“弱者打败强者”的故事,编造“正义对抗邪恶”的叙事,怂恿、利用一些周边国家去对抗大国,以此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是华盛顿很热衷的手法。然而俄乌冲突的悲剧更加清晰地展现了,大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需要考虑相互依存的背景,一味渲染大国竞争的“输赢”,人为制造“威胁”,忽悠周边国家“穿上更厚的铠甲”,只会恶化地区安全环境,一个局部冲突的外溢效应也将是远远超出人们想象的。
全球化时代,世界安危与共。“把自己的安全篱笆扎到别人家门口”不可取,“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不可能。我们也奉劝那些执念于“绝对安全”的霸权国家和排他性联盟,不要再让危机轮番升级了。否则,只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全球安全危机和安全困境。
来源: 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