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的美文(秋天的第一本书爱如禅你如佛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1)

开元寺的荷花叶

前几天去广州逛了几个寺庙,同行的好友提及了在广州寺院出家的民国时期的怪和尚苏曼殊和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让我对苏曼殊真实的人性和残缺美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回来便搜集相关书籍阅读。

先来看看才子苏曼殊的文学成就和超豪华朋友圈:

朋友口述的苏曼殊的轶事更富有趣味性和江湖传闻的色彩:

郁达夫说:苏曼殊的名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早已是不朽的了,他的译诗,比他自作的诗好,他的诗比他的画好,他的画比他的小说好,而他的浪漫气质,由这一种浪漫气质而来的行动风度,比他的一切都要好。”

随行的朋友还随口背出苏曼殊的情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瞬间惊艳。

灰色天空,瑟瑟秋风,绵绵细雨,苏曼殊的传奇故事随着寺庙里的香雾缭绕逐渐勾勒出动人画卷。

清秋的美文(秋天的第一本书爱如禅你如佛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2)

《爱如禅 你如佛》

读的手边第一本关于苏曼殊的书是白落梅的《爱如禅 你如佛》。描述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散文风格,唯美动人。这本书与其说是传记,不如说是爱情散文,把苏曼殊无尽的浪漫气质尽情演绎。

《爱如禅 你如佛》特别适合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初秋午后翻阅,独自坐在秋叶飘落的公园长椅上,在桂花弥漫的阵阵芳香里,看苏曼殊的人生时而如闲雁和白云嬉戏;时而在浩瀚的蓝天下风云叱咤,纵横四野;时而如断鸿孤雁,失散于洪流乱世,零落于红尘。

无数的离别重逢,颠沛流离的生活,奋不顾身的飞蛾扑火难道只是为了证明在这繁芜的尘世曾经真正的来过吗?

看完这本书,如同从黄粱一梦醒来,梦中看一遍人世风光,演一回世间悲喜。

不禁思考,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怎样度过人生?

那么,你呢?

秋天的第一本书——《爱如禅 你如佛》,给你思考审度人生的机会,在这个长假,用它给灵魂充一次电吧。

清秋的美文(秋天的第一本书爱如禅你如佛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3)

苏曼殊的传奇人生

苏曼殊有着不幸的童年,其父经营茶叶,远渡日本,娶了日本女子河合仙,却私下与河合仙的妹妹若子相好,在没有名分的情况下生下苏曼殊。若子生下苏曼殊后三个月就离世了。苏曼殊自幼身体羸弱,又饱受家族的歧视和折磨,七八岁的时候身患重疾,由于父亲出差在外,苏曼殊被扔在柴房无人问津,全家等着遗体告别。然而命不该绝的苏曼殊,醒后逃离了这个让他痛恨的家,走进了寺庙。这是他第一次出家,却因年幼贪吃,偷吃鸽子被赶出寺庙。

苏曼殊佛缘深厚,“三次出家”都以失败告终,不守清规之事数不胜数。

第二次出家的原因是故乡的红颜知己菊子。因苏家长辈的阻挠,菊子投海殉情,让苏曼殊“一寸春心早已灰”。失去爱人的苏曼殊十分心痛,决定再一次远离红尘。为了坚定信念,他决定去泰国曼谷研习梵文,途中却在斯里兰卡讲经时,对华裔女子一见钟情,自感六根不净,愧对佛祖,悄然回国。

第三次出家是由于工作失意,又逃回庙里。

清秋的美文(秋天的第一本书爱如禅你如佛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4)

寺庙成了苏曼殊的避难所,这也是每次坚持不下又入世的原因,没有斩断尘缘。

才子如苏曼殊,却也平凡简单的如此真实,几度出入佛门,无非是贪恋红尘繁华,又割舍不了庙宇清静。

任何选择都是有得有失,只有自己可以深刻体会,重要的是知道当下的需求而做出选择,即使从时间纵轴上过来看,迷惘踌躇,意义难以名状。然而,时光的流逝在身心留下的痕迹其实就是全部的意义。

生活的曲线,如同一段段完整的轮回,时而甘于寡寂,寻雅觅幽,避世隐居,畅游在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沉浸于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淡然;时而看倦荷花寂寞的开合,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热情,浮沉浪里。身处乱世的才子注定无法清寂,在平静的荷花池里,在寺庙飞檐翘角折射下的阳光里,看到自己的惆怅,感受到寺庙静好岁月中也无法隐藏的时光杀气。这看似的平静却在召唤自己,要将这一湖净水撩拨出绚烂的涟漪。

清秋的美文(秋天的第一本书爱如禅你如佛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5)

苏曼殊在寺庙里,和身处红尘中一样会喝酒吃肉,酩酊之时全然遗忘佛教的戒律清规。红尘中,流连于烟花深巷,沉醉于歌舞酒声,依旧可以禅定,不动欲念。红尘也是菩提道场,修行就在简单的日常中,一日三餐里。

佛教的五戒,基本全破了。可是淫邪这一戒律却有所保留,据说他守身如玉,却让无数女子情伤。五戒并无轻重次序之说,为何保留这一项呢?是怕麻烦吗?是怕要为此失去自由吗?是怕会因为一棵树而失去整片森林吗?

披上袈裟也脱不去的万千情丝

在《曼殊杂记》中苏曼殊记录了有名有姓有住址的歌妓28人,对待他们,苏曼殊非常尊重和真诚。在他看来都跟自己一样是被遗弃的人。

苏曼殊一生为歌姬百助写的诗句最多:

碧玉莫愁身世贱,

同乡仙子独销魂。

袈裟点点凝璎瓣,

半是脂痕半泪痕。

当百助被真情打动打算以身相许,从此只为他一人弹琴时,却遭到无情的拒绝。苏曼殊含泪挥毫:

乌舍凌波肌似雪,

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

恨不相逢未剃时。

两人同床共眠,据说他却什么也没有做。

据记载,这个喜欢女人、喜欢逛青楼的苏曼殊,到死都是处男。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他曾对花雪南说:我不欲图肉体之快乐,而伤精神之爱也。故如是,愿卿与我共守之。

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是难得。

爱质疑的我会对此怀疑,可是他从未有子女;也会揣测,会不会是小时候身体差又遭受虐待,使得没有能力?

张爱玲曾经说“通往女人灵魂的通道是阴道”,有了肉体的关系才会更加刻骨铭心,一般女人是无法抵抗的,甚至会误以为是爱。

可是错过了这部分苏曼殊如何俘获众多女子的心?或许是李银河所说“柏拉图之爱”才是世间最纯粹,美好的爱情。

柏拉图式的恋爱,是他心中的图腾。

既多情又无情,随心而动,性情中人。无法抵抗红颜的温柔抚慰,又害怕被情感捆绑,无法自由挣脱,用珍贵的生命和真诚的心编织了一张诱惑的网,却拒绝扑上来的鱼儿。在临界点就抛弃这张网,换上袈裟。合掌而念色即是空,唯有佛法度众生。

“恨不相逢未剃时”,让世人原谅他多情犯下的罪,或许他本意无此,或许有着这最后一道底线,可以在抵触禁忌之前肆意用情,或许根本就把握不了自己的心,在多情和绝情之间矛盾挣扎。看似无情的转身,却是在独自疗愈翅膀掩盖下的伤痕。

清秋的美文(秋天的第一本书爱如禅你如佛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6)

菩提树下

鲁迅说过:我的朋友中有一个古怪的人,一有了钱就喝酒用光,没有了钱就到寺里老老实实过活。

有钱的时候就去尘世挥霍光阴,看遍繁华,没钱的时候就躲在寺庙休憩。

把钱全都用来买糖果和散尽于青楼,没有任何的形象包袱,活得如此真实。

如果不是因为苏曼殊斐然的才华,这些八卦轶事也就随着其名字隐没,然而苏曼殊的绘画文学天赋,和不羁的个性,注定了即使遁入空门也名留青史,成为夜空中不安分的一颗闪亮的星星。情僧,画僧,诗僧,革命僧,是世人给予的特别评价。

“这世间,谁也没有资格评判谁的一生,对与错,爱与恨,一切都在于个人心中的那杆秤、那把尺,其间的分量和长短,只有自己计算把握。”——白落梅

如果我死去

请你一定要将我忘记

或许这世间

曾经有过一个你

曾经有过一个我

曾经真的有过一段人面桃花的相遇

但是,我早已将一切托付给别离

如果我死去

就将我从你的记忆里彻底擦去

我的人生原本就不是一个谜

你又何必去追问那虚无的谜底

任何的遗忘都是对我的善举

请不要期待与我有任何的相依

我的江湖只有我自己

——苏曼殊

清秋的美文(秋天的第一本书爱如禅你如佛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7)

这首诗我读到了些许的狂妄,透露着男权思想,最后一句充满着我就是江湖的豪气,可是现代也有女子“我就是豪门”的霸气。时代转换,如果不是才子加持,或许苏曼殊就成为了国民罗志祥了吧。

在男权主义的封建时代,仅凭“恨不相逢未剃时”就会受到世人谅解。

或许是信息的极其不对称,或许是当时中国女人的隐忍,或不愿纠缠的骄傲。

或许情僧的初衷不是撒网,发心也不是伤害谁,而是对世间的美好无法抵抗,自带创造一段段美好佳话的使命,他甘愿深陷情网,却必须克制,因头戴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紧箍咒。

或许是前世的债,或许受到了诅咒,身不由己的枉爱,奋不顾身的飞蛾扑火,最后都如他的诗句:

契阔死生君莫问,

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

纵有欢肠已似冰。

莫问缘由,佛法自然。

今生相见,皆有因缘。

END

清秋的美文(秋天的第一本书爱如禅你如佛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8)

作者:夏夏Charlotte

微博:@Charlotte-夏夏

抖音:夏夏日记

图文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