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具科学性的生物人类学,以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单倍群而论,O系黄种人的O3集团、O1集团,混合形成东夷。

所有的O系黄种人,都是在一万二千年前,冰期结束后,越过南岭一线,而北上的,O3集团北上今甘肃一带,O1集团则沿着东海岸北上。

东夷包括河北夷、山东夷、淮夷。

徐夷是东夷的一种,最早属河北夷;后来东进,属山东夷;再后来南下,属淮夷。

徐夷首次出现,在五千年前,出现于燕山以南,今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县的徐吾山一带,这可算是最早的徐国了。

于此同时,今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一带,有徐戎,这算是第二个徐国。注意:戎与夷,是不同的民族。

徐夷南下,迁徙到今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一带,这算是第三个徐国。

之后,徐夷又东迁今山东省一带。

黄帝同盟末期,酋长帝舜在位期间,洪水泛滥,他起用崇侯禹治水,崇,同嵩。

为了治水,帝舜为崇侯禹配备了四大助手,堪称超级F4,分别是:华夏人皋陶(YAO,二声),华夏人司稷,东夷人契,东夷人伯益。

其中,皋陶是后来唐帝国的祖先,司稷是周王国的祖先,契是商王国的祖先,伯益是秦帝国的祖先。

且说伯益,治水有功,在禹成为同盟酋长之后,他被选为禹的继承人。

历史上的徐国怎么灭亡的(说说历史上六个徐国)(1)

不过,禹私心自用,培养了自己的儿子启,在禹之后,启继位为酋长,推翻了“公天下”的黄帝同盟,建立了“家天下”的夏同盟,时间是前2070年。

在传说中,伯益被杀,不过,他的儿子若木,被封到今山东一带,若木一系,统领那一带的徐夷,建立了嬴姓徐国,这是第四个徐国。

前1600年,同为东夷人的商部落,推翻夏同盟的统治,建立商王国,商王国是子姓,今山东省鲁南一带的嬴姓各国,包括徐国、奄国等,皆为商王亲族,全力拥护商王。

东夷此时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华夏化的东夷,如子姓、嬴姓,一部分是未开化的东夷。商嬴各族,与未开化东夷时战时和。商王国后期,商王帝辛,出兵血战东夷,华夏人的周部落,趁商王国后方空虚,趁机狠捅了一刀,发动第一次商周战争,推翻了商王国,建立了周王国。

今山东省一带的徐、奄等十七国,不服,起兵造反,周公发动第二次商周战争,击败十七国,奄国等国被灭,徐国则跑得快,逃离今山东一带,沿着泗水,南下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一带,加盟淮夷,也就是说,徐国成功逃离了周王国的侵略魔爪,在今江苏省,重建,这是第五个徐国。

徐国渐渐成为淮夷诸国的老大,是当时的淮夷大国。

自此,今江苏省,实际上包括两大文化——徐文化,吴文化。

周穆王在位期间,与西戎开战,也是后方空虚,徐国趁机造反,升级为徐王国,与周王国平起平坐,带头造反的是徐偃王,此时,徐国、江国、黄国等淮夷嬴姓诸国,起兵威胁周王国的东都雒邑,徐偃王也想模仿当年周武王,在后边捅刀子,推翻周王国的统治。

历史上的徐国怎么灭亡的(说说历史上六个徐国)(2)

淮夷的江国黄国等,皆为嬴姓

那徐偃王,秉承仁义,以诚信立于诸侯,断事公道。《后汉书东夷传》称,徐国“地方五百里”,向徐偃王朝贡的诸侯,“三十有六国”,“行王礼”。

历史上的徐国怎么灭亡的(说说历史上六个徐国)(3)

淮夷以徐国为首

徐偃王威德服众,领导南方诸侯,与周王及其中原诸侯分庭抗礼,在周穆王看来,徐偃王“僭越”称王、“逾制”建城,必须击败之。

周穆王火速赶回,出动东都雒邑的王师,由当时的中等国家楚国配合,大破徐国,徐偃王被杀,徐国相当于亡国了。

徐偃王以仁义为品牌,行仁政,为减轻国人负担,平时不甚重视军事,因此,徐王国军队加上淮夷其它国家军队,敌不过周王国军队加上楚国军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讲仁义是不够的,武力还得跟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得硬。

徐氏后人,北上原彭国都城彭城,重建徐国,不过,此徐国沦落为周王手下的诸侯,爵位降为子爵,范围缩减,这是第六个徐国。

第六个徐国,规模不大,在春秋时期,是中等国家,在春秋末期,被吴国的孙武、伍子胥所灭。

彭城,后来归于宋国。

在江苏省历史上,徐国影响很大,以至于东汉帝国时期,那一大片领土,称为徐州。

彭城,是徐州首府,因而也改称徐州城,至今如此。

现在的姓氏徐,皆为若木的后裔。伯益之子大廉,其后裔为秦国、赵国的赵氏、马氏、廉氏等等;伯益之子若木,其后裔为徐国的徐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