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中国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是中国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人,我们常说的“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最初就是指刘备求贤若渴、三次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的故事。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1)

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我们熟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熟知了诸葛亮的故事:草船借箭的故事。火烧新野的故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故事,赤壁斗智的故事,攻取荆益的故事,三气周瑜的故事,舌战群儒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乱石阵困陆逊的故事,六出祁山的故事,孔明弹琴退仲达(孔明是诸葛亮的字,仲达是司马懿的字)故事,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制造木牛流马的故事等等不胜枚举。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2)

桃花坞木刻戏文 空城计

诸葛亮的形象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都出现在中国的戏曲文化中,有一出特别经典的剧目叫做《空城计》,讲述的就是诸葛亮智斗司马懿的故事。诸葛亮的名字在中国文化的歇后语中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如: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唱,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等。民间相传孔明灯也是由诸葛亮发明的。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3)

相传由诸葛亮发明的孔明灯

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等也成了学习的文学作品,甚至进入了教科书。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四个词语成了很多书法家挥毫泼墨的四个词语,也成了莘莘学子修身明志的警语格言。诸葛亮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了多少伟大人物一生的写照。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4)

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的羽扇纶(guān)巾的形象在中国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的话,诸葛亮也许不会走出隆中,只不过是隆中茅庐中一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而已,那么,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谈了一些什么呢?又是什么原因而让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就为刘备制定了长远的三分天下的规划呢,这一切都得回到当初刘备与诸葛亮的这番对话中来。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5)

三顾茅庐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1)也。汉司隶校尉(2)诸葛丰后也。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3)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4)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5)。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6)崔州平、颍川(7)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时先主(8)屯新野(9)。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10)。”由是先主遂诣(11)亮,凡三往,乃见。因屏(12)人日:“汉室倾颓(13),奸臣窃命(14),主上蒙尘(1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16)已来,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17)比于袁绍(18),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19)据有江东(20),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沔(21),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22)险塞,沃野千里,天府(23)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24)暗弱,张鲁(25)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26)、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7)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28)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6)

隆中

文中地名人名以及疑难注释:(小编自作)

(1)琅邪阳都: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2)汉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中国西汉、东汉、曹魏和西晋等朝代中的一个监察官职。

(3)太山:即泰山。

(4)豫章:古代区划名称。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汉高祖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江西建制后的第一个名称,豫章郡。后在东汉、三国、两晋以及南朝时期,豫章郡、豫章国为大致相当于今江西省北部(吉安以北)地区的地理单元。

(5)《梁父吟》:是乐府《楚调曲》名。

(6)博陵: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定州、深州市、饶阳、安国等地。

(7)颍川:秦王嬴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郡。以颍水得名,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

(8)先主:刘备(生于公元162年——卒于公元223年)字玄德,谥号昭烈皇帝。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建立者,涿县人(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东汉末年,募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他在南阳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然后又攻取荆州,益州,汉中,与魏吴成三足鼎足之势。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9)新野:新野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西汉初年(前206—202之间)置县,由于丞野古时及豳国之野,豳与“新”韵同音近,于是舍豳而从新故名“新野”。东汉时,刘秀起兵新野,刘备栖踞新野,三请诸葛亮,决策“草庐”对,火烧新野,驰名中外。历史上新野是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的发祥地。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7)

隆中诸葛亮故居三顾堂

(10)枉驾顾之:枉驾,枉屈大驾。意思就是让刘备亲自登门请教,顾,就是拜访的意思。

(11)诣(yì):到。

(12)屏(bǐng):让左右的人退下的意思。

(13)倾颓:崩塌,倒塌的意思,文中比喻汉朝的江山处于衰微的迹象。

(14)奸臣窃命:此处指曹操大权独揽,专断朝政,汉献帝形同傀儡,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狭天子以令诸侯”。

(15)主上蒙尘:主上,指汉献帝。蒙尘,文中指汉献帝被曹操所控制。而没有实权。

(16)董卓:陇西临洮人(今甘肃省岷县),汉朝末年担任并州牧,后被召入洛阳平定“十常侍”之乱,董卓拥立汉献帝,专擅朝政,残暴恣肆。后曹操、袁绍等联合起兵反对,董卓焚毁洛阳,挟持汉献帝向西逃走,董卓最后被吕布诛杀。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8)

安徽亳(bó)州谯(qiáo)望楼下曹操手书“衮雪石碑”

(17)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18)袁绍: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北方,占有翼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地,实力强大,后与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

(19)孙权:生于公元182年,卒于公元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公元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承江东霸业,成为一方诸侯。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于赤壁打败曹操军队,建立了孙刘联盟。公元219),孙权派吕蒙袭取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公元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公元252年病逝。后文所说的已历三世,就是指江东割据政权经历了孙坚,孙策,到了孙权时,正好三代的意思。

(20)江东:中国地理名词,长江在自安徽芜湖至南京一段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古代人们的地理认知上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也是表的意思,故称江南为"江表"。又因古人以东为左,位于长江之东,所以称江东。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9)

古朴典雅的襄阳古城

(21)汉、沔(miǎn):汉江和沔江流域。

(22)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个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州治在雒县,东汉末年,公元194年,州治迁往成都,此后益州兼含成都别名之意。这一称谓几乎一直沿用至西晋末。但成都的城市名称却从未更改过。益州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三个州之一,刘备占领此地并建立蜀汉政权。

(23)天府之国:上天的仓库,比喻益州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24)刘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东汉末年军阀。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多疑。

(25)张鲁:字公祺。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

(2ā6)宛(yuān):宛城,古城名,即今天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

(27)箪(dān)食壶浆:箪,用来盛饭的圆形竹器。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军队,文中形容刘备的军队会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28)羽、飞:指刘备的部下关羽和张飞。关羽生于公元161年,卒于公元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生于公元166年,卒于公元221年,字益德(《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六》作“益德”,《三国演义》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10)

许昌关帝庙关公“夜读春秋”壁画

“隆中对”的含义:

诸葛亮和刘备的这番对话是由陈寿参考前人的记述加以整理而记载于《三国志》中,后来陈寿又专门将这番对话命题为“草庐对”并且收入他编纂的《诸葛亮集》中,所以后人将刘备和诸葛亮的这番对话成为“草庐对”,又因为此番对话的地点发生在诸葛亮草庐的所在地隆中,所以也被称为“隆中对”。隆中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市西襄城县,南漳县,谷城县的三县交界处。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11)

古隆中风景区

小编评析“隆中对”:

刘备的三顾茅庐,虚心求教,以及自己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决心,使得诸葛亮深受感动,诸葛亮也深感刘备的知遇之恩,于是不加保留的向刘备和盘托出了战略规划“隆中对”。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事,诸葛亮在茅庐中为刘备纵论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式以及刘备该何去何从的这番滔滔宏论,确实是一份战略杰作。诸葛亮从“隆中对”中为刘备勾画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操作。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12)

隆中梅花开地艳

首先是明确战略目标: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群雄割据的局面中,利用各种势力之间的矛盾,夺取荆州和益州“荆州北据汉 、沔(21),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22)险塞,沃野千里,天府(23)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荆州重要的地理位置可以为刘备的事业提供得天独厚的战略地盘,益州的天府之国的地位可以为刘备的事业提供经济上的有力保障,这两点缺一不可。刘备夺取荆州和益州之后就有了立足之地,就有了与曹操、孙权集团抗衡的基础了。从中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式和变化趋势把握的极其精准,首先刘备要有立足之地才行,有了立足之地才可以发展壮大,才可以确定下一步的更大的战略构想。江东的孙权和北方的曹操的根基已稳,暂不可图,只有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才是明确的对象。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13)

古隆中

其次就是战略目标既然已经明确了,那么就要实现战略目标,具体的操作就是以下三点:

一,“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当时的西南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和西南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无形中就有了强大的后援,不用担心后院起火,建立根据地后可以专心发展壮大自己。

二,“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要联合江东的孙权,将孙权视为联合的一方,而不是假想敌,这无疑是减少自己的对手,而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三,“内修政理”这句的理解就是整顿官吏治理,是政治清明,发展经济,操练兵马,把集团的内部建设好,,这样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在强敌林立的环境中才有持续发展与生存的能力。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14)

许昌关帝庙 桃园三结义壁画

这三点是从政治经济外交三方面的三管齐下的具体操作的,与总的战略目标是相得益彰的。最后,就是“隆中对”中提出的兵分两路,两路进并的设想:“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也是后来蜀汉政权建立之后长期执行的原则,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关羽镇守荆州“攻拔襄樊”,当然这都是“隆中对”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15)

三国志英雄谱

结论:

这篇高屋建瓴的,高瞻远瞩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隆中对”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刘备集团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强敌环伺的形式中的迅速崛起,刘备在占据荆州之后,入主益州,攻取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