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车市场中最当红的话题,莫过于主动车距调节定速系统/自动跟车(简称ACC),会这么被受到瞩目的原因,在于这套系统可提供半自动驾驶的功能,让自己的爱车似乎成了有智慧的一样,坐上车还可分心做其他事情,因为车子会自己跟车,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ACC系统有没有哪些「盲区」是会造成行车危险的呢?
ACC系统简单架构主动「侦测」与「执行」ACC系统的使用方式与特色,想必关心的人都已从各大媒体与网络平台上见识过,不再说明,在此想要从最基本的系统配置来介绍ACC,这也是为了后续更多的说明而准备。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现在的新车可以有ACC功能,以前的旧车为何不行呢?关键就在于「侦测」与「执行」系统的导入。
一部车要能执行ACC半自动驾驶,就须给它「眼睛」、「手脚」与「头脑」,这样才能判别前方有无障碍物,如果有才能下达减速命令,并确实执行,另外也要控制车辆行驶在车道中央,不会蛇行或偏离车道而发生危险。而车子的眼睛经过多年来的演变,目前主流的系统采用「毫米波雷达 镜头」等双系统的配置;手脚则是主动加油、刹车与转向系统;头脑则是各种运算电脑等。
ACC系统的眼睛之一为毫米波雷达,安装位置在车头标志内或前保杆内,有些车辆在后保杆两侧也会加装,主要功能在于侦测有无障碍物接近车辆,20万元上下车款的雷达,能侦测的距离大约在120-150公尺之间。
有些高级豪华车款还会搭载雷射测距系统,可提供比雷达更远的侦测距离,不过由于容易受到恶劣天候影响,因此通常会搭配雷达系统一起侦测,无法单独运作。 据专家表示,日系车的ACC系统的作用机制如下:「雷达」负责侦测前方有无障碍物,可侦测的最远距离大约120~150公尺左右,雷达一旦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就会交给「镜头」在适当距离拍摄前方的障碍物,并传给「电脑」辨别是哪种物体,确认是车辆、行人还是大型动物等,如果电脑确认的物体是会对车辆造成危害的话,就会主动下达「刹车系统」执行减速动作。
这时雷达还会不断侦测与障碍物的相对距离是否有缩短、刹车力道是否足够,如果发现刹车力道不足的话,便会加重刹车力道,直到车辆减速到与前方车辆「等速」,如果是静止障碍物的话,就会全力刹车直到车辆时速为0km/h,以上是ACC系统的作动原理。然而如果行驶速度太快,或与前方车辆相对速度差太多的话,与就会导致ACC系统来不及反应而撞上,更详细的说明后面会有交代,总之ACC是需要反应时间的。
ACC的镜头一定会配置在前档玻璃上方中央处,包含物体辨识与车道维持等功能,都是交给镜头来复杂,有些高级车款配置的后镜头,一样可具备辨识功能,让车辆切换车道更安全。
「雷达」负责侦测前方有无障碍物,一旦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就会交给「镜头」在合适距离时拍摄前方的障碍物,并传给「电脑」辨别是哪种物体,如果电脑确认的物体是会对车辆造成危害的话,就会主动下达「刹车系统」执行减速动作。而上述的系统配置,在部分欧系高级豪华车上会更加复杂,车头会使用多颗毫米波雷达来增加侦测精准度,搭配两颗远 近距离镜头,来强化辨识障碍物体的敏锐度与速度,这些都是为了让ACC系统可以更看到更远,反应更迅速,或更聪明。而目前国内20万元左右车款的ACC系统,几乎多数都已具备全速域的设定功能,也就是车辆静止状态下就可以开启ACC系统,让车辆开始自己跟车,不过这也衍伸很多使用上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ACC盲区或系统极限问题,如果没有先搞清楚这些问题,就完全信任ACC系统的话,当中隐藏的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就会很高。
ACC要能运作还必须透过电脑的辨识与下达指令才行,而等级愈高的自动驾驶系统,电脑的运算速度与资料库容量就愈快愈大,这样更能处理复杂的路况讯息。
车辆会主动刹车,归功于这颗内建马达泵浦的ABS阀体,让车辆不用踩刹车踏板就能提供油压给卡钳,以施加摩擦力于碟盘上。
有些豪华高级车上还会配置多颗毫米波雷达来增加侦测精准度,搭配两颗远 近距离镜头,来强化辨识障碍物体的敏锐度与速度,这些都是为了让ACC系统可以更看到更远,反应更迅速,或更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