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旁白:

黄河边,柳树下,那白发苍苍,一身儒雅气质,给人历经沧桑后通透沉稳之感的,便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一-孔子。而此刻,这老者却在河边来回踱步,望着空中杂乱无章的云,想着这风起云涌的世道,走一段停下来摇摇头还发出叹息声,走一段又抬头望向天空,只见天空中白云一片一片,毫无规则地挂在天空。这让老人想起了如今的时局,不禁又摇了摇头,发出叹息声。这时,有四个年轻人向着老者所在的河边走去,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子路曾皙冉有)(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其中一个(公西华)对老者曰:夫子,为何叹息?

夫子曰:吾叹之世,大家跟为师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了,你们可知为师提倡的是什么?

子路说:我知道,夫子提倡有教无类。要不然,我们也没法儿享受世家贵族的待遇,跟着您学习了。

冉有说:夫子提倡仁政。

公西华说:夫子提倡恢复周朝礼乐制度。

夫子说,你们回答的正是为师所提倡的。那你们可知为师为何提倡这些观点。我们儒士为何积极入世,而不是像老聃那样回到山林,闲云野鹤,消极避世?

冉有说:因为这世道混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我们去拯救。

公西华说:话是这么说,可是没有人能赏识我们啊!我们有了才能,却得不到赏识,无法为民谋福利,无法对抗这混乱时代啊!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莫通:暮)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场景二)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子路曾皙冉有)(2)

穿越古今对话,传承华夏文明

孔子之孙孔伋:诸位先生,祖父开始讲学。

端木赐:xx君,夫子讲学,你可愿随我一同前往啊?

晚辈:真的?能听夫子讲学,这可是后世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谢子贡先生。

端木赐:请

孔子之孙孔伋:夫子将至

行礼

夫子:咱们好久没见了,想你们

诸君:我们也想夫子

夫子:赐啊,你回来了

端木赐:回来了

夫子:你出史齐国,怎么样了

端木赐:回夫子,幸不辱命,齐国国君将侵占的鲁国土地归还了鲁国

夫子:好!好啊!端木赐的才能我佩服

众人齐声:佩服

夫子:(笑),赐啊,这位后生我见过?

端木赐:夫子,这位是我新认识的朋友!

晚辈:晚辈xxx,是来自两千多年之后的一个读书人,特来拜见夫子和诸位先生。

孔丘(老年):两千多年以后。

晚辈:是的。

孔丘(老年):那是什么光景。

晚辈:那是一个人人可以读书的时代。

大家伙:人人可以读书。

端木赐:禀夫子,此事非虚,弟子亲眼所见。

孔丘(老年):人人可以读书,那是我向往的,你们读什么书。

晚辈:我在读《论语》。

孔丘(老年):《论语》。

晚辈:夫子和诸位先生的言行以及思想,在后世集合成为一部典籍,称为《论语》,《论语》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源泉,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我们从小就读。

孔丘(老年):那你从《论语》里读出了什么。

晚辈:读到了人生追求,仁以为己任,修己安人,安百姓,提高自己的修养,让更多的人得到安乐。

孔丘(老年):好,你读得好,还有呢。

晚辈:我们还读到了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到推己及人。

端木赐:这些都是夫子教导我的话啊。

孔丘(老年):后生,还有吗。

晚辈:我们读《论语》,还读到了如何为人,为人应当孝,悌,忠,信,温,良,恭,俭,让。

孔丘(老年):好,你读得太好了。

端木赐:夫子,您追求的大道传下去了。

大家伙:是啊。

孔丘(老年):君子忧道不忧贫,现在啊我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

端木赐:撒君可否让夫子和诸位同门一起看一看这《论语》在后世的流传呢。

晚辈:这正是我此行的目的,夫子,诸位,请,夫子及诸位的思想学说在后世被称为“儒学”,影响深远。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孔丘(老年):民贵君轻,说得好啊,此为何人。

晚辈:此人命叫孟轲,后世尊他为孟子,他传承儒学,并将其发扬光大。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孔丘(老年):我说过,杀身以成仁,他说,舍生而取义,好啊。

郑玄:《论语注》,要在世上长久流传,解释其义,应与时偕行,不强做结论,留给后世解读评说。

孔丘(老年):此人是谁,何为《论语注》。

晚辈:此人名叫郑玄,是在您六百多年之后的汉朝儒生,他为《论语》的内容作了注解,方便世人的学习。

孔丘(老年):与时偕行,做学问应该是这样。

朱熹: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孔丘(老年):国家以黎民为根本,也是为黎民而设立,说得好啊,他是谁。

晚辈:这是在您一千六百多年之后的儒学重要传承人,生于南宋,叫朱熹,他用了将近四十年时间为儒家经典作注,其中就有《论语集注》。

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晚辈:朱熹对夫子极为仰慕。

孔丘(老年):过誉,过誉。

晚辈:夫子您请看(大屏幕投屏播放中国现在化宣传片),如今国家之盛世不就是您所渴望的理想之国吗!

结束语:“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两千多年来的历史长河中,流不尽的是中华文化的民族魂,夫子您的一言一行和《论语》中智慧的宝库冲破了时间的枷锁。流传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并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今天,我们便用这千古名句来感叹这片中华大地之兴盛。为此,我们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播放宣传片同时众人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