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邵氏电影最兴盛繁荣的二十年。七十年代初,受当时政策影响的邵氏因台湾冗余的资金无法调回香港,于是在1973年让张彻在台湾成立“长弓电影公司”,拍完片子拿到香港发行。张彻在长弓拍的电影有15部之多,主演多为“张家班”成员,其中也有不少新人。1976年,张彻返回香港,并带回了郭追、孙建等几位在台湾发掘的新人,后来,他们也被统称为他的“第三代弟子”。
回到香港后,张彻为邵氏拍了具有浓烈cult风格的《五毒》和《残缺》,这两部电影都是张彻中后期的代表作品,也是对其传统武侠电影风格的颠覆。上一次,笔者已经说过《残缺》,这一次,咱们就来聊聊这部《五毒》。
影片除了有大量对人性的狡猾与权谋的描述外,片子后段对多种克敌方式的展现,还充满了怪诞和邪典的意味,充满了诡谲、狠毒且近乎畸形的视觉奇观。
五毒门老掌门自觉时日无多,感叹五毒门之前做过很多坏事,于是就让身边唯一的弟子杨得(江生饰),联合其中一位师兄清理门户,并找到师叔的宝藏。
五位师兄分别是老大蜈蚣(鹿峰饰)、老二蛇(韦白饰)、老三蝎子(孙建饰)、老四壁虎(郭追饰)、老五蛤蟆(罗莽饰)。而江生扮演的杨得则在众人之中排行老六,集五种功夫之所长。
他的五位师兄中,老大和老二,老四和老五彼此认识,但谁都不认识老三和老六。所以在影片的封闭叙事中,“老三是谁”成了影片前段和中段最大的悬疑点。在这样的悬疑点设置下,影片的剧情跌宕起伏,而精彩剧情之外的少量留白,也给予了观众适当的遐想揣摩空间。
除了悬疑点设置带来的观影乐趣外,片中的人物塑造也具有很多看点。老四、老五所代表的,是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是传统武侠电影中的人物,他们主张惩恶扬善,用自己所学的武功声张正义。老四的壁虎飞檐走壁,老五的蛤蟆气功,本质上都是防守功夫,不会对他人造成严重影响。但人性是社会中的最大变量,老五只懂抓人,却不知还有官匪勾结的现象。
所以老五的死也能意料到,而当浩然正气被邪魔外道毁灭,其中散发出来的悲痛力量,足以撼动人心。
老大、老二、老三是片中的反派,他们所代表的,是江湖中为谋求自己利益而不择手段的那群人。老大的蜈蚣百足千手,老二的灵蛇游动,老三的蝎子摆尾,本质上都是利用进攻抢占先机,打败对手的功夫,通过损人,达到利己的目的。
所以在片尾大战时,采用的是老六代替老五,与老四配合,一起对战老其他三位师兄。这体现的,是武学的相互制衡,相生相克,一物降一物。
如果说六位师兄弟的性格塑造都是为影片主题服务,太过扁平化的话,那么老二在影片后半段性格的转变可谓是影片的亮点,他是富家公子,本来可以衣食无忧,但因误入五毒门杀了人后,却只能这样继续下去。
相信你看完电影的前50分钟,会觉得这部电影是部非常传统的武侠功夫片。但当你看到影片后50分钟,看到破了老五功夫的“万针衣”,逼老五招供用的“红背篼”,让老五咽气的黄纸浸水(“加官进爵”),以及勾喉针,刺脑针时,你会惊叹导演的强大创造力,尽管这些酷刑和残暴的杀人手段有部分能在古籍中找到记载,但能将它们进行视觉化呈现,着实了得。
尽管影片在人物塑造,酷刑的视觉化,正邪对立,攻击防守对立等方面呈现得不错,但没有把开篇的悬疑性延续到最后也是影片最大的遗憾。
拍完《五毒》后,其原班人马又继续拍摄了《残缺》。之后,罗莽一直混迹TVB,并出演了《醉打金枝》《妙手仁心》等剧,最近一次有名字的配角是《叶问3》里的罗师傅。
鹿峰是本片的武术指导之一,拍完《五毒》后,他曾出演多部电影,1985年拍摄完《上海滩十三太保》后转入幕后做武术指导和导演,随后进入电视剧行业,在担任导演和武术指导之余,还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角色,如1991年《新白娘子传奇》里的蛤蟆精王道临等。
江生一直在演戏,偶尔担任执行导演,武术指导等工作,他于1990年4月24日逝世。
韦白在80年代初离开邵氏,短时期加入亚视,参演《四大名捕重出江湖》等多部剧集的拍摄。80年代末淡出演艺圈,传闻远走阿根廷。
孙建则一直在演戏,到1992年后,网络上很少能查到他的消息。
郭追在《五毒》卖座后,曾在多部电影里担任男主角,随后转行做武术指导,参与执导了《纵横四海》、《白发魔女传》等多部电影。并曾获得2次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1次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还曾担任美国电影《007:明日帝国》及法国电影《狼族盟约》的动作指导,可谓把事业发展到了海外。
好莱坞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曾公开表非常很喜欢本片。而在美国《娱乐周刊》2003年评选出“全球50部经典cult片”榜单上,《五毒》位列第11名,可见其在国外有很大的影响力。此外,本片对华语电影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它直接启发了桂治洪的“邪”三部曲以及其他香港cult片的创作。
可能《五毒》并不是部单纯的功夫片,但它在其中对于人性、暴力与善恶的思考,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江湖在,杀戮和纷争就在。最毒的,不是毒本身,而是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