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的礼法当中,嫡出的地位要高于庶出的孩子,而且古代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儿子的地位又远远高于女儿。那当嫡出的女儿和庶出的儿子相比,那这两个的家族地位谁更胜一筹呢?

古代的庶出和嫡出谁身份尊贵(古代社会嫡出大于庶出)(1)

嫡出、庶出的含义

大部分人应该大概知道嫡出和庶出的意思,那具体是怎么区分呢?在我国历史上,是有着严格的宗法制度,嫡出必须是正妻生下的孩子,庶出是其他妾或者其他人生下的孩子。历史上,礼法就是法律,所以极其重视嫡庶的分别,嫡出的地位要远远地高于庶出。

这种情况也更多地体现在王公贵族当中,毕竟也只有这些家庭的男子,存在着可以娶多个女人的情况。加上这些家庭才有更多的基业或者爵位等需要继承,为了给继承有一个规范的制度,也是需要有嫡出和庶出的制度区分。嫡出的就有权利继承,从小就享受着家族的重视。但是庶出的孩子,如果想过得好,要不得到长辈的喜爱,要不就是自己的生母是受父亲宠爱的。否则有可能庶出的孩子的地位,还比不上家中一些有资历的下人。

古人娶妻都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尤其是那些王公贵族之间更是如此。婚姻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单纯的结婚,而是两个家族的利益联姻。所以妻子的地位高,嫡子的地位也就高,毕竟娘家也是有着极大的势力的。

而妾则往往就是丫鬟或者普通女子,本身地位就不高,所以生下的孩子地位也就高不了。这些妾在家中几乎没有什么权力,顶多也就是在物质方面可以享受一下家族带来的便利而已。所以取代正妻的地位,就是很多妾室奋斗的目标,这样自己的孩子才能成为嫡出,才有继承的机会。

古代的庶出和嫡出谁身份尊贵(古代社会嫡出大于庶出)(2)

嫡女与庶子谁的地位高

前面可以看出,嫡出和庶出的主要区别就是继承家族资源方面,是否具有继承权。嫡出的孩子以后也就是家族的主支,其他庶出的就成为家族的旁支。而女儿也无法建立自己的分支,更不会享有继承权。

而庶出的孩子,在特定条件下,还是可以具有继承权的。比如正妻没有生下儿子,就可以选择妾室的孩子作为嫡长子。在明朝的时候,对于嫡出和庶出就没以前那么重视,主要在乎的是长幼之分,于是庶出的孩子也就可能因为年长享有继承权。

古代的庶出和嫡出谁身份尊贵(古代社会嫡出大于庶出)(3)

这么看来,女儿是绝对不会有机会享有继承权的,庶女就更加不可能了。而庶子还是有一些机会,也就是在当有了继承权之后的庶子,地位才会高于嫡女。平时的嫡女,出生开始就是锦衣玉食,各方面是优于庶子的。

不过,庶子即使没有继承权,也不是永远的比嫡女低一等。毕竟作为一个男子,虽然可能继承不了家业,但是还可以自己奋斗,入仕为官后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么看来,庶女的地位是最低的,是完全没有任何机会了,不单单和嫡女在嫁妆方面有极大的区别,甚至有时候,庶女可能作为妾一起和嫡女嫁过去。

古代的庶出和嫡出谁身份尊贵(古代社会嫡出大于庶出)(4)

所以,嫡女和庶子的地位出生的时候,是嫡女高,未来的情况,主要看庶子本身的发展和继承上的机会。但是,因为这样的情况都发生在一些大家族中,无论是什么身份,往往都会身不由己。包括婚姻在内,都是为了家族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