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最经典的一个部分(重温经典三国演义)(1)

最近放假在家闲来无事,就去书橱里找些书看一次来打发时间,无意间留意到了已经存放很久的《三国演义》这本书,一时兴起遍取出翻阅。这本在我心中位列四大名著之首的经典上次观看还是在七八年前了,看到封面已经有些许粉尘,遍决定重温这部旷世巨作!其实许多人都挺喜欢《三国演义》的,这部拥有宏大的叙事结构,壮丽的战争画卷,复杂的权谋智慧,丰富的思想意蕴的著作,几百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也让爱学习的人从中领悟不少人生的哲理,相信这部作品依然会在后世的读者心中熠熠生辉!

读《三国演义》首先就会里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所感染,他们的背后既有无穷的智谋韬略,而且又写满了无处不在的事故人情,再三读之让人回味无穷!《三国演义》里所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事哲学和社交规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一、一个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且不知天高地厚,那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东汉末年有个名士叫祢衡,是孔融的至交好友,孔融觉得他一个非常有才学的人,于是便专门写了一篇《荐祢衡表》把他推荐给曹操任用,但是祢衡却始终称病不肯前往。有一次,曹操听闻祢衡击鼓得好,于是便邀请他当众表演,祢衡没有拒绝,可是他却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衣服脱掉,漏出自己一身清白的肌肤,随即开始表演。曹操观祢衡这样如此不雅的举动就指责他他很是无理。可不想他却反痛骂曹操是无能之辈,接着又将曹操的部下一个个羞辱了一番。之后曹操便有了除掉祢衡之心,但是又怕有损自己爱贤才的名声,于是就想了个主意把祢衡推荐给荆州牧刘表,想借刘表之手除之而后快。刘表也不傻,也知道曹操的小心思,奉祢衡为座上宾,并给他极高的待遇,荆州所有文书都由他过目并同意之后才正式公布。但是祢衡实在是太骄傲了,有一次刘表和几个谋士在一起商议准备起草了一份告示,可是祢衡看到这份告示之后非常不满意,竟然当场就把这份告示给撕毁了,接着破口大骂刘表身边的谋士是蠢才,然后自己便重新写了一份新的。刘表见其如此傲慢也慢慢忍受不了他的自负了,便打发他去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当了一名书记官。部下问刘表,祢衡这样侮辱和嘲弄您,您为何不杀了他呢?刘表笑了笑说,他曾经侮辱曹操,曹操都没杀他,是因为曹操怕杀了人影响他爱人才的形象,所以他想借我的刀杀掉这个狂妄的家伙,让我承担害贤的罪名,我怎么能干这种傻事呢?部下们听了十分佩服刘表的明智,但是武将出生的黄祖可没有曹操和刘表的这份耐心了,当祢衡无礼冒犯他的时候,他大发雷霆立刻就把祢衡给砍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祢衡虽然有才,可是又因为他太过张扬和自大了,所以最终惨死刀下,让人唏嘘不已!这个片段告诉我们目中无人的最终结果就是自食恶果,虽然恶果有大有小,但终究是难以下咽。

二、说话不谨慎的人容易惹祸上身。常言道:“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社会是复杂的,如果说话不谨慎难免会惹祸上身。《三国演义》当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了让人很受益。曹操手下有个专门总理兵马钱粮的主簿的人叫杨修,同时也是曹植的好朋友,他博学能言智慧过人,但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说话不谨慎,多嘴多舌,而且有事没事老爱显摆自己,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有一天曹操嫌工匠造的门太宽了,就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一看便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他未请教曹操就擅自令人把门改窄了。曹操得知后表面虽然高兴,但是心里已经开始有些不愉快了。还有有一次,有人专门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看到后就在上面写上了“一盒酥”三个字便放在了桌子上。杨修看到后未经请示马上就拿起来跟身边的其他人分着吃了。曹操问他为什么直接就吃了呢。杨修说您在盒子上面写“一口酥”三个字,意思不就是让我们每个人吃一口吗?可是曹操表面点头,心里已经很厌恶他多事了。之后,曹操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杨修不识时务的卷入了曹丕和曹植的立储之争,而在“假寐杀人”事件当中,曹操因为害怕有人谋害自己便经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有一次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掉到了地上,侍从进来慌忙捡起被子为他盖上。曹操觉察后立即起床,拔剑就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半夜起来的时候,他假装吃惊地问是谁杀了我的侍从?大家如实地告之,曹操痛哭令人厚葬侍从。很多人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但是杨修却知道他的意图是什么。于是下葬时叹息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扬修。不久,杨修随着曹操出征却碰到接连失利,就退军驻扎。一天傍晚,曹操正在吃鸡肉的时候,传令官前来询问当夜的口令是什么,曹操随口说了两个字“鸡肋”。杨修的之后便猜到了曹操打算撤军,多嘴的他便口无遮拦地把这个猜测告知了身边的人,并叫身边的士兵提前收拾行李,说是以免下达退兵命令的时候慌乱不堪。可是行军打仗这样的猜测怎么能乱说呢?如果影响军心动摇那便是一败涂地了!当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终于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斩了杨修。杨修其实是很聪明的,有文采,能动察人心。不过杨修也是不聪明的,他忘了有些场合话是不能乱说的道理,这是他至死不懂的道理。他不会像司马懿一样忍着,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乱说话的结果是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前车不忘后世之师,所以做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做到“三缄其口”。《增广贤文》中讲,“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心里话不是对谁都可以说的,毕竟不是谁都会真心替你着想的。话说太过,言多必失,逞一时口舌之快,受一世羁绊,人生于世当有所守,守嘴不惹祸,知事不声张,才能行稳致远。

三、贪心不足最终走上绝路。贪婪多苦,知足长乐,世界上很多故事都在告诫我们,不知足和贪婪过度的人只会走上绝路,只可惜世人太不把这当回事儿。《三国演义》里的杨松本是张鲁帐下的一个谋士,但此人却十分贪财且见利忘义,先是收了刘备的贿赂,诬陷马超使其投了刘备,而后又收了曹操的钱财,诬陷庞德使其投了曹操,在杨松这样一群人的眼中只有利益和钱财,根本就没有道德底线而言。曹操岂不知这种小人?等被曹操做内应,战胜张鲁之后,杨松也葬送了他自己的人生,最终落个被斩首示众的下场。人生最大的灾难其实是贪得无厌,不懂知足常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夜眠不过六尺,纵有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而已,因为生活的本味就是平淡的。人在物欲横流的生活当中,如能懂得知足,也是对心灵最好的滋养。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正如电视剧版片尾曲所唱的,三国的故事早已尘埃落定,烽火连天如今也已经成为了黄尘古道,但聚散离合总关情。书中写的是家国大事,折射出的是人生至理,荣辱得失,都不必太过在意。我们唯有见古知今,反思自省,前进路上不管有怎样的坎坷崎岖,只要我们平静面对,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顺畅,才能走到更遥远的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