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使我们的守护天使,但是当一个医生把救死扶伤的手术刀变成一个伤人的凶器,那就彻底沦为恶魔。

在2010年3月23日早晨7点20分,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和平常一样聚集了一群等待进入学校的学生。而令人难以预料的是,短短1分钟内,1名中年男子手持凶器一连伤害13名小学生。至23日晚10点,官方消息称,8个孩子不幸殒命,5名受伤学生还在南平市立医院及南平市人民医院抢救。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大的也不过13岁。

据官方披露,犯罪嫌疑人郑民生43岁,曾任南平市某社区诊所医生,于2009年6月辞职。曾经治病救人的他,如今却致13名无辜的孩子或死或伤。

本我自我超自我(本我自我超我)(1)

警方调查之后,得出郑民生的作案动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周边人的轻视,私底下诽谤其有桃花病;二是感情生活不顺,女友迟迟不与其结婚;三是辞职之后,另谋新职不成,觉得活着没意思。此后,司法鉴定科得出结论:郑民生意识很清醒,并不存在精神病问题。

人们在震惊之余,不禁产生疑问:既然没有精神病,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这就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了。根据他行为的高度攻击性、无计划性,事后无羞惭感,以及对社会上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得出,他很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也就是说,他在人格上有障碍。

本我自我超自我(本我自我超我)(2)

那么,人格是什么呢?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本我自我超自我(本我自我超我)(3)

在心理学中,关于人格的定义,比较流行的是: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人格不仅具有独特性,同时也具有稳定性,这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状态。

本我自我超自我(本我自我超我)(4)

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超我、自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一个人冷了,他需要穿衣服;一个人饿了,他需要食物;一个人眼睛受到了强光的刺激,他就要闭上眼睛。这些活动都是人原始本能的需要,而且这些话动都是无意识的,无论你是圣贤智者还是卑鄙小人都存在这个本能。

本我自我超自我(本我自我超我)(5)

“超我”与“本我”相反,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仿佛是社会的道德标准,来控制“本我”。它就像一个检察机关,随时监督你的道德行为。

“自我”则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是一个人后天形成的,是对自身和社会理性的认识。它正视现实,符合社会需求,按照常识和逻辑行事,充当仲裁者,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要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的冲动,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当然,它也会给予“本我”合理的满足。

本我自我超自我(本我自我超我)(6)

小孩子看到糖产生想吃的愿望这是“本我”在起作用。为了得到糖,小孩子可以偷吃,也可以请求父母购买,这是“自我”在起作用。然而,小孩子知道偷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符合道德标准,这是“超我”在起作用。

“超我”的作用不是为了得到这个东西,而是让小孩子知道道德规范,并使这个道德标准内化于孩子的心里。父母总是把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理念传授给孩子,“超我”就是这些观念和思想在孩子人格中的重现。

本我自我超自我(本我自我超我)(7)

“自我为了驾驭‘本我’举起了‘超我’的鞭子”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若从力量上来看,三者也是此消彼长的,如果把握不好,不能保持稳定,那么,就会产生人格问题和人格上的冲突。

西游记中的唐僧、猪八戒和孙悟空就分别代表着“超我”“本我”和“自我”。如果我们再往深层次上分析,也可以单独从其中一人身上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拿孙悟空来说,曾先后两次接受了天庭招安。如若招安之后,玉帝能够对其量才而用,不用神界那套迂腐的规矩去苛求他,顺应其“本我”的合理要求,使他获得自由、平等和施展本领的空间,那么,他的“本我”就会自觉接受“自我”的约束,也就不会有“大闹天宫”了。因为孙悟空也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明晓君臣之礼的,这点书中行文也是有体现的。但是玉帝却对孙悟空假意用之,实际上却想控制、禁锢他,免除后患。让一只猴子去看蟠桃园,自然诱使其猴性大发,导致“本我”再度扩张。于是,孙悟空“本我”与“自我”相互融合接轨的机会,就这样被神界不合理的约束所断送了。

本我自我超自我(本我自我超我)(8)

此后,孙悟空又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数次磨难,终修成正果,达到了“超我”的境界,实现了心灵的升华。

可见,一部《西游记》也正是孙悟空的心灵完善史,记述了他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争斗与融合。作者欣赏“本我”对自由奔放的追求,但也反对“本我”无限制的膨胀,主张“本我”要接受“自我”的合理限制,以达到“超我”的境界。

本我自我超自我(本我自我超我)(9)

回到现实当中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成长。而当这三者“吵架”,三股力量角逐的时候,人就会怀疑“这是真的我吗?”“做得?做不得?”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如其来的丑恶念头而惶恐。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久了,冲突严重了,就会导致人内心的失衡以及精神上的问题。

可以点个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