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是一种在“古华夏语”(古汉语)同“古蛮夷语”(古谣语同古壮侗语)互相混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语言。

简单一句话概括:广东话是岭南当地语言跟古中原语言的结合。

中原与百越的首次融合

公元前秦始皇先后两次平定百越,很多中原汉人移民到岭南,汉越杂处之下,古粤语开始形成。

广东人说普通话和广东话的区别(广东话为何与现在的普通话差距大)(1)

之后的几个朝代也有人从中原南下来到岭南,古粤语慢慢地变成现在的粤语。

唐朝时期进一步汉化

在唐朝鼎盛时期,岭南地区的汉人人口进一步增加,原本的南方原居民开始被汉化。

粤语再进一步受到唐代中原汉语影响,形成一种既能应付中古汉语又有自身独立词汇同文法结构的语言。

唐朝灭亡后的中原人南迁

由唐朝灭亡之后到宋朝,北方多次被外族统治,更多中原人逃亡到岭南地区。

古代南迁到岭南地区的汉人跟百越土著长期杂居,彼此间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不知不觉相互渗透。

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个高峰期,也是最后一次减少粤语同中原汉语之间差別的时期。

现在的粤语还能对应宋朝早年官方修订的《广韵》发音,但是很难与元朝和之后朝代的中原汉语发音相对应。

粤语完整保留了古汉语声调

《广韵》是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只有平上去入四声,跟现代汉语并不完全一样。

广东人说普通话和广东话的区别(广东话为何与现在的普通话差距大)(2)

标准粤语有九个声调,分別是:阴平1、阳平4、阴上2、阳上5、阴去3、阳去6、阴入7、中入8、阳入9。

阴入之中衍生出中入调,完整保留了中古汉语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

粤语保留有许多古词意义

粤语保留着许多的古词古意,包括语气助词,都能直接在古汉语的典籍里面找到来源。

粤语常用的语气助词「忌」(现在写成「嘅」),延续了古汉语的语气助词“忌”:《诗经.国风.郑风.大叔於田》中「叔善射忌,又良禦忌」。

打甂爐

「打甂爐」(现在写成“打边炉”),「甂爐」是一种古炊具的名称,被粤语沿用至今。

行街

「行街」是粤语中出门逛街的意思,「行」是象形字,看起来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自古“行”字就有出门的意思。

饮水

粤语「饮茶」「饮水」而不是说「喝水」,是延续了古代“饮”字的使用习惯: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吕氏春秋·权勋》

斟水

粤语常说的「斟水」是普通话“倒水喝”的意思,沿用了古代汉语对「斟」字的用法。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唐·李白《悲歌行》

睇睇

粤语常说的「睇下」是“看一下”的意思,「睇」字沿用了中原古代汉字,《礼记·内则》注:“睇,倾视也。”

不只是词汇,元代之前的古诗词,用粤语念起来也是相当和谐与押韵的:

咏怀诗

阮籍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

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

关于标准粤语沿用古代汉语词汇和语调的例子还有很多。

今日就介绍到这里,欢迎童鞋们提出更多的例子,小编会把分享的例子放在评论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