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文件重磅发布后,整个教培行业一片哀嚎。从政策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前景非常暗淡。

近期,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发文要求:中小学生要学会煮饭、修家电等日常生活技能,并纳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双减以后培训班生源大大减少(让教培行业一片哀嚎)(1)

现有的语数外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盈利机构,不得占用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这等于彻底将学科类培训的路堵死。

现有的培训机构要么转型做艺术、文体类培训,要么关门,否则,别无他途。

与此同时,教育系统内部,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的打击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近期有多名顶风作案的教师被严肃处理。我所知道的,原来不少在外做教培的在校老师,已经回到学校。

双减以后培训班生源大大减少(让教培行业一片哀嚎)(2)

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国家实施“双减”的目的和深意。

“双减”文件说得很明确,目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但是,政策背后还有更深的意义。

一、过重的课业负担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课外培训加剧了教育内卷,耗费了大量资源,却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应该受到遏制。

二、资本介入校外培训市场,以逐利为唯一目的。

穷尽各种手段贩卖焦虑,引诱家长购课,增加了普通家庭的教育支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家庭生育三胎的意愿和消费意愿,影响了国家的人口政策和国内经济大循环。

有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在初中三年花掉50多万,一对一在外进行补课,连体育这样最容易拿满分的科目都要补课,最后还只上一个普通的高中,感觉有点得不偿失。

三、校外培训市场过度发展,有个别教培机构使用的还是境外教材。

绝不能允许在国家教育体系之外,发展出另一个教育体系。

家长的反应是“先喜后忧”

对于“双减”政策,多数家长的反应是——“先喜后忧”。喜的是,可以省下一大笔补课费。只要大家都不补课,都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的。

忧的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可能会请家教,一对一补课,进一步放大了他们的优势。

不能说这部分家长的担忧没有道理。“双减”政策落地后,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私人教师”这种新业态。我一位朋友给孩子请的家教,每天上课90分钟,收费300元。还承诺,如果孩子没考上目标学校,将全额退费。

这个价格并不算太贵,条件较好的家庭能够接受。教师本人也划算,因为没有场地和运营费用。

其实这也是违反政策规定的。此前,湖北宜昌发文强调,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以家教等名义开展中小学生培训。如果“双减”只是将校外培训从地上赶入地下,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双减以后培训班生源大大减少(让教培行业一片哀嚎)(3)

“双减”对普通家庭孩子的影响

其实,对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担忧是多余的,影响并不大。

一、富裕家庭的孩子,跟你的孩子根本就不在同一条赛道上。

富裕家庭的孩子,上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就业。他们的人生规划很清晰,将来接班或者去国外生活。我们很看重的985、211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没多少意义。

二、补课对学霸和学渣都没什么作用。

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一方面是他们有智力优势,这点不得不承认。另一方面是他们特别自律和专注,这样的学生,不补课成绩照样好。

学渣之所以成为学渣,除了个别是智力上有问题,绝大多数是学习的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没兴趣,学习上不主动。即使坐在补习班的教室里,也是心不在焉,学不进去,纯粹是浪费金钱和时间。

而普通的孩子,只要学习态度端正,在学校认真上课,把基础打扎实,一般都能考上本科。这类学生也分层次,但并不是补课在起作用,归根结底也还是内驱力的问题。

双减以后培训班生源大大减少(让教培行业一片哀嚎)(4)

大多数人只对短期目标响应

学习和劳动一样,是违反人的天性的。人的动物性本能,是尽可能节省能量。能不动就不动,能不思考就不思考。除非确实是饿了,必须马上捕猎进食。

所以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响应短期目标。比如努力追赶猎物之后,马上就能得到食物的奖励。对于长期目标不响应,比如现在努力锻炼体能,增加奔跑的速度,以期将来获得更多的猎物。

双减以后培训班生源大大减少(让教培行业一片哀嚎)(5)

能够树立远大理想,在理想的驱动下努力学习,当然是最好的状态。远大的理想,好比是核能发动机,可以提供永不衰竭的动力。只不过,这样的人很少,他们都成了大人物。

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就是要让他们每天都能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激励,从而将学习活动持续地进行下去。

老师的表扬,同学的注目,解题的过程,不错的考试成绩,都能给予孩子良性的刺激。

但是,这些并不能轻易获得。很多孩子在教室里获得的,是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轻视、解题的困难和难看的分数。

双减以后培训班生源大大减少(让教培行业一片哀嚎)(6)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只有负面的刺激,怎么激发出学习内驱力?

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自信心问题,其次是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有自信,才能直面困难。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一个能直面困难并解决问题的孩子,定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并从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

自信不能凭空获得,父母老师讲大道理也没有用,只能自己领悟。

比如,了解到一个同龄人的成功经历后,很多孩子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原来他跟我一样啊,他行,我也行!看到同龄人分享的学习方法后,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的啊!

孩子只能跟同龄人共情,觉得父母和老师说的都是废话。让孩子多跟优秀的人共处、交流,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然而,大多数孩子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所幸,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去了解优秀的同龄人的经历。通过借鉴优秀同龄人分享的学习方法,来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

双减以后培训班生源大大减少(让教培行业一片哀嚎)(7)

现如今,不但“双减”文件出台,教培行业一片哀嚎。更为重要的是,近日,教育主管部门发文,倡导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会煮饭、修家电等劳动技能,还纳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我非常赞同这样的举动,让孩子们从课外补课中走出来,更多地参与家务、学习更多的劳动技能,这对孩子将来的独立生活技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我在这里强烈推荐大家给孩子阅读《等你在清华》、《清北学霸笔记》系列。《等你在清华》等21册套装中,有众多清华、北大高分学子们的一系列文章,让他们亲自教你们高效的学习方法。

这套书记录着北大、清华学子的学习方法,奋斗历程,激扬青春等几个方面的高考制胜法宝,无论是对跨入高考门槛的初中生,还是迷茫的高一高二学生都能从中获益重新燃烧起斗志。

双减以后培训班生源大大减少(让教培行业一片哀嚎)(8)

《等你在清华北大》,就是这样一本“我中学时代最想看到的书”,它不同于一般的说教类学习方法书,它是我们同龄人的,是可感可触的,它是平易近人的。

书中收录了近百名状元学霸的学习方法,他们虽出身不同,但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在书中分享了各种实际高效的方法、心态、技巧以及学习的策略,连做题、改错的小细节都做出了讲解。

《等你在清华》和《等你在北大》都异口同声地写道:“真正的天才极其罕见,只有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踏实勤奋,再加上年轻时的热情,能给你的人生一份无悔的答卷。”

禁止补课,真的是件好事。不但节省了成千上万的金钱,还能让孩子从竞争焦虑中解脱出来,静心读书,自我感悟,多学一些劳动技能课,提升自己今后独立生活的技能,更有收获。

双减以后培训班生源大大减少(让教培行业一片哀嚎)(9)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读初中/高中,找不到学习动力,找不到学习方法,不妨给孩子入手21册《等你在清华北大》套装。让孩子通过学霸们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