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提到端午,必定少不了屈原和粽子,但端午的典故和习俗可远不止这些!

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端午的6个习俗、3个典故,还有描绘端午古诗词和好词好句,爱学习的家长们从速带孩子们一起全方位的了解一下端午节吧!

关于端午节风俗的古诗词(端午节习俗典故)(1)

食粽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开始是用来祭祀先人和神灵。

明清两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相传,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姿势细长很像毛笔,谐音“必中”,为的是讨个口彩。

端午食粽的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撒播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悬艾

端午正值气候潮热,蚊虫繁殖之时,艾草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人们用来挂在家门口驱病、防蚊、辟邪。

赛龙舟

赛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

在曩昔,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在湖北的屈原家园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撒播。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践是用于襟头装点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细巧心爱,现已成为一种广泛的工艺品。

栓五色线

中国古代敬重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此,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忌讳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恣意折断或丢掉,只能在夏日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传闻,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损伤;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健康。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传闻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传闻,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关于端午节风俗的古诗词(端午节习俗典故)(2)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解析:诗歌描绘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日子习惯。作者吃了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安全无病。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解析:五月五日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虽然三湘和这儿相隔很远,依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安慰和力气。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悄悄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解析:描绘妇女喜度端午佳节的情形。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预备,下篇描绘她们依照民间习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媚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媚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

寻常惊破纱网梦。

解析:描绘端午节的习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现象营造端午节高兴的心情,下片描绘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菖蒲酒的场景,反映出过节时恬淡闲适的日子神态。

关于端午节风俗的古诗词(端午节习俗典故)(3)

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建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激烈对立,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国都,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犯,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身殉国。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大众哀痛反常,纷繁涌到汨罗江边凭吊。今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典故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相传伍子胥的父兄均被楚王杀戮,后来伍子胥奔向吴国,协助吴国伐楚,五战而入楚国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他的儿子子夫差继位,当时吴军士气高昂,攻无不克,越国大败,越王勾践来和解,夫差赞同了。

伍子胥建议:应该完全消除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遭到越国贿赂,毁谤陷害伍子胥,夫差信赖了,赐给伍子胥宝剑让他自刎。

伍子胥本为忠良,奋不顾身,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戎行入城灭吴。”之后便自刎而死,夫差传闻伍子胥的话之后大怒,命令将伍子胥尸身装在皮革里,在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典故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身,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修曹娥庙,她所寓居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关于端午节风俗的古诗词(端午节习俗典故)(4)

龙舟竞渡、屈志从俗、粽叶飘香

五月端阳、重五山村、风雨端阳

艾叶飘香、香嫩糯米、江米粽子

欢歌笑语、阖家团圆、人声鼎沸

端午节宛转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汹涌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陡峭而舒坦。每家每户单独为节日的喜庆而繁忙。

天灰蒙蒙的,空气是湿润的,他单独来到江边,面临汨罗江,纵身一跃,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屈原的巨大诗人,多了一个端午节。

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芭蕉绿了樱桃红,年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我怀念起故土的端午节来。

沿河而居,珠水两岸的原居民把划龙舟当作一种探亲访友、祭祀先人、纪念屈原的风俗。

老家过端午节,会像新年相同地盛大。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回想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赏一下刚刚繁忙完麦收的自己。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拜投身汨罗的巨大诗人屈原,也由此好像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

粽子是端午节必须要有的的,一家人聚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美好。

粽香总会如期飘扬在五月端午这一天。不论风雨,不论苦难,祖祖辈辈怀念祭拜,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粽子用碧绿的箬叶包裹着皎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今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皎白的米团里好像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美观。

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甘旨,更是一个民族难以舍弃的温馨。

⚡端午习俗问答⚡

❶ 端午要“避五毒”,“五毒”指的是什么?

❷ 为什么要在孩子脑门用雄黄酒画“王”字?

❸ 端午要拴五色彩绳,是哪五种色彩?

❹ 为什么要打“午时水”?

❺ “端午三友”指的是什么?版权说明:图片、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未查找到来源,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谢谢您的体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