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听到老一辈的村民们说起这么一句俗语,叫做:

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

啥意思呢?

就是说啊,好女人不能盯着灯看,好男人不能在春天打鞭子。

对吗?

显然不对......没有哪项条款明文规定女人不能观灯,男人不能在春天打鞭子,纯属胡说八道。

那么,这一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且听我一一道来。

好女不嫁大马猴啥意思(俗语好女不观灯)(1)

好女不观灯

所谓“好女不观灯”中“观灯”其实说的是元宵观灯。

那么,为何“好女不观灯”呢?

据说,由于古时候没有灯,便给了许多宵小之辈大开了方便之门,于是一到了晚上,各地鸡鸣狗盗,狼贪鼠窃层出不穷,且屡禁不止。令得民生哀怨,官愤难平。

自周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维持良好的治安环境,便就制定了一项专门针对夜行人的规则,叫做“宵禁”,说白了就是到了晚上,天黑后,如果没有公文批示,是不能外出的,一旦被巡逻的官兵抓到,轻则杖责,重则关入大牢。

就这样,一直到了东汉明帝刘庄(刘秀的第四个儿子)统治时期,才总算打破了这一禁令,“好不容易”为广大老百姓争取到了一天的解禁日,这一天便就是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后来的元宵节。

好女不嫁大马猴啥意思(俗语好女不观灯)(2)

说好听点刘庄是为了普罗大众,实际上还是为了自己,因为刘庄信佛,而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为了显示自己的“诚心”,刘庄便干脆出台了一项规定:正月十五这一天全民宵禁解除,点灯敬佛。

这规定一出,可把一群早就憋坏了的“夜猫子”们给乐坏了,于是跳梁小丑又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斯文败类又有了立足的空间。

元宵观灯的人太多了,摩肩接踵的,鸡鸣狗盗之辈太好下手了,他们专门拣较为弱势的女人下手,得手后便就往人堆里一扎,任你喊破了喉咙都没用。

更有一些下流龌龊之辈,趁着人多混乱,咸猪手频频伸向年轻漂亮的女性。

随着在元宵节上“受害”的女性越来越多,一句“好女不观灯”的俗语便就这样产生了。

实际上这句俗语的意思并不是让女性不要参加元宵节,不要去观灯,而是在提醒女性观灯时要注意安全,最好是结伴成对,或者由家里的男性带着,不要独行,不要落单,免得给那些居心叵测之辈有机可趁。

其实不光是在古代,现在也是一样,特别是在一些大众人多的场合,相对比较弱势的女性朋友最好不要单独出入,免得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好女不嫁大马猴啥意思(俗语好女不观灯)(3)

好男不鞭春

什么是“鞭春”?

其实就是假意用鞭子抽牛,犁地的意思。

古代的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主的,因此一些比较圣明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是“春耕”。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春天皇帝都会让百官们下去督促春耕,有时候甚至他们自己也会下到田间地头,亲自督促。

就像现在某某项目的开工典礼,都要剪彩,放礼炮啥的,“鞭春”其实也是一种仪式,一种为春耕“剪彩”的仪式。

那么好男人为何不“鞭春”?

好女不嫁大马猴啥意思(俗语好女不观灯)(4)

据说有两个由来:

一,相传隋炀帝有一次下江南的时候,恰好是立春,当他看到各地正在举行的“鞭春”仪式后,立刻问旁边随行的燕三公罗艺:

“这是怎么回事,好好地干吗朝着牛挥鞭子?”

罗艺拱手解释道:

“陛下,此时正值春耕时节,百姓们是在做‘鞭春’的仪式,以求有个好彩头,能够五谷丰登!”

隋炀帝闻言皱着眉头道:

“仪式也不行啊,朕可是属牛的,怎么能随意让他们‘鞭’来‘鞭’去的......你这就拟旨:禁止鞭春,让所有耕牛休息一百天。”

“是......陛下!”

罗艺无奈地摇头退下。

......

于是,第二天,圣旨便下来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牛一生辛劳,无怨无悔,此等精神,着实可敬,朕感念天恩,特批它们休整百日。

钦此!

如此荒唐的诏书一下,百姓们立刻蒙圈了:

此时,正值农忙季节,没了耕牛,拿什么耕田,拿什么犁地,不耕不犁,哪来的收成?

百姓们恨透了昏君的“不懂事”,然却敢怒不敢言,便就只能拿着鞭子抽着木头人出气:

“好男不鞭春,鞭死杨鳖孙!”

后来这句出气的话便就越传越广,弄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只不过为了不让皇帝察觉,便就省去了后半句,只留下了“好男不鞭春”。

这就是隋炀帝版“好男不鞭春”的由来。

其实我觉得这个来历有点不靠谱,因为隋炀帝虽然昏庸,但绝不蠢,“禁止鞭春,让所有耕牛休息一百天”他是万万不可能下达的。

好女不嫁大马猴啥意思(俗语好女不观灯)(5)

二,古时候,“鞭春”一般分两种:1,官方鞭春,也叫“官鞭春”,一般都是由皇帝或者朝廷大臣,再不济也是由地方最高长官象征性执行的,就同今天某某工地剪彩,那剪彩人必然都是有名望,有地位之人是一个道理。

2,民间鞭春,也叫“民鞭春”,一般都是在“官鞭春”结束之后,再由各地自发组织的“鞭春”,与“官鞭春”不同的是,“民鞭春”自然不会有那么大排场,也不可能邀请到什么大人物来剪彩,因此,“民鞭春”大多数都是以当地一些年轻的,能力出众的小伙子为代表。

久而久之,“民鞭春”的代表,渐渐就变成了一种能力与地位的象征,变成了年轻小伙子们用来吸引年轻女性青睐的一种标配。

那年头,为了争夺这一位置,年轻的小伙子争抢得非常激烈,从开始的斗嘴,发展到了斗殴,甚至最后有的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所以,有些老学究们便看不下去了,愤然批评道:

“好男不鞭春,若有这个精力,还是多读读书,多习习文吧,报效祖国,为民谋福,方才是正道!”

这就是民间版“好男不鞭春”的由来。

好女不嫁大马猴啥意思(俗语好女不观灯)(6)

总评:

其实不管“好女不观灯”也好,“好男不鞭春”也罢,放到今天来说,都已经过时了,没有多大现实意义了。

一个人吧,无论是男人也好,女人也罢,都不能以某一件事,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行为动作来判断好坏,界别是非。

所谓的“好”与“坏”根本就没有严格区分的界限,说白了好人也不一定什么都好,坏人并不表示什么都坏。

悟性所感,方无万一

您说对吗?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