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多女子,大概都逃不过徐志摩的魅力。温润如玉,才华横溢,一首《再别康桥》把缱绻的柔情化作一汪春水。

他短暂的一生因为四个女人而充满罗曼蒂克的色彩——张幼仪、林徽因、凌淑华、陆小曼,谁是白月光,谁是红玫瑰,谁是白米饭,谁是蚊子血,早已无据可考。

金庸与徐志摩(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1)

1931年11月19日,潇洒的诗人化作一颗流星划过天际,震惊了世人,暗淡了时光。

巧合的是,众人景仰的金大侠,一生中竟也有四位举足轻重的女子。电影明星夏梦对金庸来说,是永生难忘的一场“仲夏夜之梦”。有道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如那镜中花,水中月。

金庸与徐志摩(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2)

告别女神夏梦,先后有三个女人走进他的生活。金庸曾说,他的婚姻不顺利,有很多波折磨难。

年少时空有爱情却没有能力挽留,深爱过的第一任妻子杜治芬选择离开了他;中年时可同甘却未必能共苦,才华横溢的朱玫和他一起打下《明报》江山,创下金大侠的盛世威名,最终却没能和他一起走到白头;陪伴金庸走完最后一程的,是小他29岁,终究没有留下子嗣的林乐怡。

金庸与徐志摩(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3)

金庸和徐志摩同为浙江海宁人,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他们还是一对表兄弟呢!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世家。金庸一生以出生地为自豪,他曾说:“海宁在清朝时属于杭州府,是个濒海小县,以海潮出名。近代的著名人物有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海宁不出武人,即使是军事家蒋百里,也只会讲武,不会动武。”

金庸与徐志摩(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4)

金庸还说:“徐志摩是我姑妈的孩子,是我的表哥,但比我年长很多。1931年他飞机空难过世时,我还不到10岁,但还是很有印象,他的现代诗我也爱读。”

海宁袁花镇查家和硖石镇徐家,同是名门望族。查家在清代“一门十进士,兄弟三翰林”,被康熙帝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赐以“澹远堂”、“敬业堂”、“嘉瑞堂”等匾额。

金庸与徐志摩(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5)

徐家则世代经商,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先后创办了电灯、电信、银行、缫丝等新兴工商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沪杭铁路能蜿蜒到硖石也耐他之力,可见其威望。

硖石与袁花两镇相距仅14公里,两家祖辈素有往来,早通秦晋之好。徐志摩在日记和家信中多次提到的“蒋姑母”,即是金庸同宗的远房姑姑查品珍——军事学家蒋百里之妻。查家“澹远堂”的查桐轸查猛济父子分别是徐志摩徐积锴父子的塾师。

金庸与徐志摩(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6)

徐志摩乘飞机失事遇难后,查家送来了一副值得玩味的挽联:“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

意思就是“你这浪荡子生前写的那些淫词艳曲烧都烧不尽,留下的风流债忏悔都忏悔不完”。对一个刚刚离世的青年才俊,这样的评语真是相当不客气了。也难怪,名门望族哪里容得下这种抛弃结发妻子,和有夫之妇纠缠不清的风流浪子?

金庸与徐志摩(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7)

1914年腊月的一天,袁花小镇查家“敬业堂”赫山房张灯结彩,新郎查枢卿与新娘子徐禄结为夫妇。徐禄是徐申如最小的堂妹,年方19岁,妩媚动人,曾就读于杭州女子学校,写得一手娟秀小楷字,还会绘画绣花,做的绣花小鞋闻名遐迩。

虽然徐禄只比徐志摩大了一岁,但按辈份说,徐志摩得叫她一声“姑妈”。徐禄嫁到查家后,先后生下长成的有良铿、良镛、良浩、良栋、良钰五子和良琇、良璇二女。良镛即金庸是老二。

金庸与徐志摩(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8)

年幼时,金庸常随父母到舅家作客,与回乡度假的表兄徐志摩作伴。1931年,表兄遇难身亡,翌年春上,灵柩迎回硖石安葬,金庸随母前往吊唁。从此,表兄的形象深深刻印在他的记忆中。

1937年日寇入侵,金庸的母亲徐禄在逃难途中因患急性菌痢而撒手人寰。抗战胜利后,金庸从重庆返回家乡,为纪念母亲,曾到徐家抚慰舅父徐申如,随后,他任《东南日报》记者去了杭州。期间,他读了徐志摩写的《西湖记》和一些新诗,深为表兄一泻千里的才华而绝倒。

金庸与徐志摩(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9)

若干年后,金庸写了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从书中主人公陈家洛的身上,依稀可见徐志摩的书生情怀和绅士风度;后来,金庸又写了一部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从书中主人公令狐冲的身上,依稀可见徐志摩的潇洒倜傥和不拘成法。

但也有人考证,金庸的小说中常常黑徐志摩:前有负心的表兄慕容复,后有好色的恶人云中鹤,要知道,云中鹤可是徐志摩在新月诗社时爱用的笔名。

金庸与徐志摩(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10)

可我觉得金庸很崇拜徐志摩,没有黑他的意思。80年代,他获悉家乡父老为徐志摩修建新墓,十分高兴,多次致信表达感激之情。1991年,他又致信浙江嘉兴市领导,表明心愿:“吾当返乡会友,拜谒徐志摩之墓地,凭吊表兄,以表多年之思念。”

1992年,金庸一回到家乡海宁,便到硖石徐志摩墓前,与夫人林乐怡双双向诗人默哀,献上鲜花,然后深深地弯腰鞠躬。

金庸与徐志摩(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11)

他缓缓地说:“我的母亲是徐志摩的堂姑妈,他是我的表兄。他死得很早,我和他接触不多,但印象深刻。我读过他的新诗,看过他的散文,都是很优美的,对我教益很深。听说为他新建了墓地,早就想来凭吊,今天终于如愿。”

后来,他铺纸调墨,饱蘸着对表兄的深情,写下了“诗人徐志摩”的条幅,然后久久凝视,沉缅在对表兄的深切怀念之中。

金庸与徐志摩(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12)

金庸后来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凑巧得很,诗人徐志摩也曾于1921年开始到剑桥大学当旁听生。徐志摩曾用“算是不曾虚度”来表达在剑桥的日子,他对剑桥的倾心也留在了他的经典诗篇里《再别康桥》中。

但金庸对表兄的剑桥生活却不敢恭维,他认为徐志摩在剑桥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却留下了不少遗闻轶事。在他描写剑桥的诗文里,常见的是草绿,而很少闻到书香。

金庸与徐志摩(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13)

2005年,剑桥大学已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但金庸并不满足,以年逾八十的高龄去攻读真正的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是为了弥补表兄的遗憾吗?外人不得而知。

总之,传奇式的两位大才子原是一对表兄弟,这足以令我辈叹为文坛之奇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