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热干面一种情怀(蹲在路边嗦完一碗热干面)(1)

“优质作者访谈”是今日头条全国新写作大赛推出的专栏。拟从每周热门文章中选取 1 名优质作者进行文字专访。优质作者选取标准围绕文章内容、作品评分、创作潜力 3 个维度展开。当然,入驻专栏并不等同最终获奖,我们希望通过优质竞赛文章创作的交流,可以看到写作者更好的文章。

本周,我们请到了文化类作者@刘愚愚,他以一篇写热干面的文章杀出重围,来到了我们的访谈。

一碗热干面一种情怀(蹲在路边嗦完一碗热干面)(2)

热门文章:热干面,你凭什么代言武汉,你那味道怎就征服了武汉人的胃?

评委打分:7.0

评审意见

一碗热干面一种情怀(蹲在路边嗦完一碗热干面)(3)

作者介绍

刘愚愚,数年前来到武汉,主业很忙,业余写作。

他头条号签名:无非一无良、刻薄喷子。采访前我们捏了把汗,这个人肯定不好对付,但没想到谈到这个问题时,他还挺委屈的。他说:在网上被骂多了,忍不住给自己辩解几声。结果人家就记住了这几句。后来想开了,索性自称无良喷子,爱咋咋地。

刘愚愚写东西跟一般人不同,最绝的是他能一心三用,吃饭、上班、坐地铁时构思,一回家,打开电脑,键盘噼里啪啦一阵响,一篇文章旋即完成。他说自己最佩服香港专栏作家,倪匡、董桥、梁文道,有的人一天8个专栏,还能保质保量完成。自己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于是就有意训练手速。现在的最高纪录是5个小时10000字。这种快速写作的能力和他的阅读储备分不开。他不喜欢标榜自己读了多少书,因为怕给人一种“装”的嫌疑。但我偷偷告诉你们,可能很多人一辈子也没他一年读的多

这次投稿,他写的是热干面。文字调侃,却不油滑,字里行间让人读出了几分汪曾祺的味道。文章借一个外地人眼中黑暗料理,写尽了武汉烟火气。作为一个新武汉人,他用这篇文章完成了对武汉的精神致敬。


以下为采访实录:

1.参赛作品不是您擅长的人物类文章,为什么会想到写热干面呢?

其实那这篇文章投稿是很偶然的。我在武汉住了多年,对武汉有感情。通过热干面这个小东西,我想去写出自己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爱。里面有些小调侃,有些读者会认为你是不是在黑武汉。我说不是!我写的就是武汉精神,我认同这种精神。武汉是世俗的武汉,就像池莉和方方小说里写的那样,它是平民化的、热情的、会自我调侃的一座城。可以说,它是中国最朋克的城市之一。

一碗热干面一种情怀(蹲在路边嗦完一碗热干面)(4)

跟这座城市一样,热干面在中国所有面里可能是最粗狂的,但这就代表着武汉人的精神形像。这篇文章就是我对武汉这座城市和它的市民的致敬,我是广东人,花了很长时间才吃得下热干面,但说真的,我来的第一天就爱上了武汉的烟火气。

2.为什么您会在简介里自称是“无良”、“刻薄喷子呢”?

为了自嘲。新媒体时代,写作者可以和读者可以直接交流,这就意味你和读者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他们可以对文章发表看法,而且你可以直接看到。

一碗热干面一种情怀(蹲在路边嗦完一碗热干面)(5)

我的文章会涉及到一些有争议的人物。读者经常就会针对这些争议展开激烈的讨论。于是我在新媒体平台就会陷入一种困境:别人不由分说地对你的文章进行指责,你该怎么办?在生活中,我从来不骂人,但网上忍不住了也要说两句。很多人看你的文章,不在乎你的论证、分析与观点,他们用先入为主的经验去解释这个事。你试图坐下来跟他们讲道理,结果发现他们就是不想跟你讲道理。这些读者,我觉得他们比较欺负人。在他们眼里,我急了骂几句,就成了喷子。但我一直有一个原则:可以讨论的事情,绝不会用骂人的方式去解决

后来我想开了一些,索性就说自己是个刻薄的喷子,自己看开了,比什么都有用。

对于那些真正喜欢我文章的人,我喜欢用“同道者”来形容他们。他们是我的朋友,我们思考的维度是一样的,关注的问题是一样的,交流的中心是一样的,所以是一种“同道”关系。我们之间不是粉丝和明星作家之间的关系,那不适用于我的读者。

我一直觉得:对于某一个问题或大家关注的事件,我写出来了,但这并不代表我比我的读者高明。只是我代替他们写了一种解答而已。这个答案在他们心中可能是明确的。因此,我或感觉到:我的读者和我一直会有深契的共鸣。

3.您写的内容比较聚焦于晚清到民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会着重于去写他们?

碰巧这部分是我熟悉和擅长的,我是中文专业出身。民国的很多大师是文学家,或者做文学研究的。从他们的身上,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与今天的社会是共通的。我的关注点一直是人,我对人的情感、人性很着迷。从民国,甚至往前到春秋战国时期,人性几千年其实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理解杜甫、陶渊明,理解张爱玲和胡适。今天的很多问题或困境,其实这些知识分子都会遇到,他们所做的选择,其实可以映照进很多现实问题之中。

一碗热干面一种情怀(蹲在路边嗦完一碗热干面)(6)

还有一个原因,这种想法可能比较偏精英主义,就是知识分子比较纯粹。比起普通人,他们会站的更高。他们在高处去俯瞰晚清到民国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一时代的知识分子因为时局的动荡,比其他时代的人更加敏感,也更加复杂。他们的观察和见解,对今天的世界还有深刻的启示。所以,我会去写他们。

3.您的文章有一种史书笔法,呈现出一种很客观的抽丝剥茧的过程。这样一种行文风格是怎么生成的呢?

史书笔法不敢当。我把自己的写作,看成是居委会调解员的角色。文化问题和街坊邻居吵架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你的邻居们之间出了矛盾,你应当作为一个中立者去调解这个问题,其中任何一方你都不应该偏袒。

好的写作者,就是好的调解员。一个事件的正与反之间,其实有很多解释。你要做的只是把一个争议性的问题抽丝剥茧地展开,清清楚楚地摆在桌上,这就会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4.您是业余写作,您是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和写作之间的关系的?

工作其实和写作完全不矛盾,你可以一心二用,还可以见缝插针。梁启超能一边打电话,一边写稿子,一边接待朋友。我们可能不能像梁启超这样。但你其实可以抓住很多间隙去构思,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坐地铁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能不会拿笔,拿键盘,但你可以有意识地开始想,到了家之后你就可以快速开始写作。

香港的专栏作家一直是我想仿效的榜样。梁文道,董桥这些作家,他们一天可能要开八个专栏,完成之外还得保证质量。我作为普通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所以,会有意向他们的方向去靠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会有意训练自己的写作速度。我最高纪录大概是5小时10000字左右。

其实如果不是今日头条这样的平台,根本不会有这么多的想法去提醒自己写作,也是因为平台上有很多人期待着你的文章,所以你才有动力,去抓住时间碎片,完成写作。

5.写作和阅读与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写作和我,像两个人相爱,相互成全。其实,比起写作,我更喜欢阅读。写作只是我阅读的一种延伸和记录。我读书兴趣比较广,可能我这个人就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我觉得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这个世界上没有不治之症,只有不知之症。这支撑着我去阅读,去了解新的东西,除了专业门槛比较高的经济学类的书籍,我一般照单全收,没有特别偏好的门类。一年下来大概就几百本吧。这么说其实有些心虚,中文系出身的人可能都知道,一年读几百本,但实际上你可能没有一本是真正看完的,因为你会在读书的过程中选取,有取舍。

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正好有想要与他人交流与分享的冲动,我就回去记录下来。当时正好有了悟空问答,之后我转到头条号,这些平台的出现让我会去记录,去写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6.您如何理解无条件写作?

写作本来就是没条件的。没有人可以限制你拿起书、拿起笔、拿起键盘、拿起电脑。我们和上一代作家比,是很幸运的。余华、林白,包括莫言,他们那一代人的成功,只能靠投稿。不停地去投《收获》、《人民文学》。编辑收稿后、刊登出来,然后是获奖,功成名就之后就加入作协,有的人可能就靠两本书能吃一辈子。

但现在的作者不同,写好了就可以直接发布,直接和读者对话,没有那么琐碎的流程,我们的机会也比他们大的多。所以,我一直觉得这就是写作最好的年代,真的是最好时代。


美食垂类文章评审标准细则

在吃的法则里,美味重于一切。食材经过烹饪与转化,在舌尖勾连起奇妙的触觉,这种特殊的经验,被美食家捕获,他们将之行诸文字,串联起味觉的反映、声色的视听与内在的愉悦。味、器、艺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都成为盘中美味的故事。

4-5分示例文章:功能性强,给读者准确信息

叮咚美食:不论烧什么鱼,别只会直接下油锅!多做这一步,鱼皮不破,味鲜浓

厨师资讯:中国顶级经典川菜

6分示例文章:有见解、有文字审美追求、有一定信息量。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锦州烧烤,到底有啥魔力?

京味儿:逐渐没落的北京小吃

食味艺文志:北方人不懂的鱼皮

跳海大院:为什么说肠粉是广州人与潮汕人的友谊切割机?

小宽招待所:深夜饭局中狼狈撤退,寻觅一碗可以安慰灵魂的小面

7分示例文章:对话题有深刻理解,对文字有较好掌控力,信息量充足。

LuckyPeach茴香,京城饺子界的半壁江山

蔡澜:一乐也-吃辣

任芸丽:醒来在腾冲 | 就算只为了一顿早饭,也值得去趟腾冲

锻彰趣义:中国人吃下水是因为穷吗?当然是因为好吃呀!

8分及以上示例文章:对话题有深刻理解,信息量丰沛。文字独到,风格卓然。有思想,有见识。

三联生活周刊:天气转冷,必须要来碗热腾腾的猪油拌饭了

SITT社区大会: 咖啡 | 喫茶店:明治时期留存下来的老派日本咖啡店

一碗热干面一种情怀(蹲在路边嗦完一碗热干面)(7)

今日头条全国新写作大赛正持续征稿中,您可以进入大赛官网(xxz.toutiao.com)或头条号后台发表参赛作品。

点击了解更多,查看参赛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