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首届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在北京国际财富中心开幕。官方的宣传是,旨在更好地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展示……我的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名字:杨广。
是的,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隋炀帝帝--杨广。别误会,我知道北京的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不是杨广修的隋唐大运河。但这两条河之间本来就有“亲缘”关系,隋朝的杨广修建隋唐大运河在先,元朝的忽必烈开凿京杭大运河在后,是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裁弯取直”,增修了多条河道而成。说到底,杨广算是大运河的“始作俑者”。
饮水不忘挖井人,今天就来聊聊杨广修运河的事儿。
中国,自秦始皇以后,有记载的皇帝共494位,隋炀帝杨广在里面绝对是鼎鼎有名。当然,不是尧舜禹汤的”美名“,也不是秦皇汉武的”英名“,是昏庸残暴、荒淫无道的”臭名。“弑父、淫母、杀兄、幽弟“……那是怎么禽兽怎么来,汉语里的贬义词放他身上都没错。整个就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集天下皇帝”坏“之大成!
这么坏的人修运河,自然不是为了什么家国天下。所以关于杨广修运河,正史的解释是就是个迷信。这个可见《资治通鉴》:有个术士跟杨广说,我给您算过了,五行当中您是木命,不能在长安呆着,得去洛阳;而且,我看见睢阳那个地方有王气,有人想取您而代之,咱们得修个运河,破他的王气!于是,建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的,司马光中国人都知道,少年成名,擅长砸缸,历史上的口碑还算不错,但口碑好也不一定就能为他的言论背书。再看那些野史,写的更离谱,说什么隋炀帝爱玩,想去扬州又不愿意坐车,干脆修条河坐船去。
孰是孰非先放在一边,我们说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是历史事件,必须要回到当时的历史处境当中,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评判他的做法,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说服力。所以,要说清楚杨广修运河这件事,就要从隋朝的政治格局说起:
皇权VS关陇贵族
隋朝之前是南北朝,众所周知,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南北朝后期,北朝的东魏、西魏和南朝的南陈三足鼎立,被称为“后三国时代”。
当时中国的局势是,草原的鲜卑族军事力量强盛,中原汉族的经济发达,谁能融合这两者的优势,谁就能在“后三国时代“胜出。西魏的主导者宇文泰做得很聪明,一方面纠正北魏孝文帝要求鲜卑族改汉姓的做法,恢复鲜卑姓氏;甚至要求汉人也起个鲜卑姓氏,让鲜卑人很满意。
另一方面,”恢复周礼“。这个周礼倒不是周公旦写的那个《周礼》,主要指的是周代早期贵族们主导的、兵民一体的社会秩序。宇文泰出身、起势都在武川镇,就是现在内蒙古的一个县。那里跟着他出了许多军事贵族。他就把这些人封为柱国大将军,下面设大将军,再下面设开府,一共设了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形成了“府兵制”,成功恢复了“周礼”。这下,汉人也满意了。
府兵制下,鲜卑军人和汉族军人整合在了一起,西魏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府兵制中的那些军事贵族,被称为”关陇贵族集团“。这个集团可不得了,后来杨广的老爸杨坚就是在它的帮助下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三百年的大分裂,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隋唐皇室,都是出身关陇集团。这种依赖关陇贵族的统治,历史上称为”关中本位“。
那么问题来了,隋唐的皇帝出身关陇贵族,统治依赖关陇贵族,必定要受到关陇贵族的制衡。没有一个皇帝会喜欢受制于人,哪怕是受制于自己人。而关陇贵族给皇帝出人出钱出力,肯定是要值回票价,不断加大对皇权的干预。这就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举个例子:杨坚是出名的怕老婆。据说他跟老婆独孤皇后在结婚之前就约好了一夫一妻。杨坚一直恪守约定差不多四十年,终于忍不住偷了一次腥,独孤皇后大怒,抱病带领几百名宫女闯入别宫,把杨坚刚宠幸过的宫女乱棍打死。杨坚也大怒,但他不敢找皇后算账,只能单人独骑朝山里狂奔,两个重臣在后面拼命追赶,追上后杨坚哭着说:“我贵为天子,也不得自由!”这俩重臣也没招儿,只好劝皇上:“陛下你不能因为一个女人而置天下于不顾,咱不和她一般见识还不行吗?”
俩大臣的意思很明白:您要是为个女人跟皇后闹翻了,那就是置天下于不顾。为啥?当然不是因为独孤皇后贤惠能干,而是独孤皇后出身关陇集团顶级军事贵族,在杨坚这里,她代表的就是关陇贵族集团。跟皇后闹翻就是跟关陇贵族闹翻,隋文帝怕的不是独孤皇后,而是她背后的关陇集团。这正是隋朝皇室和关陇集团之间关系的生动说明。
就像杨坚对独孤皇后一样,整个隋唐两朝的皇帝对关陇贵族一直是又恨又爱,向往独立之心始终不改。为此,他们做了很多努力,有的歪打正着,甚至成为名垂青史的大事件。譬如:杨广修运河。
杨广修运河
可能是从小被老妈严苛管教,又看着老爸被老妈欺负,关陇贵族集团给杨广造成的心里阴影面积一直不小,以至于这孩子从小就痛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做个大一统的皇帝,坚决不受关陇贵族的鸟气!然后一登基,杨广就开始千方百计摆脱关陇集团的掣肘。他干了三件大事:第一,迁都洛阳;第二,开科取士;第三,修运河。
前两件好理解,迁都洛阳是为了远离关陇贵族的大本营,让他们鞭长莫及,方便杨广乾纲独断;开科取士是为了招揽贵族子弟之外的人才,为己所用,换掉那些不太听话的贵族子弟。那劳民伤财地修运河又是为了啥呢?
首先,是为了南北统一。隋朝以前,中国的南北方分裂了四百多年,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精神文明,都完全是两个国家,差异巨大。隋朝时虽然统一了,但是南北方人根本就是互相瞧不起,也不承认彼此是一家人。杨广做皇帝之前是扬州大总管,坐镇江南近十年,对于南北分裂的状况比谁都清楚。
所以第一步,他把运河从江南修到了河南。既沟通了南北经济,把大量物资从富庶的江南源源不断地运输到中原,带动运河流域出现了数个经济高度繁荣的新兴城镇;又促进了江南和中原的文化互通,成功融合了南北文明,为帝国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和文化基础。
这一步堪称妙棋,但要彻底摆脱关陇集团的牵制还远远不够。因为此时,杨广还面临着一个与当年北魏分裂时一样的威胁,就是隋朝统一天下所依赖的军队--府兵,都掌握在关陇贵族的手里。一旦跟他们撕破脸,杨广将直接面临无兵可遣的危局。他迫切需要另外建立一支军队,由自己直接掌握。
但另外一支军队的花销太大了,而且要自己领导,就不能依靠贵族的庄园经济,只能另外发掘新的经济资源。怎么办呢?打高丽吧。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啊。
高丽就是现在的朝鲜,当时也是个小国,但是非常强横,经常骚扰欺负周边小部族,还和北方的突厥眉来眼去,对中原王朝构成了相当的威胁。所以打高丽呢,一来可以掠夺财富;二来是巩固统治,树立威信;三来嘛,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本身就是重构国内政治格局的好时机,把关陇贵族们的军队派到前线去消耗消耗,他们的日子肯定就不好过了。一举三得!于是,杨广几次征高丽。
远征高丽,首要问题就是运兵,当时隋朝号称出动了二百万大军,这么多人上路,再加上后勤、粮草、辎重,靠人力和马车显然行不通。怎么办?只有靠当时效率最高的物流方式--水运,那就继续修运河吧。于是,大运河又从河南修到了更加靠北的涿州,与南部河段联通,整体变成个躺倒的“人”字形,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隋唐大运河。
这条“人”字形的河流贯通中国南北1000多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历史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站在隋朝当时,还是站在千秋万代之后的今天来看,这项大工程绝对是利大于弊,是杨广的一项壮举。
杨广被抹黑的真正原因
关于大运河的由来介绍完了。说到这儿,您可能会说,这杨广看起来不错啊,不像历史书上说的那么不堪嘛。是的,杨广何止不错,简直就是雄才大略,除了广开科举、迁都洛阳、修建运河、远征高丽,还有好多拿得出手的事迹:
譬如改订《大隋律》,废除了他老爹指定的那些严刑苛法,成为中国所有皇帝里唯一一个废除了谋反连坐罪的,主张谁造反杀谁,不罪及家人。现在看来不算啥,但在当时简直是先进的不要不要的!譬如多次普免天下钱粮,还多次降低税率,俨然就是宽仁之君。再譬如亲自带队进击西方强国吐谷浑,凿通了西域和丝绸之路,把青海纳入中华帝国版图。
据记载,杨广登基的前五年,隋朝的民户一度达到了八百九十万户,人口达到四千多万人。要知道号称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时期,民户也就将将三百万户,大概是杨广的三分之一。杨广的大业(年号)五年,绝对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此文治武功都足可名垂青史的一代帝王,为啥史书上写的那样不堪呢?
客观的说,杨广后来流连扬州,沉湎于声色犬马的行为确实可堪指摘。可是亡国之君多了,所以这也不是杨广被抹黑的真正原因。
探究真相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历史是谁写的?中国公认的正史是二十四史,基本上都是由后面朝代的史官来编纂前朝的历史,后世再以此为基础做出增删修订。譬如隋朝的正史《隋书》就是唐朝的魏征主持编写的。史官们编写前朝的历史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往往要否定前面的王朝,来证明和维护自身统治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朕才是真命天子嘛!
这种否定,通常是否定前朝的统治集团,而不是某个皇帝。比方说,汉代秦,就拿秦朝的暴政做文章;明朝取代元朝,就说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但到了隋唐,这么办就行不通了。因为隋唐本来就是一个统治集团--关陇集团。
上面说过,关陇贵族势力与皇权之间互相依存和争斗的关系贯穿了隋唐两朝,杨广的老妈独孤皇后是关陇集团的顶级贵族。没说的是,独孤皇后的老爸叫独孤信,号称史上最牛岳父。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皇帝,二女儿嫁给了唐高祖李渊的爸爸,三女儿就是独孤皇后。因为这一家子,北周、隋朝和唐朝,三个王朝的皇室变成了亲戚!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是姨表兄弟!
换句话说,从北周到隋朝再到唐朝,他们都是关陇集团,是一伙儿的。这样一来,唐朝的史官再来攻击隋朝的统治集团肯定不行。那就只好委屈一下杨广了。再加上初唐时期文化鼎盛,文人众多,这书生意气,总得有个发泄口啊,发泄谁呢?当然是杨广了,起码政治上没毛病。于是一众文人墨客,纷纷都来踩一脚。而这,就是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被反复抹黑的真正原因。
好了,杨广和大运河的故事讲完了。没想到吧,历史上人人喊打的昏君隋炀帝,居然曾经是雄才伟略的一代明主,还留下了一条“人字形”的河流作为证明。杨广的“大国崛起”虽然彻底失败了,但他的身后一个盛唐喷薄而出,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本文由骞茉爱分享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