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五下第三单元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

期末复习过关自查表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2)

要识记、过关的内容

单元首页

【单元导语】

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

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汉字真有趣》

一、活动建议

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二、搜集资料的方法

查找图书

1.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可以按类别找书。如,查找汉字故事,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架上去找。

2.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能帮助我们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网络搜索

1.在网上查找资料,关键词很重要。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关键词“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

2.检索后的条目很多,可以根据题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断哪些是需要的材料。

请教别人

1.想想谁可能会有自已需要的资料。

2.想好问题,请教合适的人。

三、阅读材料

1.字谜七则

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答案:

②四座山来山对山,四个川来川对川

四个日字连环套,四个口字紧相连。

答案:

③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

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

答案:

④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

哥哥有,弟弟无。周家有,李家无。

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3)

小结:

这两个是画面猜谜, 分别是“人”在“木”旁(休),十二点→十加两点(斗)。

⑦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

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

小结:这个是故事猜谜。黑狗即“黑”“犬”,年轻人不说话是“沉默”的意思。答案:

2.门内添“活”字

传说三国时的杨修是猜谜高手。有一次,曹操命人造一座花园,花园造好之后曹操去看,也没说好坏,随手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不解其意,于是去请教杨修。杨修心领神会,对众人说:“门内添‘活’字,乃‘阔’ 字也,丞相是嫌你们把花园门造得太宽大了。”众人听后便把花园的门重修了,曹操见后非常高兴。

杨修通过什么方法猜出了谜底?

运用离合字形析字法。“析字”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采用析形、析义、析音等形式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法。

拓展故事:一合酥

一天,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亲自在盒子上写下“一合酥”三个字,然后把酥放在了桌子上。杨修进来看见了,让人拿来汤匙,和众人分着吃完了。曹操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杨修回答说:“盒子上明白地写着‘一人一口酥’,我怎么敢违抗丞相您的命令呢?”

3.有趣的谐音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提示: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一部分,“歇”去后一部分,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4.“枇杷”和“琵琶”

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 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枇杷:常绿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小,白色。果实淡黄色或橙黄色,外皮上有细毛。生长在较温暖的地区,果实可以吃,叶子和核可入药。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琵琶:弦乐器,用木料制成,有四根弦,下部为瓜子形的盘,上部为长柄,顶端弯曲。

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5.有趣的形声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4)

词语解释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

声符:汉字形声字的表音部分。也称声旁。

形符:也称形旁或义符(意符),是合体字的一个部分,与声旁相对。

段落参考:

第1自然段:我们祖先创造的形声字藏着许多秘密。

第2~4自然段:以“星”“凤”为例,讲解如何“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声符” 创造新的形声字。

第5~7自然段:以“蜀”“祭”为例,讲解如何“在象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新的形声字。

第8自然段:形声字非常有趣。

四、制定一个计划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5)

活动方案

1.根据自身的学习的具体情况,可以和伙伴们按照学习小组来开展活动。也可以自己做一个计划,请家庭成员帮助修改指导。

2.确定小组(或自己)的活动内容,认真阅读文中提供的“阅读材料”,初步了解汉字的相关知识。

3.根据实际情况,对组内人员进行分工。可以分为组织者、记录者、活动资料搜集者、整理者、抄写者、展示者等等。

4.搜集资料可以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途径来完成。

5.可以参考以下步骤搜集整理资料:

(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搜集汉字小故事以及关于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笑话等。

(3)搜集形声字,了解其演变过程。

6.每项活动大体要经历制定活动计划、展开社会调查或搜集活动、组内交流、整理与展示等几个阶段。

活动计划范文

“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2020年3月20日~21日

活动地点:学校活动室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

1.猜字谜。

2.讲汉字小故事、谐音歇后语或笑话,以及形声字的意义及演变。3.创办以“汉字真有趣”为主题的手抄报。

活动过程:

1.汇报个人搜集资料的情况。

2.以猜字谜、讲谐音歇后语和笑话、讲形声字等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3.交流活动心得,创办手抄报。

组长: 主持人:

搜集资料与表演:

整理:

抄写:

插图:

记录:

制定日期: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也可以再读课本的几则材料,深入了解并确定自己具体展开探究的方向,然后与伙伴制定计划,并按照制定的计划去搜集资料。

我爱你,汉字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和使用汉字,应该增进对汉字的了解,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项内容开展活动,尝试着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活动建议

1.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汉字内容,开展简单的研究。

2.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

阅读材料

1.汉字字体的演变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6)

2.从汉字字体的演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汉字有悠久的历史,汉字文化有丰富的内涵。

拓展阅读:汉字字体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单字有四千多个,其中已经认出的有一千多个,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字形图画性较强,字体也不固定,由于是刀刻,字形线条比较纤细。如“田”字可以写作: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7)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铜器铭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形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和美观。中晚期作与现在的繁体字“車”差别不大。有些字形繁简差别很大,如“车”: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8)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算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今天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仍然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魏晋时代有了楷书。“楷”是规矩、楷模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直通行至今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

小结:课文首先用表格的形式,以“日、月、车、马”四个字为例,展示了几千年来汉字的演变过程,并一一介绍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出现的时间以及特点。

从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甲骨文的发现

读课文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发现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些龟甲、兽骨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直到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朝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平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我国文化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赏图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0)

词语解释

①龙骨:指古代某些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可入药。

②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③金石:金指铜器和其他金属器物,石指石制器物等,这些东西上头多有文字记事,所以把这类历史资料叫做金石。

材料大意

最初,龙骨被人们遗弃或用作药材。后因官员王懿荣仔细研究,发现了龙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后来,我国文化领域多了一门研究甲骨文的新学科“甲骨学”。

3.书法欣赏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

解析作品

(1)智永楷书:智永和尚,南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号“永禅师”。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传“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2)怀素草书: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3)文征明行书文征明,他被列为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文、诗、书和画无一不精绝,而单凭书法就可以称霸整个中国书法界,他能够书写书法诸体,并且样样都是拿手好戏,最为精到的是小楷和行书,

拓展延伸:楷书四大家

唐朝欧阳询(欧体)

唐朝颜真卿(颜体)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元朝赵孟頫(赵体)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材料大意

由于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所以制定通用语言文字法十分必要。制定通用语言文字法,意义重大。

拓展延伸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此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制定是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要有一个标题)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我的邻居也有好几家姓李。“李”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李的名人多吗?现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写出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2.询问身边的人。3.其他方法。

(写清楚研究方法。)

三、资料整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3)

(要把研究资料整理出来。)

四、研究结论

1.“李”姓的来源传说是上古时代的“理”姓。唐朝时,大量姓氏改为“李”姓,这可能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2.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词人李清照、药物学家李时珍、革命领袖李大钊……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截至2010年,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人口数量排名第二。

(要对研究资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小结:通过材料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不仅需要搜集资料,还要有:研究标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整理资料、研究结论。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4)

统编教材六下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自查表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测试卷(部编教材5-6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5)

要识记、过关的内容

单元主题

【人文主题】

真情表达。本单元共编排四篇文章,包括两篇精读文章《匆匆》《那个星期天》和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语文要素】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本单元的文章比较贴近生活,可以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来体会其中的真情实感,方法如下:

1. 借助课后习题,赏析优美语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2. 从不同角度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从生活中的小事去体会人生道理,获得启发。

【习作要求】让真情自然流露

写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感受,要写清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写清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心情。

8《匆匆》

【重点生字】

字音:挪(nuó)移 涔涔(cén)

徘徊(pái huái) 泪潸潸(shān)

字形:“藏”书写时注意下面的写法,里面是“臣”;

“蒸”中间是“丞”,不要漏了横。

多音字:旋(xuán)转 旋风(xuàn)

薄(bó)雾 薄(báo)片 薄(bò)荷

【重点词语】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挪移:挪动、移动。

伶伶俐俐:形容非常灵活。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走近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主要散文作品《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运动落潮时期,现实不断让朱自清失望。他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时间从身边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沦,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主要内容】

文章问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阅读方法】

运用多种修辞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情感——比喻让文章更生动;排比句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拟人化的写法化抽象为具体;设问句让主题更深刻。

【课后习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答题思路:这篇散文语言清新隽永,篇幅短小精悍,是积累语言的好素材。背诵应该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行文线索,条理清晰地进行背诵。

2.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

读文章不难找出两处一连串的问句,可以通过对比删除这些文句后的效果或改为陈述句后的效果来体会一连串问的好处。

参考答案:

第一自然段“但是,聪明的,……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和第四自然段整段。

第一处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回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第二处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既是他不甘虚度光阴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力求上进的真诚呼唤。

作者在不断的设问、反问、追问中,层层推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唤醒人们珍惜时间意识。

3.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答题思路:

朱自清是一个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捕捉形象来抒发自己主观情愫的散文家,触景生情之下追寻生命的价值,发出惋惜的感叹。写感触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参考答案:

作者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想,寄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抽象转为具体形象,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跟随,对人生问题进行思考。

读了课文,我的感触是——时间流逝,悄无声息,无法挽留。我们应当珍惜时间,努力有所作为,留下痕迹。

仿写: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划过;踢球的时候,日子从脚下匆匆跑过;看电视的时候他就悄无声息地从荧屏上走过去。傍晚时,我凝望天空,看变幻莫测的流云,日子便轻轻悄悄地跟随流云,从我的眼前飘过;太阳渐渐西移,天际慢慢呈现夕阳红,太阳不刺眼了,把最后的余晖柔和地洒向大地;等眼前变成闪烁的星星,才发觉今天的时光,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

9《那个星期天》

【重点生字】

字音:明媚(mèi) 唠叨(láo dɑo)绽(zhàn)放

拨(bō)弄 原谅(liàng) 耽(dān)误

搓(cuō)手 依偎(wēi) 消逝(shì)

惆怅(chóu chàng)

字形:“揉”的右上角的“矛”不要少了最后的一撇

“依偎”的“偎”右边是“畏”,不要多一撇。

“绊住”的“绊”是绞丝旁

“耽搁”的“耽”的右边不是尤

多音字:挨(ái)打 挨(āi)近

晃(huàng)动 明晃晃(huǎng)

【重点词语】

耽搁:文中指拖延。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

惆怅:伤感、失意。

急遽:急速。

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消逝:消失。

荒凉:人烟少,冷清。

【走近作者】

史铁生,作家。21岁时因病瘫痪。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主要内容】

文章记叙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没有实现。写出了“我”从满怀期待到彻底失望的心理过程,突出了母亲对“我”心理感受的忽视给“我”带来的痛苦,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亲劳作的辛苦。

【阅读方法】

运用抓关键词句法,找出表现主人公心情的关键词句,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运用顺序梳理法,圈画出能表现文章写作顺序的词语,即体现天气变化的词,梳理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品读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情变化,学习运用动作、语言、环境等描写方法表现心情的写作方法。

【课后习题】

课后题1.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题思路:

默读时,圈画出“我”这一天里都做了哪些事,并体会“我”做这些事时的心情,并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参考答案:“我”的心情经历了“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伤心——彻底失望”的变化。

课后题2:读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2.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答题思路:勾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参考答案:

“我”盼着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就能带“我”出去玩。这里结合对“我”的动作描写,加上详细、生动的心理描写,把“我”等待母亲时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恰到好处。

母亲发现“我”在无声地伤心地哭泣,所以“惊惶”。“甩、拉、吻”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把一个想带“我”出去玩又分身乏术的母亲的那种无奈、焦急、惶惑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类似的语句: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课后题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题思路:

结合单元主题来看,两篇文章都是真情的流露,但是所用的方法各有千秋。

参考答案: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地表达了内心的感受。描写细腻。

不同点:《匆匆》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方法表现出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情感。而《那个星期天》则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间接地表现人物情感。

【交流平台】

总结如何抒发真实情感

1.直接抒情

2.借助事物抒情

【初试身手】

选择一两个所给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1.奔跑在田野中

(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两旁的树木为我加油,稻谷为我鼓劲儿,鸟儿为我呐喊,连路边的野花也对我微笑,空气里都是秋的味道,真好!

(心情不好):秋风瑟瑟,我奔跑在秋天的田野中。两旁的书目已没有了夏日的茂盛,稻田里的秧苗无精打采地弯下了腰,鸟儿的鸣叫更让人烦躁,路边的野花仿佛也将我嘲笑……

2.弹琴

(心情好):悠扬的琴声像山间的泉水,哗哗地流着,不时调皮地激起一朵朵浪花,拍拍岸边的石头,打个招呼,说说悄悄话,然后继续向前跑去。

(心情不好):听,是谁的琴声,如此凄凉,低调的音,缓慢的节奏,仿佛正诉说着什么。我感觉到一种压抑的沉闷气息,凝结在这空气中……

【习作例文】

《别了,语文课》

默读课文。说说“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我”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是从一开始的“懒洋洋提不起劲”到“深深喜爱上”。

作者列举了具体事例来表达对中国语文的情感,比如默书的进步,还有临走前老师的送书并留言、同学送书的情景,通过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把自己恋恋不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真实可信。

《阳光的两种用法》

默读课文,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再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参考答案:

从两家人的生活中,我体会到了生活并不总是尽如人意,但是在艰苦的生活中同样需要智慧和爱心,方能苦中作乐。生活再苦,也不能失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作者从繁琐的生活小事中选取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事例,即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和毕大妈晒水给孩子们洗澡。“老阳儿”作为全文的行文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在叙事中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

■习作

让真情自然流露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有畅快、感动、激动、盼望、欣慰、欣喜若狂、归心似箭的心情,也有惧怕、愤怒、难过、愧疚、沮丧、追悔莫及、忐忑不安的心情。你有过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情是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从中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方法指导】

1.精细描绘见真情。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地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第一人称描写叙述。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范文欣赏】

花园里的“徒步”

云南省庆来学校六年级(5)班韩柳僖

草长莺飞的四月天,天空明朗,空气清新,花儿艳丽。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同学们要去生态园徒步,那是我期待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活动,可是我却在这一天生病了。一早上病得起不了床。直到中午,我忍着病痛下了床,去感受那美好的阳光,心里多么想出去和同学们一起快乐的玩耍啊!

打开门,走到院子里。阳光弥漫,不火也不辣,恰到好处地绽放着,像一朵美丽的向日葵。我感觉好多了,空气中处处透着沁入心脾的的清香。我寻香望去,那是妈妈栽下多年如水滴形状的金银花,一簇接一簇爬满了整个亭子。金银花的颜色有红色、白色,还有黄色,朵朵鲜艳,清香甜美,还带着丝丝的清凉,不愧于李时珍爷爷把它归属为一剂药物的称谓。

“呱呱,呱呱,呱呱呱”,几声蛙鸣打破了宁静。我又寻声而去,声音越来越响亮。啊!在一棵木瓜树上!我看见了三个小洞。一、二、三,不多不少,我数得清看得明,分别分为上、中、下三个洞,说明这里还住着其它树蛙,这一定是树蛙公寓,一共有三层楼,应该是有三代人在这里居住吧?我这样想,刚才蛙声来自三楼。我抬头看见树蛙先生正站在洞口“呱呱,呱呱,呱呱呱”地叫着。它看到我连忙把头缩回洞里,大概怕我伤害它,毕竟,人和蛙还是有一定的界限之分。

“呱呱,呱呱,呱呱呱”二楼的树洞也传出了呱叫声,声音很低沉,我想那一定树蛙爷爷!“呱呱,呱呱,呱呱呱呱“,此时的叫声从一楼传来,一听就是个小朋友,它似乎在呼唤长辈一样的,我想树洞里一定居住它们一家人,爸爸,妈妈还有小宝贝,刚才稚嫩的叫声就是小宝贝呼唤爸爸妈妈的叫声。

此时,天空飞下了几粒豆大的雨,圆圆的疏疏落落,稀稀朗朗,砸在地上就化成湿漉漉的一朵朵小花。抬头,天依然很蓝,云依然很白。 蛙声、鸟鸣、花香、雨滴,沉醉在这美好的世界,我不想离开。我钻到大大的木瓜叶下,想:人生或许有很多错过,但转一个弯未必不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

习作点评:

小作者选择的材料很新颖,因为生病而错过期盼已久的徒步,本来是闷闷在家,却因不经意间走出房间踏入院子而变得不一样。其中的细节描写既有生活中的细致发现,也有笔触间的细腻。环境描写衬出了心情的一步步释放,而心理描写的运用让文章仅仅抓住了读者的心,感情真挚,让人感同身受。结尾的感悟更是让真挚的感情得以安放,倍添生活的美好。

(指导教师:张僡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