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广州第50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在广州雕塑公园非典纪念园举行。由广州日报承办的“手印·铭记”大型活动宣布正式启动,“1号手印”——钟南山院士的一双手印在现场展示之后,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并在网上热传。

钟院士的贡献有哪些(钟南山院士的手印纹路)(1)

这对印在金色印泥上的手印,

掌印深陷,

有如铁掌击砂,力道十足;

掌纹清晰,

有如苍松劲枝,风骨遒劲。

网友评价,这才是真正的国手!

钟院士的贡献有哪些(钟南山院士的手印纹路)(2)

这对手印,是3月18日那天广州日报记者在钟南山的办公室采集的。

那一天,我国内地首次实现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湖北除武汉以外连续14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那一天,距离他连夜赶赴武汉刚刚两个月;

那一天,是他两个月来参加的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他一个人回答了15个记者的提问。

钟院士的贡献有哪些(钟南山院士的手印纹路)(3)

钟院士的贡献有哪些(钟南山院士的手印纹路)(4)

3月18日,发布会上的钟南山院士

刚刚走出发布会场的他,略显疲惫,但问明记者来意之后,他立刻欣然应允,慷慨献出他的一双手印。

这位为武汉流过泪、为李文亮动过情的84岁老人认为,这种纪念方式非常有意义。因为所有在抗疫前线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医护人员,都值得这样的礼遇。他那天说:“我搞了60年的医疗,在中国,医护人员从来都是白衣天使,没有变过。”

他先将左手放在印泥上,再用右手覆盖其上,用力按压,按出左手手印。然后,再换一盒印泥,按出右手手印。他的动作缓慢,神情郑重,整个过程充满仪式感。

钟院士的贡献有哪些(钟南山院士的手印纹路)(5)

其实,早在看到钟南山的手印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认识钟南山的手。

这是一双跟死神抢夺生命的手。17年前抗击非典时,他的一声“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为多少重症患者重新打开生命之门?后来他说,“我让所有的重症病人都转到我这里来,是经过了一段实践以后才有信心的,要是我完全没有依据,没有任何把握,我是根本不会这样做的”。

这是一双拿着手电筒检查过他的每一个非典患者口腔的手。他之所以能有把握确认对非典患者的诊断,他之所以有足够的底气坚持自己的观点,主要是因为他近距离检查过每一个非典患者的口腔。他说:“非典是一种很特别的感染,不是一种普通的肺部感染”。后来,非典患者的咽喉部没有红肿,成了医疗界确诊非典的一条“金标准”。

钟院士的贡献有哪些(钟南山院士的手印纹路)(6)

钟南山院士(右一)诊治非典病人

这是一双会为患者捂热听诊器、会扶患者上病床的手。看过钟南山查房的人都知道,他为患者查体时,他都会先用手捂热听诊器,然后,再弯下腰来,一只手扶着患者,一只手为患者听诊。他说,肺病患者经不起器械的冰凉。他的很多同事和学生都见过他亲自把患者扶上病床。

钟院士的贡献有哪些(钟南山院士的手印纹路)(7)

钟南山为患者听诊(资料图片)

这是一双在去武汉的高铁餐车上还在写疫情研判的手。那天下午,他和助手带着行李去参加了广东省卫健委的疫情讨论会,然后直接坐车飞驰去火车南站。他对他的助手说:“国家需要我们去,我们必须今晚就去!”

钟院士的贡献有哪些(钟南山院士的手印纹路)(8)

钟南山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通讯员苏越明 摄

这双手,值得被铭记。

钟南山,珠江之畔成长的英雄

3本书和一份《广州日报》旧报

存档串联起跨越17年的抗疫记忆

钟院士的贡献有哪些(钟南山院士的手印纹路)(9)

1996年10月21日,《广州日报》刊登题为《南山风格——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院长钟南山》的长篇报道。

在新闻通气会上,主持人展示了3本书和一份《广州日报》旧报存档,串联起这段跨越17年的城市抗疫记忆。书的主角,是钟南山院士。

这4份资料代表着“4个第一”,第一次以钟南山为主角的传记连载,全国第一本钟南山传记《钟南山传奇》,全国第一本钟南山画册《钟南山——永远的青春之歌》,全球第一本钟南山中英双语画册《钟南山掠影》。

广州市第50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选址在广州雕塑公园。在发布人的身后,大型抗非纪念雕塑《保卫生命》30米长的浮雕墙,刻录了22幅纪实画面,既让人走近17年前那段抗击非典的峥嵘岁月,又仿佛身处当下与新冠肺炎疫情战斗的最前线。

身旁的烈士像、头顶的英雄树,无一不在告诉人们,这17年来,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广州都站在了病患救治、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广州医护都是不计报酬、不畏生死的逆行军!无论是面对“非典”袭来亦或是新冠肆虐,羊城人民的英雄气概,一样的顶天立地!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正是2006年建成的抗击非典纪念主题雕塑园,它记载了‘非典’期间,白衣天使们为了人民生命安全,奋力抗争,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和历史印记。本次活动选择在这里举行,是我们对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发布人之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陈迅说。

钟院士的贡献有哪些(钟南山院士的手印纹路)(10)

钟南山院士旧影。他数十年如一日,倾尽心力,救死扶伤。(本报资料图片)

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陆增康也不禁脱稿发言,回忆起那段岁月。“4月份,当我们得知广东省中医院原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因公殉职,退休的老院长唐大禧立刻着手为叶欣塑像。6月份,非典疫情还没有结束,六位著名雕塑家潘鹤、梁明诚、唐大禧、黎明、俞畅、钟志源便聚首创作,用3年时间塑造出《保卫生命》。”

如果说雕刻是凝固的艺术,为时代铸精神,为民族立丰碑;那么文学可能是流动的丰碑,穿越时空,传递温暖和力量。在新闻通气会的最后,主持人展示了3本书和一份旧报存档,串联起这段跨越17年的城市抗疫记忆。书的主角,是钟南山院士。

钟院士的贡献有哪些(钟南山院士的手印纹路)(11)

新闻通气会展示的3本书和一份《广州日报》旧报存档,主角是钟南山院士。

这4份资料代表着“4个第一”,第一次以钟南山为主角的传记连载,全国第一本钟南山传记《钟南山传奇》,全国第一本钟南山画册《钟南山——永远的青春之歌》,全球第一本钟南山中英双语画册《钟南山掠影》。拿出《钟南山掠影》时,主持人特意念出了封面上的英文书名“The Stories In The Life Of Dr. ZHONG NANSHAN”。

“这份是广州日报2003年的旧报资料,从6月13日至7月13日,连续31天,广州日报刊登《钟南山传奇》,这是全国第一次以钟南山为主角的连载。这既反映了我们广州地区媒体的敏感,也反映了广州写作者的历史担当。”主持人说。

钟院士的贡献有哪些(钟南山院士的手印纹路)(12)

工作中的钟南山院士,意气风发。(本报资料图片)

记者了解到,这“4个第一”,都发生在广州,3本书籍都由广州医科大学时任宣传部部长、后任副校长的魏东海博士撰写或主编。“其实,早在1999年,我就在广医开启一场讨论,‘医学生要做什么样的人’。如果大家都像钟南山院士一样,我们的医学教学就成功了。”所以,这21年来,魏东海都没有停止过对钟南山传奇的记叙和对“南山风格”的总结。

记者看到,《钟南山——永远的青春之歌》画册上的钟院士,黑发浓密,笑意满盈,意气风发。17年前,钟南山67岁,一句“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集中收治到我们这里”掷地有声。而今,这位“中国抗击非典第一人”已是84岁高龄。在突发的新冠肺炎面前,他一面劝慰大家不要去武汉,一面“逆行”赶往武汉调研疫情,再次守在了抗疫前线。

“钟院士是一段跨越17年的传奇,让我们记住这位不老的民族英雄,这位抗疫战士的青春之路。”主持人说。此刻的追溯历史,也是正视当下,更为展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