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去学校,我不要上学,
一进校园问老师,“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
孩子在父母的期盼中出生,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受关注,
我们在关爱他们身体健康的同时,
也逐渐发现了很多关于孩子行为的秘密。
孩子一次偶然间的偏差行为,
开启了这一次的探索之旅。
家有心悦咨询与你同在
让我们一起陪他
走过这段被分离焦虑困扰的时期
01 咨询师的“观察”
The Consultant's "observations"
来访者情况:
小赛,男,12岁,初一学生。小林升入初中后第一天就开始哭泣,全班无法安宁,特别是晚上在宿舍时大声哭闹,扰乱其他同学的情绪,让他人无法学习和休息。老师和父母百般教育没有效果,并威胁家里人“如果坚持让自己在学校住宿,就可能永远看不到自己了”。小林觉得家里人让住校就是“不要自己了”。
来访者家庭情况:
在与外婆交谈时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得远,两人不常在一起。他小时候主要是妈妈带,与爸爸时间相处较少。三四岁的时候就非常黏妈妈,常常会因为和妈妈分离而哭闹。他的爸爸非常严厉,性格很急,不善于表达对儿子的爱,对儿子的教育往往是粗暴的。从亲子关系角度来看,小赛对母亲过度依赖,与父亲关系较为疏远。小赛在家时也常哭闹,连睡觉都在喊“妈妈”,甚至还听到他说出“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只有外婆了”这样的话来。与母亲的分离,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对环境的不适应,使得他极度地依恋外婆。
抚养人主诉:
希望可以正常的在寄读学校上课,在没有家里人陪伴的时候也能自己照顾自己;可以变得更加勇敢,和周围的小朋友相处融洽。
【科 普】
焦虑是一种强烈的消极情绪和紧张的躯体症状为特征的情绪状态。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人们会对未来的危险或不幸感到不安。分离焦虑,是指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小学生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为: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
02 咨询师的“技术”
The consultant's "technique"
1.放松训练,心理暗示
在和小赛交流时,帮他做放松练习,躺在床上深呼吸。告诉他,当你忍不住想外婆的时候,可以深呼吸,缓解焦虑情绪。
同他一起说:“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真的很不错。”自己鼓励自己,加强心理暗示。
2.指导家长,加强情感引导
同外婆分析小赛出现哭闹的原因,帮家长认识自身的个性弱点,告诉外婆方法,改变孩子与家长的交感互动,特别是父亲的陪伴必不可少。明确告诉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心理支持,多对孩子表达爱意,比如多视频聊天、打电话,关心他,帮助他,让小赛有安全感。
家长一定要耐心,帮助小赛正确认识导致其出现焦虑情绪的事情,教他正确管理情绪的知识,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小赛讲讲上学的趣事,鼓励他与其他同学玩耍,让孩子对上学充满向往,消除恐惧焦虑。
外婆要注意培养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完成作业、收拾物品等,不要让孩子养成对外婆过分依赖。
3.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认知——行为疗法(CBT)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认知会影响其情绪及行为,是治疗分离焦虑的最好方法。认知重建是指识别并帮助患者纠正在思维、自我形象、态度和信念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认知。
上课时,请他回答问题,回答出来后及时肯定,增加成就感;在他很好地完成劳动任务后,在班上表扬他,并选举他为劳动委员,增强归属感;他很听外婆的话,能主动给老师打招呼,在班会课上表扬他有礼貌;在他情况好些后,选他为护旗手,升国旗。经过表扬和鼓励,强化他优秀的品质,帮助他重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4.建立积极的师生及同伴互动,增强归属感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而出现不安全感。帮助他建立新的依恋关系,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从本质上讲,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人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在学校,对小赛多加关怀,了解其学习进度,关注其心理状态,多鼓励引导,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
给班级同学做思想工作,让他们不要笑话小赛,反而要多关心他,帮助他,并且请一个细心的女孩关心他的情绪,一个开朗的男孩陪伴他玩游戏帮助他融入集体,感受同学的友爱。这样一个月下来,他有了新的朋友,笑容也多了起来,变得更加开朗勇敢。
5.生物反馈
通过对小赛的肌肉紧张程度、皮肤温度、呼吸频率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和训练,做好记录和对比,帮助他获取对躯体功能的控制技术,培养他运用技术来控制自己身体的意识和习惯。
03 咨询间的“互动”
"Interaction" between consultants
咨询师:听到我要过来了你是什么感受呀?
来访者:就想哭,想使劲哭给你听,不想做咨询
咨询师:平时在学校也是这样哭的吗?
来访者:(边点头边抽泣)嗯,我、我不想住校,他们、就想把我、扔、扔给老师、扔、扔给学校……
咨询师:我陪着你,你先平复一下,我们聊聊天好吗?
来访者:(沉默了一会儿) 我不想一个人
咨询师:你不是一个人,我在这里陪着你,我想和你聊聊可以吗?
来访者:你是来劝我住校的吗……
咨询师:没有,是否住校是你自己的决定,我不会干涉的
来访者:(沉默)反正我不住校
咨询师:爸爸妈妈没在你身边,你会在什么时候想他们呢?
来访者:一直都会想吧,特别是睡觉之前……
咨询师:爸爸妈妈没在你身边,你会在什么时候想他们呢?
来访者:一直都会想吧,特别是睡觉之前……
咨询师:爸爸妈妈没在你身边,你会在什么时候想他们呢?
来访者:一直都会想吧,特别是睡觉之前……
咨询师:想他们的时候你会做点什么?
来访者:会想哭,眼泪总会莫名奇妙的往下掉…
咨询师:嗯,肯定会难受的。那在学校你有好朋友吗?
来访者:没人想和我做好朋友……
咨询师:那你想过和他们一起玩吗?
来访者:有的吧,不过觉得他们不喜欢我……
04 来访者的部分“反馈”
Partial "Feedback" from visitors
结案时的部分反馈:
来访者一开始是被老师带着来的,陪同的有外婆,父母全程都是在线上进行“参与”和“配合”。来访者刚来的时候抵触情绪比较严重,聊着聊着也会开始闹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练习,情绪的觉察力稍有成效,行为也逐渐开始常规化,待情绪稳定后能够正常交流。来访者自述不想让爸爸妈妈得逞,不愿意住校也是因为想念父母。通过及时的协商,到目前为止,父母每天会至少和来访者通视频一小时,从生活上的分享到学习中的问题,都会刻意增加正向激励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