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这一辈子写的所有古诗(诗写得好不一定靠谱)(1)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诗风恬淡清雅。

但是孟浩然仕途坎坷,一生没有做过官,以布衣终老。

孟浩然诗中说“欲渡无舟楫”,意思是说,想要过河没有船渡他过去。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想要上进,为朝廷做贡献,但是没有人帮他。

大家不要被这句牢骚话骗了,帮过他的人可多了。 韩朝宗,郡守,算得上一个省长吧;王维,大乐丞,算得上现在的国家广电局局长;张说,丞相,张九龄,也是丞相,两个算是国家副主席吧;还有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也帮过他,还亲自面试了他。

这么好的人脉,换了谁,羡慕都羡慕不过来。这么多人帮助,提拔,如果换成别的任何一个人,早就辉煌腾达了。而孟浩然却没能抓住一次机会。

其实,孟浩然仕途坎坷的真正原因,就是自己不靠谱。

第一,自己先选了一条不靠谱的仕进之路

大家都知道唐代有一种非常特殊的仕进之路,叫“终南捷径”,就是通过隐居,在社会上把自己的名声炒作得很大,引起朝廷的注意,然后被朝廷直接招见,一步登天。 走终南捷径,在唐代是有成功案例,但是其实成功案例不多,这是一条很不靠谱的路线。 而这样一条不靠谱的路线,孟浩然执着的走了二十年,从二十岁到四十岁,要么隐居鹿门山,要么漫游去别的名山大川,不断的碰运气。 孟浩然确实通过这条途径把自己的名声搞的很大,朝野尽知,但是最后就是差那么一点,原因就在于,他还有别的不靠谱的毛病。

第二,在朋友面前不靠谱

《新唐书》记载: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韩朝宗认识孟浩然以后,向很多高官推荐了孟浩然,是想提拔孟浩然,增加考试的把握,因为这些高官里面不乏当时的考官和改卷的人。至于韩朝宗为什么要这么做,可以猜测,也许韩朝宗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孟浩然的铁杆粉丝,认识了当时的第一网红,很骄傲,到处炫耀;也许韩朝宗是想提拔孟浩然之后,成为自己的同僚。 韩朝宗和孟浩然约好了时间,与那些高官也约好了时间。这在韩朝宗和这些高官眼里,自然是一次很重要的聚会,毕竟见当时第一网红。 可是,孟浩然没有赴约!!! 竟然这么不靠谱。 这次不赴约,至少造成了三点对孟浩然的不利: 第一,给人印象,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不靠谱。 第二,害了朋友,让韩朝宗下不了台,毕竟是韩朝宗组织的活动。 第三,让其他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这次考试孟浩然没考上。

第三,在皇上面前不靠谱

《新唐书》中还有一段话: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没考上,谁都会有牢骚。 而且,您对谁发牢骚都可以,就是不能对皇帝发牢骚。 可是,孟浩然不识相不靠谱的一面再次暴露出来。 孟浩然没考上以后,还在京城滞留了一段时间,享受着网红式的被崇拜,但是很显然考试失利掉粉不少。 滞留期间,王维(还有说法是李白,或者是李元绂,或者是张说)把他邀请到了自己的单位办公室,一起探讨诗歌。不了皇上突然驾到。 孟浩然这个当时第一网红,气场再强也没有皇帝气场强。孟浩然躲了起来,可还是被皇上发现了。 皇帝在场,躲起来,那可是很大的罪过。 可是皇帝并没有责怪孟浩然,而是要孟浩然拿一首自己最得意的诗给他看。 这可是唐明皇亲自在面试孟浩然,反正不论哪次考上都要最后经过皇帝面试的。 可是孟浩然就拿了自己考试落榜后充满牢骚的诗给皇帝看: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皇帝很不高兴,我叫你拿最得意的诗给我看,你就给我看你的牢骚,难道你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发牢骚吗?谁没有失落,你失落了就怪皇上。就这点担当这点胸怀,怎么委以重任。 孟浩然面试没过关。 离荣华富贵最近的同时也离荣华富贵最远了,就在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时,与荣华富贵擦肩而过。

第四,在女人面前不靠谱

有材料记载,孟浩然“有文无行,好蒲博嗜酒,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不知是否属实。 但是他的铁杆粉丝、超级粉丝李白写过这样的话,说孟浩然“风流天下闻”,这个风流不光是抽象的风流倜傥,应该还包括具体的风流行为吧,说孟浩然“迷花不事君”,皇帝可以爱江山更爱美人,孟浩然为什么不能爱皇帝更爱美人呢? 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孟浩然为什么要“烟花三月下扬州”了。

不过历史材料都是经过书写着筛选而写进书里,经过筛选,便非人物原本的样子。

这里只是借助一些资料,戏说一番。

孟浩然这一辈子写的所有古诗(诗写得好不一定靠谱)(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