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三路北上,中原之地,纷纷沦陷,但皇帝却还是说:“若兵来不止,且还阴山避之。国人本着羊皮袴,何用绵帛。”这种大军压境还置国土于不顾,大不了退回漠北草原老家的心态简直就是标准的亡国昏君姿态。

然而这位看着像晋惠帝再世的老大,其实心里却藏着庄王问鼎的壮志。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库图佐夫、朱可夫两代俄国大帅都玩过,都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例子,他们的欧陆野心最后都埋在了俄罗斯广袤的雪原里。

拓跋焘和刘裕谁厉害一些(拓跋焘和刘义隆)(1)

但其实早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就有人精于此道,他就是北魏武功最盛的太武帝拓跋焘。虽然太武帝拓跋焘先后在北方拳打陇西,脚踢辽东,顺道还把拓跋鲜卑以前的奴隶部落柔然给收拾服帖了,但唯独对占着南方半壁江山的刘宋王朝那是高看一眼,刘宋攻过来,那就退回黄河北岸,就算反攻顺利一路平推到长江边上,也就是打个招呼送个礼,对于江淮的土地没有一点要占领的意思。关键的是这样让一追二,南军一来,二话不说退回大河北岸的套路拓跋焘还玩上瘾了。

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曾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而拓跋焘和刘义隆这两个南北朝历代君主中各自排的上号的帝王,在位时间相近,却偏偏携手上演了两次一模一样的剧情。

拓跋焘和刘裕谁厉害一些(拓跋焘和刘义隆)(2)

这种退回黄河北的故事第一次发生自刘宋元嘉七年(430年)初,开战之前,刘义隆就已经发了战书表达了河南故地是他老子打下的,得还回来,不允的话,那就只能开战了。但显然拓跋焘并没有放在心上,北魏的徐州刺史叔孙建汇报彭城宋军集结,请求增兵,也在朝议中被否决。

直到后来刘宋动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拓跋焘才开始从河北往河南调兵,并派遣司马楚之在两国边境线上就地募兵。但显然这种临阵磨枪既没有快也没有光。

7月,宋军继续按照刘裕北伐的套路沿着淮泗的水道向黄河挺进,此时正值盛夏,天气燥热,而北魏也没有充足的战备,眼看挡不住,拓跋焘索性就让河南四大据点,碻磝、滑台、虎牢、洛阳的守军尽数退回了黄河北岸,宋军几乎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河南地,一时间黄河之上舰船穿梭,都是挂着宋军大旗的巡游舰队。

拓跋焘和刘裕谁厉害一些(拓跋焘和刘义隆)(3)

但是宋军军事上的辉煌仅仅持续了三个月,草肥马胖的十月,魏军大举渡河,离黄河防线相对较远的洛阳和虎牢由于缺少水军的支援迅速被攻占。而这时,一方面黄河冰冻期临近,一方面宋军在河南连战连败,清水和黄河交汇处的宋军水师主力那是坐不住了,赶紧沿着济水向宋境内的青州撤退,这一退不打紧,魏军一追,刘宋的退军直接成了溃军,主将到彦之甚至嫌船大难行,上岸改道逃往彭城。

而留在黄河边上的滑台虽然尚未被魏军攻克,但这只是时间问题,没了制河权,檀道济的援军从彭城出发也是过五关闯六将,行程艰难,等到了来年二月,外无救援,内无存粮的滑台最终失守,城内的上万宋军和主帅朱修之一道成为宋军北伐失败的注解。

或许你会觉得南北战力差距大,宋军才会一触即溃,但是当你深入了解后,会发现南北战力自刘裕以后并不是差距大,而是差距异常大,这场针对刘宋北伐的反击,喜欢御驾亲征的拓跋焘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当时的他还在率领精锐主力征讨秦陇赫连势力,双线作战的北魏不仅没有暴露疲态,还干脆利落的对南朝北伐军进行了秋后算账。

拓跋焘和刘裕谁厉害一些(拓跋焘和刘义隆)(4)

但是显然刘义隆没有在这次失败中吸取足够的教训,二十年之后,南北对抗的情绪愈演愈烈。这时候只需要一根导火线就能将混乱的时局点燃,而这根引线的出现显然也没让双方等太久。

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二月太武帝率领刚刚大破柔然的精锐骑兵大猎于首都平城东,转手就把这支得胜之师投入到了南征战场。

宋文帝刘义隆得知消息后,迅速布置了防御重点,淮泗诸将都接到了“北兵少,则各坚守,北兵多,则归寿阳“的指令。二月二十日,太武帝拓跋焘这次亲自带着十万步骑大军南下,宋淮北诸将尽皆溃散,南顿、寿川相继失守。汝水、颖水流域也就悬瓠的千余守军在坚持,而防御重心寿阳的主力部队更是被魏军的野战能力所威慑,不敢出城接战。但是这时候的魏军仍然以游牧民族的骑兵为主体,缺乏足够的攻城经验,对于守城意志坚定的悬瓠守军也是没有办法,围城四十二天后,从建康出发的刘宋援军接近悬瓠,拓跋焘也就驱使大量虏获的人口物资北返。

这边刘义隆看到北魏大军竟然拿小小的悬瓠没有办法,瞬间又对南朝的军力有了信心。而这个时候又传来了北魏朝廷中最有权势的汉大臣崔浩身陷囹圄,最终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远郭氏、河东柳氏等山东汉族门阀竟然都因为崔浩案被夷灭五族的消息,似乎拓跋鲜卑在河北的统治也会因为这次屠戮受到动摇。

拓跋焘和刘裕谁厉害一些(拓跋焘和刘义隆)(5)

也正是在各种有利条件的加持下,自继位以来一直致力于恢复河南统治的宋文帝刘义隆再次发出了总动员令。从彭城到襄阳,在长达数千里的战线上宋军分三路展开了战略机动。

在东线,是王玄谟的水师,他们从碻磝进入黄河向滑台方向前进,这也是刘裕进攻后秦时主力部队的北上路线。

中线则是刘康祖所部出寿阳,他们的目标则是在河南完成和王玄谟部的会师,目标直指虎牢。

至于西线的刘远景所部则从襄阳沿汉水北上翻越伏牛山进入豫西。

拓跋焘和刘裕谁厉害一些(拓跋焘和刘义隆)(6)

但是当宋军三线开拔时候,拓跋焘还是如二十年前一样置若罔闻。面对朝堂上要求增兵河南的意见,他却回答:“马今未肥,天时尚热,速出必无功。若兵来不止,且还阴山避之,国人本着羊皮袴,何用绵帛?展至十月,吾无忧矣。“这也是文章开头引用的话的来源。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拓跋焘完全无意与宋军在夏天交战,这次魏军的撤退做的比二十年前更彻底,黄河南岸的的魏军几乎就没有守过城,在宋军来之前就已经纷纷弃城北撤。

宋建武司马申元吉进攻碻磝,魏济州刺史王买德弃城,崔猛功乐安,魏青州刺史张淮之弃城,在一系列的不战而克中,却出现了一个异类那就是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和军事重镇——滑台。宋军主力王玄谟部包围滑台城时,拥有一个绝佳的机会,那个时候滑台城内多茅屋,假使宋军用火箭射击,必然能引起城内防务动荡,然而王玄谟却觉得宋军势大,攻克滑台指日可待,城内物资都是宋军军需储备,所以否定了火攻的建议。

拓跋焘和刘裕谁厉害一些(拓跋焘和刘义隆)(7)

为何王玄谟对里面的物资格外的看重,其实是因为北魏的缘河谷帛,所谓的缘河谷帛,是当时北魏在黄河两侧的农耕区广泛征收军粮,作为边境据点的城防储备。显然魏军的以空间换时间的决定很仓促,加之450年夏天雨水充沛,宋军沿水路推进极其迅速,魏军光撤了人,却来不及转移要塞内的物资。就拿碻磝来说,宋军缴获的粮食多达七十余万斛,光这些存粮就够一万人的部队吃上三年半。

但显然王玄谟在起初还有成百上千人归附时没有抓住民心的向背,因为赏罚分配上的不均尽失人望和军心,大军围城六十多天,竟然还是让北魏的孤城牢牢扎在了黄河南岸。

这两个月的坚守令滑台度过了最难熬的夏天,九月入秋后,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南救滑台,为了补充兵力,他还赦免了北魏人口最稠密的定州、冀州、相州三州的死刑犯。一个月后拓跋焘军至枋头,但是他没有急着渡江与宋军交战。

拓跋焘和刘裕谁厉害一些(拓跋焘和刘义隆)(8)

为了截断王玄谟的退路,他首先让殿中尚书长孙真率领五千骑兵从石济渡过黄河,为了安定城内守军军心,同时约定突击时间,他让关内侯陆真夜率领死士潜入滑台城。

一切准备妥当以后,拓跋焘开始渡河,一时间城内、岸边、河中到处都是魏军,战鼓震天,宋军围城两月早已成了疲兵,王玄谟不敢接战,将战线往后拉扯,但是魏军多马,宋军的后撤稍有组织失当的地方就成了土崩瓦解的情况,不仅兵器辎重皆被魏军缴获,就连王玄谟的舰船也被魏军用来追击溃兵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四十多万渡河魏军就接连攻占悬瓠,项城,将战线推进到了寿阳彭城一带。刘宋的东线和中线攻势在魏军的反击下基本上宣告了失败,反倒是西线的宋军顺利突入豫西,占据了陕城,顺利切断了关中和河南的交通线。但是东西线两线崩盘的局面让西线深入的宋军成了孤立无援的浮萍,为了不让其被回转的魏军包围吃掉,刘义隆无奈也只能对西线军下达了撤退的军令。

拓跋焘和刘裕谁厉害一些(拓跋焘和刘义隆)(9)

魏军的攻势虽盛,但是当宋军缓过劲来以后,缺乏攻城技巧的魏军还是拿彭城这种防务严谨,物资充足的军事据点毫无办法。

于是,拓跋焘决定扬长避短,发挥骑兵移动迅速的特点,越过彭城继续南下,几天后到了瓜步,大肆伐木拆房,准备造船渡江,建康民心大乱,每天都有往南逃亡的百姓。

但是长江毕竟不同黄河,江面宽阔,自然条件更为复杂,面对巡逻江上的宋军舰队魏军也不敢轻易渡江。

双方都不能更进一步,而魏军背后还有彭城、寿阳、碻磝的宋军威胁着交通补给,于是拓跋焘也见好就收,接受了刘义隆的求和提议。两国来来回回打的很是热闹,但最终双方的边界竟然还是与开战初期一般没有变化。

拓跋焘和刘裕谁厉害一些(拓跋焘和刘义隆)(10)

宋魏对峙局势图

虽然就结果论拓跋焘和刘义隆的两场大战在领土变化上打的毫无意义,但其实这场名为以空间换时间的游戏背后还有着潜藏的规则。为何魏军所需要的备战时间基本在两三个月左右,为何魏军可以放弃河南地,为何魏军的底线在黄河,为何魏军一定要收复河南地,为何魏军对于淮北的宋地只抢不占,我们对此就来一一解答一下。

首先北魏反击需要的时间其实是由双方的军事特点和习惯所决定的,对于缺马的宋军来说水路是其生命线,而雨水丰沛的六七月正是水道最畅通的时候,而对于来自漠北的鲜卑政权北魏来说,骑兵是其最重要的战力,但八月的盛夏显然不是骑兵最佳战斗时节,所以北魏的反击集中在10月既符合历来游牧民族南下的习惯,也能最大程度上利用秋后草肥马壮的优势。

其次,在太武帝时期,河南地是在北魏的河北核心地带与刘宋统治区之间的一个天然缓冲带,而且这是拓跋焘父亲攻占的土地,一旦形成事实上的丢失,那么对于太武帝这样一个热衷军武的君主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嘲讽,更关键的是河北地区是北魏最富庶的地方,它不仅是北魏的财政收入来源,更是北魏最急需的步兵兵源来源地,而恰恰这个地方作为汉人聚居区并不是拓跋鲜卑的传统定居区域。一旦它紧挨着汉人为主的南朝政权,难免民心思汉,这也是决定了黄河南岸的狭长地带可以短暂放弃,却决不能长期被南朝占据的原因。

拓跋焘和刘裕谁厉害一些(拓跋焘和刘义隆)(11)

最后,大占优势的魏军为何收复了河南地后对江淮地区的土地没有长期占领的意图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北魏政权自身的特点。‘

拓跋焘时代的北魏,仍然有着许许多多的割据势力威胁着它的生存环境,无论是陇右河西的割据政权,还是辽东慕容鲜卑的残余势力,亦或是漠北的柔然都以骑兵见长,他们的土地也接近北方草场,既方便了北魏军事行动,更方便了征服后统治秩序的建立。更何况这个时候的北魏仍处于游牧政权向中原农耕政权过渡的阶段,并未实现对汉地百姓土地的登记丈量和赋税征收,北魏的财政收入除了以战养战外,更多的是将征收赋税的责任转嫁给地方豪强,通过这种宗主督护的制度实现对地方财政的把控。可想而知连自己统治核心地带的管理都没有理清楚的北魏来说,河网密布,气候湿热的南方对游牧心理依旧有很大比重的北魏统治者来说既缺乏有效的统治手段也缺乏足够的统治欲望。

更何况北魏的军制在当时仍以骑兵为主,这也决定了其对淮河流仍然以袭掠侵扰为主,这种情况也一直延续到了献文帝时期才发生了转变。

而直到这个时候,北魏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才因为拓跋鲜卑中原化程度提高后政治军事制度的成熟,淮北和青齐地区的占领丧失了继续使用的意义。

拓跋焘和刘裕谁厉害一些(拓跋焘和刘义隆)(12)

北魏灭后燕的周边形势

更多内容请点击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