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之后,让晴雯送给黛玉两条旧帕子,这两条旧帕子到底是什么含义?

它代表着横也丝来竖也丝,还是代表着默默付出的情感?

很多读者都从各种方面做了解读,可我能说,太多的读者都将这段故事误读了吗!

宝玉给黛玉说过的情话(题帕三绝被读者误读)(1)

因为这段故事是宝玉对黛玉情感的回应,而不是一种主动的表达。换句话说就是,是宝玉读懂了黛玉的心,而并不是一种情感的主动表达:

这黛玉体贴出绢子的意思来,不觉神痴心醉,想到:宝玉能领会我这一番苦意,又令我可喜。

《红楼梦》是一部细节控,才能品出韵味的小说:

宝玉能领会我这一番苦意,

这其中的意思很明确。

此时问题就来了,读者应该注意的点是黛玉在想什么;黛玉那只能放在心里苦着自己,却不能说出口的话又是什么?

一.黛玉是个有自我的女子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林黛玉做的这第一首诗,是远离世俗的……

宝玉给黛玉说过的情话(题帕三绝被读者误读)(2)

《红楼梦》的作者为宝黛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带着仙气儿的前世。在幻境中的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而林黛玉是绛珠仙子。

这是为什么?

《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这部小说就是当时的现实题材小说,它并不是玄幻类型的小说,那作者为什么要给宝黛设定个前世呢?

答案也许很复杂,涉及到整个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答案也许很简单,因为整个封建社会都不允许女性有自我。

而作者又要描写一个有自我的林黛玉,那该怎么办?

作者只能无奈地给林黛玉一个仙女的前世,她是仙女,读者就应该接受她的不入俗流……

宝玉给黛玉说过的情话(题帕三绝被读者误读)(3)

只有这样,《红楼梦》这部小说才能合当时社会的逻辑。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黛玉为何而悲?

前世神瑛侍者为绛珠仙草浇水,因此有了今生宝黛的缘分,黛玉要用一世的泪水来偿还灌溉之恩。

可这泪水从何而来?

就算是神瑛侍者,他自身也不带水属性,他为绛珠仙草浇的水,最后总要流向灌愁海……

其实林黛玉不过是千万个封建女性之一,这些女性从一出生就被封建礼教扣上了沉重的枷锁,她们的愁绪自然解不开。

封建礼教需要什么样的女子?

封建礼教就是要压抑女性的一切热情与自我,每一个女性最好都像表面上的李纨,做事循规蹈矩,生活如枯木死灰一般。

宝玉给黛玉说过的情话(题帕三绝被读者误读)(4)

就算是封建文人写的爱情故事,那也是一个女子文弱地、被动地受着一个男人的牵引。

那些女子为什么会喜欢上一个男子?

答案简直是对女子的亵渎,女子只要对某个男子不经意池看了一眼,就有可能一见钟情;

女子只要不经意间读到了某个男子的诗文,就有可能非他不嫁。

然后呢?就是他们互相传小物件,之后就是私定终身……

这样的套路,在现代女性看来简直巨恶心!

《红楼梦》的作者借贾母之口,用贾母做《掰谎纪》强烈地批判了这一点:

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

①那些腐朽的封建文人还真是无聊透顶,一个女子凭什么见一个男人就爱!

宝玉给黛玉说过的情话(题帕三绝被读者误读)(5)

在封建腐朽文人的眼里,独立自主的选择,是女子根本就不应该有的东西。

在那些腐朽男人的眼里,女人就应该是围着男人转的。

②很明显林黛玉不是那样的所谓佳人,她的身上有着绝佳的灵性。这种灵性,现代女性可以判断成女性自我的觉醒。

林黛玉的情感,不容家族去摆布!

林黛玉要寻求一个知己,同时更难达成的一点是,这个知己,要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去珍惜。

林黛玉不是任何男人的附属品,她要的不是仰望,而是平等的两情相悦。

这种感情谁能给?

若是作者不给林黛玉开一个外挂的话,林黛玉的眼泪,只能从秋流到冬尽从春流到夏。

而这一世林黛玉有幸得到了一个知己,这个知己就是神瑛侍者的化身贾宝玉。

二.红尘之地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如果说《题帕三绝》的第一首诗,是林黛玉精神上的感慨的话,那么这第二首诗,就是面对现实。

宝玉给黛玉说过的情话(题帕三绝被读者误读)(6)

林黛玉与贾宝玉不能只活在精神世界里,他们必须要面对现实。而《红楼梦》时代类似于荣国府的豪门公府,这种地方是容不得纯净与善良的。

有很多读者认为林黛玉和贾宝玉,只享受着大小姐与公子哥的特权,却拒绝履行家庭义务。

毋庸置疑,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从林黛玉踏进荣国府的那一刻起,她就是牵起林家和荣国府的纽带,这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就要承担起的家族义务。

而贾宝玉呢?

有很多读者认为是林黛玉把贾宝玉教得不食人间烟火,这更是一个谬论。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知己,同时也是小妹妹,这姑娘无论如何承担不起教导贾宝玉的义务!

宝玉给黛玉说过的情话(题帕三绝被读者误读)(7)

贾宝玉的人生之路,要这个男人自己去走,而他的路在何方?

敢问路在何方?这条路对贾宝玉来说是迷茫的。在某一个特殊的时代,给了贾宝玉一个定性,他是科举时代的叛逆者,因此他厌恶读书。

其实这个定性,具体到贾宝玉个人来说并不准确。对于知识,贾宝玉是发自心底的认可并给予敬畏的,贾宝玉所谓的叛逆,只针对的是封建社会的腐朽。

贾宝玉讨厌的是国贼禄蠹;讨厌的是虚伪的、无效的应酬社交;讨厌的是明明是一家,人互相也要戴上面具过日子……

可贾宝玉最讨厌那类型的人,全部生活在他的身边,这让他能怎么办?

那时候腐朽的荣国府已经岌岌可危,只是王夫人那种愚蠢的豪门贵妇,却丝毫看不出来。

宝玉给黛玉说过的情话(题帕三绝被读者误读)(8)

荣国府已经极难转型,可贾政这荣国府的二房可以独立转身。贾宝玉该何去何从?

他的姑父林如海,已经给贾宝玉已经立了一个转型的标杆!

如果贾宝玉再去混圈子、混仕途经济,只会让皇帝更忌惮荣国府罢了。贾宝玉应该走的,是一条纯文人之路。

可贾宝玉如果想走这条路,必然要有极高的情商去应酬整个家族,可贾宝玉呢?

贾宝玉这位从小被娇养大的凤凰公子哥,那是个个性十足的人物,在与家族对抗的过程中,他被撞得头破血流!

正常的工作都要讲究技巧,何况整个家族转型这么大的事情,更要讲究技巧。

你从此可都改了吧!这句话中林黛玉含着对贾宝玉的未来,和他们未来的无限期许……

但林黛玉也明白,贾宝玉是改不了的,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没有未来。

三.坚定地去面对一份没有未来的感情,谁能做到?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的这第三首诗,她已经从模糊的湘江旧迹中,看到了自己悲剧的未来……

宝玉给黛玉说过的情话(题帕三绝被读者误读)(9)

在宝玉挨打的时间点上,大观园竣工才半年左右,林黛玉的潇湘馆一切都是新的。

那模糊的湘江旧迹从何而来?

自然是这位有灵性的女子,从她的泪水中看到了她感情的幻灭。

荣国府走林家路线,这是一条最稳妥的转型之路,也是列侯林家成功证实了的转型路之路。

可这条路行得通吗?

荣国府走这一条路线的支持者只有贾母和贾政,可这二人是没有办法决定荣国府未来的。

表面上,贾母是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可封建制度限定了,她的一切活动都只能在内宅。换句话说,荣国府的未来是由男人决定的,而贾政当得起这个家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宝玉给黛玉说过的情话(题帕三绝被读者误读)(10)

对于荣国府,贾政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贾赦、贾琏这些人,早已不是贾政能管束的;

贾政的妻子王夫人,更不是贾政能管束住的。

从京营节度使到九省统治,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的地位是如日中天,而荣国府早已与王家牵扯得太深,已经无法独善其身。

其实贾政就是一个老宝玉,贾政能将一切看得通透又怎么样,他同样是有心无力,无法扭转,他能怎么办?

贾政只能同清客相公混在一起,偷得半日风雅之事。

贾母老了,王夫人会怎样处置黛玉的未来?

整个王家人都是一家的利益熏心之徒,王夫人是不可能允许林黛玉嫁给贾宝玉的。

宝玉给黛玉说过的情话(题帕三绝被读者误读)(11)

如果林黛玉嫁给了贾宝玉,林黛玉会直接从贾母的手上继承贾母的财产和全部人脉,那其中就没有王夫人什么事儿了,王夫人绝不允许这种结果的发生。

王夫人要的就是通过掌控自己的凤凰儿子贾宝玉,去掌控荣国府的一切!

儿子的感情王夫人不在乎,荣国府的未来王夫人也不在乎,王夫人这个女人要的就是自己能掌控一切。

面对这样的王夫人,林黛玉能看到自己的感情就是一片苍茫。

一个女子,在明知自己感情是悲剧的前提下,还会走下去吗?

答案是很多女子会直接选择放弃,这是一种聪明的、有利于自己的结果。

可林黛玉不是这样的女子,林黛玉是清醒的看到了她悲剧的未来,却依然选择坚持她与宝玉的感情。

宝玉给黛玉说过的情话(题帕三绝被读者误读)(12)

林黛玉感情的厚重,绝不是一般男人能承受得起的。可就是这样厚重的感情,林黛玉不能言之于口,因为那么做不符合一个女子的道德规范。

林黛玉的这种感情宝玉懂吗?

答案是林黛玉自己也不清楚,可当宝玉送给林黛玉两条旧帕子的时候,林黛玉清楚地知道,原来她的心思宝玉都懂。

宝玉给林黛玉的回馈,是两条旧帕子,这是他对她感情的回应,何意?

用它来为林黛玉拂去泪痕;或是宝玉用它来感受与林黛玉的同喜同悲皆可。

没有什么,能比她的心思他都懂更重要。

这就是黛玉的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