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这句话出自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山川神》。南宋的时候,海潮总是冲击杭州侵扰百姓生活,皇帝命令学士撰写青词(总结)时祈祷上天让南宋能够国泰民安。“国泰民安”一词也由此而出。

在古人看来,皇帝是上天派在人间的“使者”,因此与天“对话”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每逢重大日子,或春耕时节,或自然灾害发生之时,甚至有震动朝野的大事发生,皇帝总会亲自或派遣官员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上天庇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国泰虽在民安前,但没有民安便没有国泰。虔诚的祈祷也充分诠释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

对于今天而言,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既是“民安”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幸福来源。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书记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改革开放的近40年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未来,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脚步不会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健康”、“可持续”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要牢固树立“安全才能发展,发展必须安全”的全新思维。这不仅应该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还应该把关乎百姓的安全看成是衡量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是衡量人民幸福的红线,不能丝毫懈怠麻痹。对于一些官员来说看重政绩,将目光盯紧GDP,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为官的“必然”。传统意义上的GDP指标数据,通常衡量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但没有安全何来幸福,能反映人民群众的安全系数和幸福指数的“幸福GDP”显然更值得追求。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致力于提升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的执政理念,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这样创造的政绩,才会赢得百姓发自内心的掌声,才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同时,要调整“指挥棒”,坚决不要带血的GDP和带血的财政收入,让衡量政绩的天平更多倾斜向以人为本,倾斜向安全发展。

国泰民安,自古以来民众莫不心向往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之际,我们更应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履行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全的责任。百姓安居,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国泰民安对应的金句 唯有民安才能国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