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禅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上,这里南望楚地,北眺中原,素有"南普陀、北云台"之称,在佛教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系临济宗白云系之祖庭,蔚为壮观的建筑被誉为 “中原的布达拉宫”。

三合山禅窟寺的由来(太白顶上白云祖庭)(1)

云台禅寺,在桐柏县城西南三十华里往南又二十里的桐柏山主峰凌云峰上。历史上曾有"白云山"、"太平"、"胎簪山"、"云蒙山"、"大复山"、"天台山"之秀。海拔1140米,是淮河的发源地。素有"南方普陀、北方云台"之称,成为佛教的圣地之一。山门上方由禅长通良和尚于光绪三十二年所立的"云台禅寺"门匾,保存完好。

《和尚宗谱》记载:乾隆四十九年(1784)由佛教四十一世之七十八代子孙,四川宁远府西昌县紫微山宗林寺端德字华光到此弘扬佛法,感化原有四名道徒皈依佛门,使佛教势力日益扩大。因缘具足临济宗第四十一世华光端德长老朝五台山归来,慕名进山,见群山巍峨,灵光彻天。一日登顶,观地貌奇特而流连忘返,天色即晚,而道士不允进观内歇息,于是坐在观外石上,当夜风雪交加,奇寒无比,及至天明云霁,道士见端德长老正襟危坐闭目未醒,而周身热气蒸腾,四近无雪,方知其为得道高僧,遂迎入石房供养拜之为师,并立誓言弃道皈佛。

三合山禅窟寺的由来(太白顶上白云祖庭)(2)

端德长老并演续宗派三十二字:端圆常寂,了极融通,直传海印,妙演心空,性观普照,道显祖风,真智本觉,达法明宗。号为:华会海云,德法普浩,真如性体,清净妙道,心含宝月,朗然洁皎,灵山一脉,古今光耀。云台禅寺五殿四院,占地22000平方米,有殿房39间,供奉释迦摩尼卧佛、观音菩萨、四大天王等佛像108尊。清初以前,桐柏山道教兴盛,太白顶和桃花洞是桐柏道教的主要道场。

光绪二十八年,宣统二年,民国末年,先后有了见、融豪、极清和尚主持开戒场三次。云台禅寺高僧辈出, 20世纪30年代云台禅寺法一和法达两位法师分别在上海安国寺、北京无量寺弘法,两人分化南北,“南法北达”遂由此而来。1954年通性大和尚受邀访问印度,受赠玉佛一尊,现供奉于寺内。1962年性南和尚又在此主持过一次开戒事佛活动。

三合山禅窟寺的由来(太白顶上白云祖庭)(3)

云台禅寺历经沧桑,屡有兵患匪祸此来彼往,至1949年,除石佛殿外佛寺几成废墟。1989年,住持海长老和尚率僧众居士四方化募、艰苦劳作,特别是在妙乐法师等的支持下,复建了部分殿堂,逐步恢复了寺院的宗教生活。   

现如今的云台禅寺,圣像庄严,殿堂巍峨,门坊轩昂,规模宏大,游人如织。在清远法师的带领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云台禅寺新建了大雄宝殿、祖堂、藏经楼、念佛堂、禅堂、僧寮,修缮了天王殿、祖师殿、斋堂、客堂等建筑。现在的云台禅寺古朴肃穆、庄严巍峨、红墙青瓦、飞檐画栋,殿内大小塑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三合山禅窟寺的由来(太白顶上白云祖庭)(4)

太白顶凌云峰上,时有烟岚笼罩,白云环绕。纵目千里,俯仰大观,只感概宇宙之宏大,佛法之庄严,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佛教临济宗第四十八代衣钵传人、白云山系第十二代高僧印恭禅师赋诗赞曰:披雾带云登云台,日暖奇花遍地开,危殿插霄星月近,险峰接天风雨来。

到了桐柏山,如果不登太白顶,不入云台禅寺,实乃人生一大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