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崖游览图(桐柏太白顶游记)(1)

久仰太白顶,今日得登峰。五一长假第一天,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随爸爸一起驱车游历了太白顶,一睹太白顶的旖旎风光,实在令人畅心快意,久久难忘。


车子在盘山公路上穿梭。我的心情有些迫不及待,真想能有孙悟空的本领,翻一个跟斗云就到太白顶了。可喜的是昔日崎岖的山路如今已变成平坦的水泥路。一路上,小车顺着盘旋蜿蜒的水泥路向山巅小心行驶。看到这平坦的山路,可想当年筑路的无比艰辛,那一袋袋的细沙、水泥和大量钢筋是怎样运上山的?这是千百筑路工血和汗筑就的通天大道啊!

飞云崖游览图(桐柏太白顶游记)(2)

小车穿云越雾,绕峰过崖。脚下是滚滚的云海,风起云涌犹如白浪滔滔,煞是壮观。我想泰山云海、黄山云海也不过如此吧。


车行两个多小时,我们便到了太白顶下宽敞的停车场。爸爸告诉我:“跨上数百层的石阶就可到达峰顶了。”我没有犹豫,随爸爸一步一步拾阶而上,可万万没想到,到了半山腰我就累得气喘吁吁,脚步也明显放慢。由于我前半程上得太快,石阶又这么高,所以我后半程只得很艰难地慢慢往上爬了。大约又过了30分钟,我们终于登上了太白极顶,实现了一次攀登太白顶的夙愿。这使我体会到毛主席的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真谛。在云台禅寺后的一个被称作卧虎石的巨石上,我与爸爸照了张合影。矗立在卧虎石上,我心潮澎湃,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油然而生。令我惊喜的是我亲眼目睹了太白云烟那高天流云、乱云飞渡的奇观,你瞧,疾风携云,如烟如雾,亦云亦雨,雨飞云奔,风清雨润,洗濯汗渍,洗却烦躁,让人仿佛进入仙境一般神清气爽,怡然自适。这里真不愧是中原胜景福地啊!

飞云崖游览图(桐柏太白顶游记)(3)

太白顶,古名台簪山、云台山,又名白云山,位于桐柏山脉中段,海拔1140米,是桐柏山脉主峰之巅。正如一石碑所刻:一峰耸立群山环抱,地压楚夏之交,界分鄂豫之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禹系舟其阴,导淮千里;张良辟谷其阳,流芳万年。”这里素有云海、日出、佛光三绝奇观,其中“太白横云”为桐柏古八景之一。太白顶自古以来为佛道胜地,峰顶耸峙云台禅寺,内有清同治皇帝御赐的袈裟和金钩玉环为镇寺之宝。太白顶还有豫南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当年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与他的战友们曾在此播下革命火种。如今,太白顶正以其崭新的雄姿和美丽的传说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观光。

飞云崖游览图(桐柏太白顶游记)(4)

离开卧虎石,我们绕道走进云台禅寺山门。寺内有八座宝殿,主要有: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毗庐殿等。我们首先走进前殿天王殿,殿宇轩昂,神像肃穆,甚是威武。接着进入圣殿,殿内有三座三米来高的大佛像,居中尊坐者是佛教之祖——南无阿弥陀佛;右边是南无观世音菩萨,左边是南无大势至菩萨。据寺内当值老师傅说,南无观世音菩萨曾立下誓言:“等世人都脱离苦海,到达极乐世界时,她再成佛;”大势至菩萨也曾立下誓言:“等世上没有人可渡的时候,他再成佛。”无论这是真是假,听来都让人心动,他们这种普渡众生大慈大悲的宏愿是很感人的。然后,我们又进入了大雄宝殿,殿内有两座佛像,其中一座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另一座是文殊菩萨,殿内老师傅说:“文殊菩萨是保佑学子将来有大成就的。”我一听,便心有所动,虔诚地三拜文殊菩萨,愿菩萨赐我以智慧和力量。


最后,我们又进入了毗庐殿,殿内最起眼的就是古代近代几幅名家名联。一幅楹联是乾隆二十三年初夏刘墉亲笔:“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一幅妙联是道光七年仲春林则徐的墨宝:“人间岁月闲难得,天下知交老更亲。”另一幅是民国三年初春孙中山的真迹:“诚意待人终有得,平心应事自无争。”还有一幅是民国二十七年仲春张学良的手笔:“人品清于山水近,天怀畅若作兰临。”虽然这些伟人早已去世了,但他们那种胸怀大志义薄云天的情怀将永存世间!

飞云崖游览图(桐柏太白顶游记)(5)


啊,时间过得飞快,看看表,已过12点钟,我们的肚子也在咕咕地叫,便驱车下山到水帘洞,在小餐馆里饱餐一顿。坐在凉棚下,望着雄伟的水帘寺殿宇和飘飘洒洒“水帘挂雪”的美景,真有些依依不舍。但天色已晚,我们必须在太阳落山前下山回家。


(本文选自李修对《梦回故乡》)

飞云崖游览图(桐柏太白顶游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