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中施用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区别?,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氮钾肥农作物萌芽追肥的最佳选择?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氮钾肥农作物萌芽追肥的最佳选择
水肥一体化中施用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区别?
#谷丰计划#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分和肥料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子,水肥管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技术之一,由于其高效节水节肥的特点近年大面积推广使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植物体内含有多种元素,但是这些元素并不一定都是植物所需要的。植物根据自身的生长发育特征来决定某种元素是否成为其所需,人们将植物体内的元素分为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按照国际植物营养学会的规定,植物必需元素计有17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 (Ca)、镁 (Mg)、硫(S)、铁(Fe)、锰(Mn)、锌(Zn)、铜(Cu) 、钼(Mo)、硼(B)、氯(Cl)和镍(Ni),另外4种元素钠(Na)、钴(Co)、钒(V)、硅(Si)不是所有作物都必需的,但对某些作物的生长是必需的,缺乏它们也不行。这17种必需元素被划分为非矿质和矿质营养元素两大类。
根据植物需要量的大小,必需营养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包括氮(N)、磷(P)、钾(K);中量元素有硫(S)、钙(Ca)、镁(Mg);微量元素是硼(B)、铁(Fe)、铜(Cu)、锌(Zn)、锰(Mn)、钼(Mo)、氯(Cl)、镍(Ni)。它们在作物体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需要量位居矿质元素首位。
铵态氮和硝态氮都是良好氮源,可以被它们直接吸收和利用,这两种形态的氮素约占植物吸收阴阳离子的80%.作物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其营养效果有一定差异,施用时必须根据当地作物、土壤等条件进行合理分配选用。植物在吸收和代谢两种形态的氮素上存在不同。
首先,铵态氮进入植物细胞后必须尽快与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铵态氮以NH3的形态通过快速扩散穿过细胞膜,氨系统内的NH4 的去质子化形成的NH3对植物毒害作用较大。硝态氮在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还原成铵态氮,并在细胞质中进行代谢,其余部分可“贮备 ”在细胞的液泡中,有时达到较高的浓度也不会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硝态氮在植物体内的积累都发生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体内的硝态氮含量会消耗净尽,至少会大幅下降。因此单纯施用硝态氮肥一般不会产生不良效果,而单纯施用铵态氮则可能会发生铵盐毒害。
虽然铵、硝态氮都是植物根系吸收的主要无机氮,但由于形态不同,也会对植物产生不同效应。硝态氮促进植物吸收阳离子,促进有机阴离子合成;而铵态氮则促进吸收阴离子,消耗有机酸。一般而言,旱地植物具有喜硝性,而水生植物或强酸性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则表现为喜铵性,这是作物适应土壤环境的结果。植物对铵、硝态氮吸收情况除与植物种类有关外,外界环境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溶液中的浓度直接影响吸收的多少,温度影响着代谢过程的强弱,而土壤pH影响着两者进入的比例,在其他条件一致时,pH低有利于硝态氮的吸收,pH高有利于铵态氮的吸收。
水质对氮肥选择的影响也比较大。例如新疆地区的水质偏碱,大部地区引天山雪水进行农田进行滴灌,雪水在流动分配过程中会吸收流经地的土壤盐分,造成水中的盐分增高,这时选择硝酸钙、硝酸铵钙、硝酸钙镁这些肥料进行滴灌,就会使肥料中的钙镁离子与水中的盐分离子进行反应生成沉淀,时间长容易堵塞滴灌系统,导致整个一体化系统瘫痪。
因此在水肥一体化系统中对氮肥的选择主要根据作物对氮源的喜好、土壤pH、通气性、氮肥的溶解性、水的盐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选择。
另外, NO3--N肥非常懒惰的,可随水一直向下运移,单次灌水量较大时,氮素溶质(NO3-)在土壤内的分布差异显著,单次灌水量较小且灌水非常频繁时,氮素溶质(NO3-)在土壤内分布差异不大;而NH4 作为一种反应性溶质,其入渗、再分布与土壤水分相比明显滞后,因土壤的吸附作用聚集在滴头周围。尿素的横向扩散作用较强;灌水量足够时,当肥料为铵态氮[(NH4)2SO4]时,氮素最多可向下运动至150 cm;而当肥料为硝态氮(KNO3)时,氮素最多可运动至210~240 cm。
,